四十而不惑,五十知天命。 當我們少年時,對于命運的概念是模糊的,到了五十歲,回頭看自己走過的路,才相信命運真的存在。 一路走來,父母用什么方式教育和引導我們,后來我們大概就變成了什么樣子。 原生家庭對于一個人的一生,影響真的很大。 認真看來,長大后沒福氣的孩子,遇到了以下幾種“窮父母”。 01 “格局窮”的父母,恨不得孩子早點賺錢,讀書次之。
作為70后的我,小時候在農(nóng)村學校讀書,初中畢業(yè)之前,都沒有去過縣城。 父母一直種地,養(yǎng)豬,日子苦得如黃連。 父親常常告訴我們,如何使用鋤頭,如何判斷鋤頭的質量好壞,去找哪一家鐵匠鋪,才能有好鋤頭。 母親則認為,早點去外地打工,比在家種地好一些。 至于讀書的事情,父母都不太樂意。因為花錢不少,并且讀完高中,能考上大學的人,太少了。還不如初中畢業(yè)后,直接去打工。 十幾歲的年紀,就外出打工,每天都加班加點,在東莞深圳工廠里待過的人都知道。但是對于父母來說,這是好事,早早就可以反哺家庭。 要知道,當年打工一個月三五百,相當于母親養(yǎng)了一頭豬。 當我四十多歲,參加同學聚會的時候,就發(fā)現(xiàn)讀書和不讀書的人,差距很大。 同學老張讀了大學,也在東莞混,但是他當技術工程師,月薪兩萬的樣子。同學老李,上了職業(yè)大學,后來在福建一家職業(yè)培訓機構,收入也不錯,還是大家眼里的老師。 對于普通家庭的父母來說,所謂格局,就是讓孩子賺當下的錢,還是持續(xù)賺錢,還是去賺輕松的錢。 讀書的機會,每個人都有,但是很多父母打心眼里認為——寧愿自己的孩子錯過??梢允″X是一方面,能夠盡快反哺家庭是另一方面。 更可悲的是,有的父母不讓孩子多讀書,還逼著孩子在農(nóng)村種地,或者當伐木工。 隨著時代的推移,沒有一技之長、文憑的中年人,越來越難混。而這些中年人,曾經(jīng)也是孩子,是父母一手帶大的。 02 “經(jīng)濟窮”的父母,沒有養(yǎng)老的準備,到了晚年,什么都指望孩子。 為什么父母一直困頓,是他們沒有機會改變命運嗎?不是的。他們只是怕這怕那,或者懶得改變。 我的父親,少年時跟隨祖父外出,到縣城一家機械廠上班。那時候,堅持待在機械廠的人,都變成了正式職工,后來都退休了。 父親呢?上班三五年,就回家了。因為他感覺不夠自由,不如回家種地。 更令人不可思議的是,父母是五十歲的時候,丟出一句話:“我們以后養(yǎng)老,就看你們的?!?/span> 在父母快六十歲的時候,允許一次性補繳十五年職工養(yǎng)老保險,然后退休。但是父母搖頭,因為他們沒存款。也不愿意借錢。 當父母到了七十歲,沒有退休金,也沒有存款,連像樣的房子都沒有。這時候,他們每個月的開銷一千多,全部分派給子女。 作為子女,在工作穩(wěn)定、沒有負債的情況下,給父母贍養(yǎng)費是可以的。一旦負債累累,失業(yè)了,困難就來了。但是父母不會理解,還認為這是兒女們沒有用,不孝順,沒有良心。 坐等子女反哺,想一想,子女的福氣從哪里來? 反過來看,能夠安排退休金、存款和房子的父母,不一定會持續(xù)幫助兒女,但是養(yǎng)老的問題,基本不靠子女。 若父母的養(yǎng)老金很多,也能存起一部分,那就在兒女困難的時候,還能應急。兒女的福氣總是多一些。 03 “心窮”的父母,每天都抱怨社會,仇富仇官,看不到生活的希望。 我的小舅舅,靠十幾畝果園,賺了不少錢。 有一年,母親去小舅舅家借錢,但是小舅舅拒絕了。母親來一句:“以后別去你小舅舅家拜年,太自私了?!?/p> 確實,小舅舅不近人情。但是小舅舅應該是 很擔心,我家太窮,借錢之后還不起吧。 不管怎樣,母親的抱怨是不對的,起碼不能當著孩子的面抱怨。 帶著兄弟姐妹的仇恨過日子,這有必要嗎? 太多的父母,一張嘴就怨恨社會,看到富人,就說他們是巧取豪奪,賺了虧心錢。根本就沒有琢磨,富人有什么地方,值得大家學習。 對于現(xiàn)實生活,也有很多父母喜歡抱怨。認為自己投錯胎,生兒育女沒有用,找錯了對象等等。 父母也看不到孩子的成績在進步,這是看到隔壁家的孩子學習成績特別好。一開口就說:“你看隔壁家小明,隨時一百分?你呢,好意思?”言外之意,帶著無盡的羞辱。 孩子一直得不到表揚,發(fā)現(xiàn)不了優(yōu)點,那就只能變得自卑,做什么都是被動的,沒有希望。 04 當然,當我們覺悟到父母的錯誤引導之后,不要總是責怪,否則我們也會心窮。應該積極地改變命運。 其一,理解父母的不容易,發(fā)現(xiàn)父母的優(yōu)勢。畢竟,人是有兩面的,看好的一面,會順眼一些,避免了親情內耗。子女長大了,還可以反過來教育父母,讓父母的格局大一些,心靈富有一些。 其二,和原生家庭保持距離,自己外出闖蕩,尋找合適自己的賺錢和成家立業(yè)的方式。 其三,走進社會之后,仍舊可以通過讀書來改變命運。你可以學一門技能,可以用自己打工賺的錢,送自己去上大學。 其四,去靠近正能量的人,看看別人是如何改變命運的,你可以參考。
父母們,怨恨子女不成器的時候,更要反觀自己,有成器嗎? 唯有幾代人一起努力,生活才真的蒸蒸日上。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于網(wǎng)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