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6月25日下午3時,懋功以北70里外的兩河口鎮(zhèn),中央政治局全體委員以及中央紅軍數(shù)十名高級將領(lǐng)頂著瓢潑大雨,站在兩河口鎮(zhèn)外的路邊迎接從茂縣趕來的張國燾。 大雨中,40余人望著遠(yuǎn)處的張國燾騎在一匹大白馬上,神釆飛揚的疾馳而來…… 這天是紅一方面軍與紅四方面軍主力部隊會師的日子。此時的紅四方面軍是最為鼎盛的時期,編為5個軍12個師,擁兵達(dá)8萬之眾。 下面我們來看看,懋功會師后,當(dāng)時紅四方面軍的戰(zhàn)斗序列是如何編成—— 1935年6月至8月紅四方面軍戰(zhàn)斗序列 紅四方面軍指揮部總指揮:徐向前 (55年元帥) 徐向前——1955年被授予共和國元帥軍銜,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中央軍委副主席、國務(wù)院副總理兼國防部長等職務(wù)。 政治委員:陳昌浩 (未授銜) 陳昌浩——1937年8月,經(jīng)中央批準(zhǔn)赴蘇聯(lián)治病。1951年回國,擔(dān)任中央編譯局副局長。 副總指揮:王樹聲 (55年大將) 王樹聲——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湖北軍區(qū)司令員、國防部副部長、總軍械部部長等職。 參謀長:倪志亮 (55年中將) 倪志亮——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時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后勤學(xué)院教育長。 政治部主任:陳昌浩 兼 政治部副主任:傅鐘 (55年上將) 傅鐘——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時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副主任。 第4軍 (轄第10師、第11師、第12師)第4軍軍長:許世友 (55年上將) 許世友——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時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副總參謀長兼南京軍區(qū)司令員。 第4軍政治委員:王建安 (1956年補授上將) 王建安——1956年補授上將軍銜,時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沈陽軍區(qū)副司令員。 第4軍參謀長:張宗遜 (55年上將) 張宗遜——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時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副總參謀長、總后勤部部長。 (注:從紅一方面軍調(diào)任紅四方面軍) 第4軍政治部主任:劉志堅 (55年中將) 劉志堅——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時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宣傳部部長。 第4軍第10師 第10師師長:王友均 (犧牲) 王友均——1935年8月,在包座戰(zhàn)役中犧牲,年僅24歲。 第10師 繼任師長:王近山 (55年中將) 王近山——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時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北京軍區(qū)副司令員。 第10師政治委員:葉道志 葉道志——1938年8月31日,新四軍第二支隊第四團(tuán)副團(tuán)長葉道志被錯殺。1983年10月2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作出決定,對葉道志予以平反,恢復(fù)名譽。 第4軍第11師 第11師師長:周時源 (55年大校) 周時源——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時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江西軍區(qū)撫州軍分區(qū)司令員。1964年晉升少將軍銜。 第11師政治委員:陳錫聯(lián) (55年上將) 陳錫聯(lián)——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時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司令員兼炮兵學(xué)院院長。 第4軍第12師 第12師師長:張賢約 (55年中將) 張賢約——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時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后勤部副部長兼汽車拖拉機管理部部長。 第12師政治委員:胡奇才 (55年中將) 胡奇才——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時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工程兵副司令員。 第9軍 (轄第24師、第27師)第9軍軍長:孫玉清(犧牲) 孫玉清——1937年3月初,西路軍在倪家營子戰(zhàn)斗中失利,分路突圍中孫玉清不幸被俘,敵人勸降不成將其殺害,犧牲時年僅28歲。 第9軍政治委員:陳海松(犧牲) 陳海松——1937年3月12日,率部在甘肅省臨澤縣梨園口與馬家軍激戰(zhàn)。為掩護(hù)總部和兄弟部隊轉(zhuǎn)移,頑強阻擊數(shù)十倍于己之?dāng)尺_(dá)六七小時之久,直至壯烈犧牲,年僅23歲。 第9軍參謀長:陳伯鈞(55年上將) 陳伯鈞——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時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京高等軍事學(xué)院副院長。 (注:從紅一方面軍調(diào)任紅四方面軍) 第9軍政治部主任:王新亭(55年上將) 王新亭——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時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濟(jì)南軍區(qū)第二政治委員。 第9軍第24師 第24師師長:韓東山(55年少將) 韓東山——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時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武漢軍區(qū)參謀長。 第24師政治委員:盛修鐸(犧牲) 盛修鐸——1936年11月在甘肅古浪戰(zhàn)役中犧牲。 第9軍第27師 第27師師長:陳家柱(犧牲) 陳家柱——1937年3月12日,率部在甘肅省臨澤縣梨園口與馬家軍激戰(zhàn)中犧牲,年僅23歲。 第27師政治委員:李德明(犧牲) 李德明——1936年11月在甘肅古浪戰(zhàn)役中犧牲,年僅21歲。 第30軍 (轄第88師、第89師、第90師)第30軍軍長:程世才(55年中將) 程世才——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時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公安軍副司令員。 第30軍政治委員:李先念 (未授銜) 李先念——建國后歷任國務(wù)院副總理兼財政部長、國務(wù)院財政經(jīng)濟(jì)委員會副主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副主席、中央軍委常委。 1983年6月,在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當(dāng)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 第30軍參謀長:彭紹輝 (55年上將) 彭紹輝——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時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副總參謀長兼訓(xùn)練總監(jiān)部副部長。 (注:從紅一方面軍調(diào)任紅四方面軍,遭張國燾排擠,到任不久即返回紅一方面軍。) 第30軍 繼任參謀長:黃鵠顯(1956年補授少將) 黃鵠顯——1956年補授少將軍銜,時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裝甲兵司令部副參謀長。 第30軍政治部主任:李天煥(55年中將) 李天煥——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公安軍副政治委員兼干部部部長。 第30軍第88師 第88師師長:熊厚發(fā)(犧牲) 熊厚發(fā)——1937年3月22日,熊厚發(fā)率領(lǐng)殘部百余名戰(zhàn)士在祁連山南山草嶺大阪與馬步芳部激戰(zhàn),重傷被俘。拒絕勸降,英勇就義,年僅23歲。 第88師政治委員:鄭維山(55年中將) 鄭維山——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時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北京軍區(qū)副司令員。 第30軍第89師 第89師師長:邵烈坤(犧牲) 邵烈坤——1937年3月12日在甘肅臨澤梨園口戰(zhàn)斗中被俘,拒絕勸降,英勇就義,年僅27歲。 第89師政治委員:張文德(犧牲) 張文德——1937年3月12日,率部在甘肅省臨澤縣梨園口與馬家軍激戰(zhàn)中犧牲,年僅36歲。 第30軍第90師 第90師師長:汪乃貴(55年少將) 汪乃貴——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時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貴州軍區(qū)副司令員。 第90師政治委員:何立池 (犧牲) 何立池——1935年10月,在四川大金山作戰(zhàn)中犧牲。 第31軍 (轄第91師、第93師)第31軍軍長:余天云(犧牲) 余天云——1936年4月,紅四方面軍南下受挫后被迫向西康東北部轉(zhuǎn)移時,在四川丹巴渡河時溺水犧牲,年僅25歲。 第31軍政治委員:詹才芳(55年中將) 詹才芳——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時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廣州軍區(qū)副司令員。 第31軍參謀長:李聚奎(1958年補授上將) 李聚奎——建國后擔(dān)任石油工業(yè)部部長,1958年重返軍隊工作,擔(dān)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后勤部政委,補授上將軍銜。 (注:從紅一方面軍調(diào)任紅四方面軍) 第31軍政治部主任:張成臺(犧牲) 張成臺——1946年中原突圍時,中原局組織部副部長張成臺等5人化裝成老百姓,8月9日晚途經(jīng)陜西省鎮(zhèn)安縣朱家溝借宿時,被當(dāng)?shù)匦度伪iL殷克明等人盯上。 殷克明見張成臺一行5人所攜行李頗多,便見財起意,于8月10日晨邀約數(shù)人手持利刃將張成臺等5人殺害,劫財后將5人的尸體拋入一座廢棄的石灰窯內(nèi)。 直到1984年,當(dāng)?shù)厝嗣裾ㄟ^種種渠道和手段,才最終確定,石灰窯內(nèi)的5具白骨是張成臺等5名犧牲的革命先烈。 第31軍 繼任政治部主任:朱良才 (55年上將) 朱良才——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時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北京軍區(qū)政治委員。 第31軍第91師 第91師師長:余家壽 余家壽——1937年從抗大結(jié)束學(xué)習(xí)后,在等待分配工作的過渡階段,私自脫離部隊返回湖北麻城老家,從此務(wù)農(nóng)為生,1983年病逝。 第91師繼任師長:徐深吉 (55年中將) 徐深吉——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時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副司令員。 第91師政治委員:桂干生 (犧牲) 桂干生——1945年6月,桂干生時任冀南軍區(qū)一分區(qū)司令員,在延安參加完黨的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后,7月8日在返回大別山抗日根據(jù)地的途中遭遇日軍截?fù)簦瑧?zhàn)斗中壯烈犧牲,時年34歲。 第31軍第93師 第93師師長:柴洪儒 (犧牲) 柴洪儒——1936年10月27日,在會寧縣白草原慢牛坡與國民黨關(guān)麟征部25師作戰(zhàn)中,頭部中彈壯烈犧牲,年僅33歲。 第93師政治委員:葉成煥 (犧牲) 葉成煥——1938年4月18日,時任八路軍129師386旅772團(tuán)團(tuán)長的葉成煥,在長樂村戰(zhàn)斗中犧牲,年僅24歲。 第33軍 (轄第98師、第99師)第33軍軍長:王維舟(未授銜) 王維舟——建國后轉(zhuǎn)入地方工作,未參加授銜。歷任西南民族學(xué)院院長、中央監(jiān)察委員會常委。 第33軍 繼任軍長:羅南輝(犧牲) 羅南輝——1936年10月23日,在會寧縣中川鄉(xiāng)大墩梁遭敵機轟炸,壯烈犧牲,年僅28歲。 第33軍政治委員:張廣才(55年少將) 張廣才——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時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武漢軍區(qū)副政治委員。 第33軍參謀長:李振亞(犧牲) 李振亞——原名李榮,1948年9月27日,李振亞時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瓊崖縱隊第一副司令員,萬寧戰(zhàn)役中在前沿陣地觀察敵情時,被敵人的冷槍擊中,不幸犧牲,時年40歲。 第33軍政治部主任:(缺編) 第33軍第98師 第98師師長:吳世安 (55年少將) 吳世安——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時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武漢軍區(qū)公安軍司令員。 第98師政治委員:吳誠忠 (55年少將) 吳誠忠——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時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河南軍區(qū)干部部部長。 第33軍第99師 第99師師長:王波 (未授銜) 王波——建國后轉(zhuǎn)入地方工作,未參加授銜。歷任云南省冶金工業(yè)局辦公室主任、四川省第四屆、第五屆政協(xié)常委。 第99師政治委員:王德安 (犧牲) 王德安——1935年7月,在四川理番雜谷腦戰(zhàn)斗中犧牲,年僅23歲。 注:限于篇幅,本文僅列出紅四方面軍1935年6月至8月,懋功會師時的5個軍12個師的主官,不包括副職和機關(guān)干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