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意外的話,天下父母都希望自己是富人,不為自己過得好,只想讓兒女過得比自己更好。 可是太多的家庭,父母辛辛苦苦留下的金錢和基業(yè),子孫三五年就敗光了。 父母過世后,子孫一夜變窮,也是可能的。比如說,拙政園的主人王獻臣過世后,兒子進入賭局一夜,就輸?shù)袅藞@子。 為什么富不過三代?帶著問題,解讀三句古訓,慢慢就找到了答案。 01 “為富不仁,必有余殃”:來路不正的錢財,終究要弄丟。
想要發(fā)財,你就得采用不一般的手段,正所謂,人無橫財不富,馬無夜草不肥。 在利益的驅(qū)使下,很多手段就會超出道德底線,甚至突破法規(guī)。在致富的這一代人的身上,惡果并沒有出現(xiàn),但是到了下一代,惡果就出來了。 但凡來得不正道的錢財,要守住是很難的,甚至要加倍償還。 說起秦始皇的家業(yè),那是家大業(yè)大,一統(tǒng)天下??墒撬募覙I(yè)很快就被子孫敗光了。 大秦的滅亡,還得從大秦的建立開始。 秦惠王當家的時候,想要吞并楚國,但是考慮到楚國和齊國結(jié)盟,遲遲沒有動手。 為了瓦解楚國和齊國的盟約,秦惠王請大臣張儀出使楚國。 張儀告訴楚懷王:“和齊國解除盟約吧,秦國把六百里地還給你?!?/p> 楚懷王信以為真,馬上和齊國斷交,然后派使者去秦國索要六百里地。使者等了幾個月,只要到六里地。 因為秦國失信于人,秦、楚就打起來了。接著有了武關會盟。楚懷王親自去簽訂盟約,卻被秦軍囚禁起來,押解到咸陽。 秦國在攻打燕、趙、魏等國的時候,和齊國結(jié)成兄弟。得到燕趙等國后,秦國立馬翻臉,齊國被滅。 西漢政論家賈誼在《過秦論》里如此說:“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span> 我們還沒有見過,偷雞摸狗的人可以逍遙一生,也不見為虎作倀的家庭,富貴百年。 做人要經(jīng)得起考驗,財富更要經(jīng)得起考驗,否則就只是得到了燙手的山芋。 02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家庭的惡習,正在慢慢敗家。
很多家庭在富有的時候,忘記了來時路,就不知道錢賺得多辛苦,從而一步步變得墮落。 隨意揮霍金錢,看起來是習慣,其實是人的內(nèi)心世界在改變。 有的富人,瞧不起窮親戚,忘記一起奮斗的伙伴,吃不慣簡單的蔬菜。富人的兒女,從小錦衣玉食,消耗金錢的速度,非常驚人。 在三國時,曹操作為中原的霸主,家庭肯定是富有的。 一開始他打算立曹植為繼承人,畢竟曹植才華橫溢。 建安二十二年,曹操外出,曹植在家留守,擅自打開王宮大門司馬門,隨意用馬車,還游樂到金門。 過了兩年,曹植又因為喝得大醉,不能出征,引發(fā)曹操大怒。 考慮家業(yè)的長遠,曹操選擇了曹丕作為繼承人。但是曹家延續(xù)了幾代后,出現(xiàn)了一個驕橫的曹爽,利用職權(quán),廣置田產(chǎn),竊取公物,妻妾成群......曹家被司馬家取代。 好的家庭,應該是這樣的:常將有日思無日,莫待無時思有時,則子子孫孫常享溫飽矣。 可惜的是,很多家庭,知道節(jié)儉的好處,但是做不到。因為他們習慣了奢靡,回不去了。 吃飯喝酒穿衣,納妾,嬉鬧,驕縱,沒有一樣不害人,但是擁有這些的人,不知其害。 03 “子孫不如我,留錢做什么,愚而多財,益增其過”:缺少智慧的家庭,找不到保富的方法。
作為大臣,要斂財是有機會的,但是斂財有什么用呢?大概率是養(yǎng)了敗家子,徒增煩惱。 有一個故事,說林則徐的女婿沈葆楨,認為自己很有才華,揮筆寫下:“一鉤以足明天下,何必清輝滿十分?!?/span> 林則徐見狀,沒有直接責罵,而是修改了幾個字:“一鉤以足明天下,何況清輝滿十分?!?/span> 頓時,沈葆楨意識到自己的錯誤,變得謙卑。 任何年代,好家庭需要經(jīng)營,經(jīng)營就需要大量的智慧。 一個家庭里,子子孫孫都努力讀書,不一定會發(fā)大財,但是不會敗家,懂得禮儀,習慣節(jié)制。 智慧本身就是一筆無形的財富,若是大智慧的人,還有積極向上的精神,那能持續(xù)不斷地賺錢。無法賺大錢,但是可以賺小錢,從而家庭能止損。這就是“以攻為守”的套路。 04 從前,有一只烏鴉把孔雀毛披在身上,還做了美麗的尾巴。 烏鴉參加了選美大賽,其他鳥見狀,立馬撲過去,把其身上的孔雀毛扯下來。 烏鴉弄巧成拙,無地自容。
一個家庭是否富有,我們千萬不要被外表迷惑了。那些開著豪車的人,也許是負債的人;騎車出門的人,也許是存款百萬的人。 在工地干活的人,也許是富貴家庭,子女努力讀書;在辦公室里吹空調(diào)的人,也許為一日三餐發(fā)愁,子女還不學無術(shù),要啃老。 找到了“富不過三代”的原因,接著就要對癥下藥。 其一,不仁義的錢,一開始就不去賺。并且告誡子孫,賺錢要有規(guī)矩,問心無愧。 其二,堅持簡樸的習慣,一輩子都低配生活,對奢侈的行為,立馬警醒,從一日三餐做起,防微杜漸。 其三,厚德載物。德,是思想品德,也是讀書得到的智慧,管家和發(fā)家的方法。
財富、品德、智慧、好習慣一起積累,那就沒有什么好擔憂的了。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于網(wǎng)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