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絳曾說: “人雖然渺小,人生雖然短,但人能學,能修身,亦能自我完善。人的可貴就在于人的本身。” 人生就是一場有去無回的修行,我們每一個人都在有規(guī)律的生命歷程里,不斷地往前走。 只不過是,有的人是被動地被推著往前走的,是心不甘情不愿的,所以一步一回頭,走得疲憊,焦慮,甚至非常的迷茫痛苦。 可是有的人,哪怕走得很煎熬,很痛苦,可依然能夠修煉好自己的心態(tài),修煉自己的認知和格局。 然后,不斷地精進自己,在漫長的歲月里淬煉自己,沉淀自己,真正將自己修煉成最成熟的,也是最美好的模樣。 要知道,人這一輩子,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修行自己,修煉自己。 修煉心態(tài) 古話說,境由心造,物隨心轉(zhuǎn)。 一個人生活有什么樣的心態(tài),就會有什么樣的結(jié)局。 如果總是覺得煩躁,痛苦,那么生活的現(xiàn)狀就是烏云密布,看什么都看不到希望。 可若是心情是晴空萬里的,那么所到之處,看到的所有,都是風景。 人活一輩子,最重要的是能夠活出良好的心態(tài),心態(tài)不好,走到哪里都不可能過得好。 心態(tài)若是好了,那么不管吃虧受罪,或者說遇到怎樣的一番人生困境,自己都能夠坦然一笑,泰然處之。 說白了,一個人若是心態(tài)越來越強壯,越來越清醒又強大的話,那么自己的脾氣也會越來越好。 可以說,當一個人的心態(tài)越來越健康,越來越強大的時候,自然也能夠更加得心應手地控制好自己的情緒,脾氣。 就像拿破侖說的: “看不慣別人是胸懷不夠,脾氣不好是修煉不深?!?/strong> 只有心態(tài)足夠強大,或者說只有將心態(tài)修煉強大了,我們才能夠真正管得住自己的情緒,穩(wěn)得住自己的心境,最終才能夠支配自己的命運。 周國平在《人生不較勁》里寫道: “人無法支配自己的命運,但可以支配對待命運的態(tài)度,平靜地承受落在自己頭上不可避免的遭遇?!?/strong> 所以,修煉好自己的心態(tài),其中的意義和價值就在于,我們可以通過心態(tài)上的成長和強大,讓自己能夠過得更加平靜,也讓自己過得更加從容,更加幸福。 修煉認知 一個人看到了什么,往往就會成為什么。 同樣,一個人有什么樣的認知,通常就會有什么樣的想法和行動。 可以說,一個人的認知,是任何事情的導火索,是任何事件的指明燈,也是任何行動的起端。 只有認知上到位了,或者說認知上足夠強大了,足夠正確的話,我們才能夠盡可能保證我們所做的事情是遵循天道的。 甚至可以說,當一個人的認知越來越高級,越來越深厚的時候,自然也能夠在人品上發(fā)揮出自己的優(yōu)勢。 老話說得好: “唯有德者可以其力,唯有人品可立一生。” 修煉自己的認知,打造自己的德行,讓自己的人品能夠經(jīng)受得起任何的考驗。 如此,靠認知的強化,又可以不斷地修復,修正自身的人品修煉。 最終,面對起起伏伏的一生,我們也能夠一邊提升認知,一邊打造過關的人品。 然后不斷地修煉自我,完善自我,修煉靈魂,滋養(yǎng)靈魂。 就像在《走到人生邊上》一書里,楊絳先生曾感慨道: “人生實苦,終其一生,我們都要不斷地修煉靈魂,完善自我。” 人生在世,一定要讓自己學會修煉認知,提升認知,突破認知。 只有這樣,你才能夠真正體驗到多姿多彩的人生,以及見識到更加遼闊,浩瀚的風景。 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讓自己的生命體驗來得更加充實,也更加多樣化,甚至是更加有價值,有意義。 修煉格局 有句話說:“一個人真正的偉大從不是領導別人,而是提升自己?!?/p> 實際上,當一個人在不斷修煉自己的過程當中,其實就是讓自己得到不斷的成長和強化。 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在一邊修煉自己的同時,一邊也在提升自己。 最終,我們也就能夠發(fā)現(xiàn)自身的格局才變得越來越大,變得越來越遼闊,越來越充滿希望。 所以,我們只需要在現(xiàn)實當中不斷地修煉自己,在事情上磨練自己,讓自己帶著主動的心態(tài)去成就自己。 如此,就像南懷瑾先生在書里這樣寫道: “真正的修行不在山上,不在廟里,而在社會中。 我們每個人都在修行中生活,也在生活中修行。” 總之,凡事在當下磨練自己,不斷地磨練自己,最終持續(xù)地提升自己。 然后你就會發(fā)現(xiàn),在生活當中修行,在修行當中生活,自己周遭的一切都會變得更加明亮,可愛,人生也因此過得更加平靜,美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