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村上春樹說:“當我們學會用積極的心態(tài)去對待'放棄’時,我們將擁有'成長’這筆巨大的財富?!?/p> 誠然,放棄該放棄的,拿起該拿起的,你的人生,才會豐滿。 手里的東西,可以隨時拿起、放下,但是腦海里的東西,卻容易變成人的執(zhí)念,或者把有用的智慧,拒之門外。 可見一斑,人生真正的上坡,是思維上坡。 01 “書到用時方恨少”:不管有用沒用,多讀書。 人在平時,覺得讀書沒有多大用,或者抱怨“我讀了那么多書,也不見命運有多好”。 還有人,寒窗苦讀十余年,拿到了本科文憑,到頭來,也只是在某工廠,做了普工,不知道何時,才能賺夠之前花掉的學費。 有遠見的人,不會停止讀書,而是把讀書當成終生的事情。畢竟,沒有人知道,什么時候,要用到什么知識。 做到有備無患,才能從容應對一切。 明朝末年,有一個叫王玉璽的學生,在崇禎年間,考中了解元。 當他趕到京城,準備會試的時候,明朝被推翻了。 無數(shù)的學生,捶胸頓足,開始放棄功名,尋找其他的出路。 也有一些讀書人,加入到了李自成的起義軍。 王玉璽沒有懈怠,而是持續(xù)讀書。 元朝建立了,科考的路,又開啟了。他迅速拿下會試第一,殿試第一的成績,做了天津總兵。
所有匆匆忙忙上陣的人,都比不過持續(xù)訓練的人。 “鴨子定律”告訴我們,水面上,看起來很優(yōu)雅的鴨子,其實它的腳一直在劃水,并且從小開始,就沒有停止過游泳。 俗話說:“機會留給有準備的人?!弊x書,就是最好的準備。 不管世界多混亂,能讀書的人,就能靜下心來,一步一步走到時代的風口浪尖。 更驚喜的是,亂世出英雄。比方說,諸葛亮,在烽煙四起的時代,認真讀書,等來了劉備的賞識。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臺階,要一生牢記和踐行。 02 “凡事都往好處想”:不管情況多糟糕,別灰心。 我們常常說,要“觸底反彈”??墒?,什么時候,才是“觸底”呢?并沒有一定標準。 從財富來說,一個人的底部,不一定是“身無分文”,還可能是“負債累累”。并且有的人,債務是深不見底。 可見,“底部”是自己設定的。當你開始崛起的那一刻,說明自己已經(jīng)到底部了。 有遠見的人,不會局限于當下的情況,而是把當下當成開始,因此會以最快的方式,扭轉乾坤。 在明朝時,南京有一段時間,流行癩痢。得了病的人,皮膚很難看。 廬州府崔相公的女兒,也得了癩痢。想一想,一個女子的皮膚難看了,怎么見人呢? 令人驚訝的是,崔相公的女兒沒有垂頭喪氣,而是吃起了西瓜。利用西瓜的本性,驅除了病痛。 周圍的人,紛紛仿效。久而久之,人們就形成了立秋吃西瓜的習慣。稱為“咬秋”。 在西域,也有一些女子,為了生兒育女,在立秋這一天,摸一摸西瓜,寓意著“多子多?!薄Q葑兂闪恕懊铩钡牧曀?。 生病、求子難,本來是很痛苦的事情,但是經(jīng)過一些思維的轉變,反而變成了美好的事情,并且形成了源遠流長的習俗。 平時生活中,我們會遇到失業(yè)、借錢、生老病死等困難,若是你往壞處看,一準會進一步下坡。唯有往好處想,人生自然積極向上。 比方說,借錢是一件難事,但是有人借錢給你,就是遇到了貴人。一反一復,人的面貌就改變了。 03 “手里有糧,心中不慌”:不管收入多少,能存錢。 勤儉節(jié)約,一時半會看不到效果,但是日積月累,還是會積累一筆資金,用來投資,或者增加了做人的底氣。 摳門的樣子,有些難看,但是余生有了保障,內心是愉悅的。 看過兩個小故事。 在德國,有人把浪費當成可恥的事情。與人一起吃飯的時候,飯菜必須吃完。若是有人用殘余的面包,沾著湯水,值得點贊;有人把盤子舔干凈,也沒有人笑話。 在文萊國,主人待客的時候,把食物端出來,客人是否食用,都是隨便的。從來沒有勸客人吃飯的做法。雖然不熱情,但是體現(xiàn)了節(jié)儉,隨緣。 事實上,一個人做到節(jié)儉,就要把存錢的思維放在第一位,把面子放在最后一位。 若是你認真規(guī)劃生活,月收入兩千的情況下,也能有存款幾百元。 下午再去買菜,可以發(fā)現(xiàn)價格少很多;搶購打折的東西,樣子難看,但是省錢是實打實的;拒絕聚會,不是小氣,而是理智,減去了無用的社交;穿舊衣服,只要洗干凈了,也是神采奕奕的......省錢的辦法多了,金錢的價值就高了。 04
人生就是,不進則退;再難的路,只要堅持走下去,還是會有出息。 武術演員李小龍說過:“讓你的思維如水一般沒有束縛,招式變幻的偉大可以在水中得到啟迪?!?/p> 好的人生,以無形的思維,控制有形的生活,看似不變,萬變其中。 總而言之,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于網(wǎng)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