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性起一念惡,滅萬劫善因; 自性起一念善,得恒沙惡盡。 【原典】 何名圓滿報身?譬如一燈能除千年闇,一智能滅萬年愚。莫思向前,已過不可得;常思于后,念念圓明,自見本性。善惡雖殊,本性無二,無二之性,名為實性。于實性中,不染善惡,此名圓滿報身佛。自性起一念惡,滅萬劫善因;自性起一念善,得恒沙惡盡。直至無上菩提,念念自見,不失本念,名為報身。 【悟讀】 一念善,皆是善; 一念惡,皆為惡。 世俗之觀念中,善即是善,惡即是惡,善惡是有本質(zhì)區(qū)別的。一念善,能給別人帶去溫暖;一念惡,會給別人帶去意想不到的麻煩。 一般而論,善惡有四種標(biāo)準(zhǔn)?!?/span>于己于人皆有利的是謂善,不利于己而有利于人的是謂大善,于己于人皆不利的是謂惡,有利于己不利于人的是謂大惡?!?/span> 一顆善良之心,一個慈悲之念,一種清凈之境,就是種下了幸福之根苗,恰如栽花植樹,造福千秋萬代。 “在心體上不能遺留一個念頭,猶如眼中不能吹進(jìn)一丁點灰塵。一丁點能有多少呢?它能使人滿眼天昏地暗了。這個念頭不僅是指私念,即便美好的念頭也不能有一點。例如,眼中放入一些金玉屑,眼睛就不能睜開?!?/span>于此可知,無善無惡,即是本心最自然之狀態(tài),是心之本體。“無善無惡心之體”,此王陽明之世界觀。 “無善無惡”,是一種自然狀態(tài)。真如之世界里,原本就沒有善惡之定義,故無所謂善,亦無所謂惡,“無善無惡,即是至善”。 本品大師宣講“圓滿報身佛”,確示眾生,“善惡雖殊,本性無二,無二之性,名為實性。于實性中,不染善惡,此名圓滿報身佛”。 自性起念,非眼耳鼻舌能念。“自性起一念善,得恒沙惡盡”,就是變現(xiàn)西方于眼前,“自性起一念惡,滅萬劫善因”,那就是天人福報盡。正所謂,“一念天堂,一念地獄”。 報身是因智慧心起觀照作用而感得之果報,行一切善法觀照自心修證圓滿,就能成就圓滿報身佛的果位。 “自性圓滿,本自具足”,是指佛性本來人人皆有,本來就是圓滿。不會因好人而有,不會因惡人而無,不會因勤修而有,不會因不修而無。 “不染善惡,此名圓滿報身佛”,大師進(jìn)一步闡述道,“直至無上菩提,念念自見,不失本念,名為報身”,即時時刻刻用真如智慧觀照自己之生命。 “糾結(jié)于過往,憂慮于未來”,此凡夫之境界。正念當(dāng)下,便是對當(dāng)下之生活時時刻刻保有覺知。真正的覺者,“一切順逆,不染于心”,放下小愛,方得大愛。 |
|
來自: 新用戶97560OBk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