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沒有特別情況,估計誰都不希望自己一生都在底層混。 俗話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p> 擺脫身處底層的困惑,首當其沖的就是要有登高望遠的勇氣。 當你發(fā)現(xiàn)自己命運不順的時候,一方面要內(nèi)觀自己,一方面要外觀他人。不要忽視“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 反過來說,一個人越來越命好,是因為遠離了底層關系。 01 遠離貶損你的人,靠近鼓勵你的人。 有一個叫瓦拉赫的少年,在父母的安排下,去學習文學知識,提升寫作能力。 一個學期后,老師評價:“過分拘泥?!?/p> 文學路走不通,他就去學油畫,也非常用功。 老師看他樣子笨拙,也不太會構圖,就說:“你在繪畫方面,是難以造就了?!?/p> 做什么都不成功,這讓瓦拉赫非常沮喪。 有一天,他忽然想起化學老師,表揚了自己一次:“小伙子,你做事一絲不茍。” 在別人的老師 眼里,太認真做一件事,是刻板的,但是化學老師認可了。 從此,瓦拉赫就專門研究化學,還拿到了諾貝爾獎。 原來,每個人都有天賦,只是要去挖掘,而這個挖掘者,要堅持表揚和引導。 在生活中,常常遇到一些人,認為你這不對,那不對,早早就貼上了沒有出息的標簽。你要是不撕掉標簽,就真的沒有出息了。 遠離貶損你的人,從來不認可你的人。靠近挖掘你的優(yōu)點的人,幾次點贊,會讓你越挫越勇。 02 遠離習慣性反駁的人,靠近中肯說話的人。 在三國時,曹操身邊有名人楊修、孔融。 楊修很聰明,總能猜想到曹操想什么。比方說,曹操看到大門后,寫了一個“活”字。楊修就知道,門太小了,要“闊”一些。 可是楊修對曹操的安排,總是唱反調(diào),在行軍的時候,還說“曹操要退兵,認為行軍如雞肋”。于是乎,曹操斬了楊修。 孔融就更離譜了,專門對著曹操的言行來反駁。比方說,曹操讓大家節(jié)約糧食,不要喝酒??兹谄M織酒局;曹操鼓勵孝道,孔融卻嘲諷,說孩子是父母茍合的結果。 毫無懸念,孔融被斬殺了。 我們不能像曹操一樣,動不動就問斬,但是我們可以遠離開口就反駁的人。 反駁,很多時候,就像一根刺,扎在自己的身上,打擊自己的信心。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人是有不完美的地方,若是要挑剔,肯定會挑到體無完膚。要知道,西施還有走路腳步聲很大的缺點呢;孔子也在衛(wèi)國,和女人同坐一輛車的經(jīng)歷。 看人,不能看一個點,否則就是斷章取義,要看全面。若是看全面了,自然就會找到優(yōu)點,會權衡利弊。 同樣一件事,都有兩面,哪能盯著反面,反復看,并且無休止放大呢? 你要跳槽,還沒有開始,對方就說你不成功。大概率會失敗。遇到中肯評價的人,才會指出利弊,讓你揚長避短,更加成功。 03 遠離互相吹捧的人,靠近能夠實干的人。 北宋時,有個叫彭幾的人,很愛音樂,也喜歡吹牛。 有一天,他和朋友郭天信在太尉府游玩。 彭幾說:“我呀,只要念咒語,蛇都要乖乖的?!?/p> 忽然,一條蛇從草地冒出來,嚇得人趕緊躲閃。 郭天信大喊:“你倒是念咒語啊?!?/p> 彭幾說:“啊呀,這是太尉府的神蛇,我也沒有辦法?!?/p> 看吧,所有的吹捧,都經(jīng)不起考驗。 真正靠譜的人,是那些少說多干的人、做不到就不說的人。 任何年代,實干興邦。你遇到那些喜歡吃吃喝喝,推杯換盞,喝醉了就吹牛的人,就馬上離開。 具體來說,喜歡炫耀的同學群,攀比吃喝的朋友圈,主動討好的下屬,都不值得你喜歡。你飄飄然的時候,還擔心被捧殺。 踏踏實實做事,不一定會發(fā)大財,但是能夠寧靜致遠。 04 遠離抱怨社會的人,靠近積極向善的人。 常常有人在耳邊,說一些仇富仇官的話。他們的聲音,很容易引起你的共鳴。 生活在低處,似乎總是被人碾壓,富人作為老板,讓自己干活很多,但是給的工錢很少;官員高高在上,似乎沒有幫自己做什么。 遇到有錢的親戚,也有人嘲諷,說他的錢,來路不明。 事實上,誰的錢,都不是風刮來的,都是勞動所得。只是你在體力勞動,人家在腦力勞動,同樣的時間段,勞動價值不同。 與其抱怨富人和官人,不如學習他們的長處,甚至可以在他們需要的時候,幫一把。你是貴人,才會遇到貴人。 一個人要行善積德,不僅要對老弱病殘做好事,還要對富人官人做好事。一視同仁,你才是真善。 在清朝,一個叫俞小毛的乞丐,看到富豪胡雪巖因為幾文錢而發(fā)愁,就把自己討來的幾分錢給了胡雪巖。 當時,胡雪巖有大塊的銀子,沒有零錢。 過了幾年,胡雪巖在俞小毛的家鄉(xiāng),修建碼頭,制造渡輪?;セ莼ダ那闆r,就出現(xiàn)了。 人要得到幫助,不是坐等,而是自己主動去幫助別人。千萬不要抱怨,老天爺不讓你遇到好人。 05 你要變成天鵝,就不要在鴨子的群里混;你要讀書改命,就別和一群認為讀書無用的人在一起。 你要遠行,就不要和一群青蛙,坐井觀天;你要做生意,就不要總是在工廠的流水線。 命好的人,多半是層次很高的人。 而決定人的層次的,是經(jīng)驗、閱歷、眼界、價值觀、格局、支配時間的方式等。這些決定因素,又和身邊的群體,息息相關,甚至是他們傳輸給你的。 沒有人一直是一座孤島,群處是無法避免的,但是要擇優(yōu)而處,別瞎混圈子。 記住,欲為大樹,莫與草爭。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于網(wǎng)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