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宮劇中,當大臣跪拜皇帝時,經(jīng)常會甩兩下袖子,才正式下跪,事實上這看似不起眼的舉動,除了向皇帝展示忠誠,表明袖子內(nèi)沒有藏匿武器之外,還暗藏不少官場玄機。 ![]()
清朝是游牧民族所建立的政權(quán),清代官員的服飾也受到游牧民族打仗、狩獵的旗裝所影響,而旗裝的袖口稱為「箭袖」,又名「馬蹄袖」,滿族人稱其為「哇哈」,是滿族服飾的特點之一,袖口前端通常是馬蹄形。 不過朝中大臣在覲見皇帝時,第一個動作就是先甩兩下袖子,之后再行跪拜,滿族人稱這動作叫「放哇哈」,以示對皇帝的尊重,背后暗藏4大官場玄機。 首先,「卸箭袖」的舉動是為了向皇帝展示忠誠,表明身上沒有攜帶武器;其次是表現(xiàn)一種下級對上級的尊重,被賦予了另一種政治含義,成為滿族行君臣大禮的動作,尤其在重要場合,這項禮節(jié)不能少。 另外,「甩袖」的動作可掃除身上灰塵,意味著以潔凈之身面見皇帝;最后,古代有「兩袖清風」的說法,面圣時除了拍打袖子證明自己沒有圖謀不軌,也表明自己清廉、不貪贓枉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