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茶具有中藥的藥性,那么在購買中藥泡制涼茶時就應(yīng)該掌握一點中醫(yī)理論的知識。首先,要了解藥物功能。同一植物的不同部位,如花和梗、葉的性味和功能會有很大的差異,浸泡后對人體產(chǎn)生的作用也有天壤之別。因此,在購買前要做詳細咨詢和確認;其次,要了解藥物配伍的知識。幾種藥物混合在一起,由于氣味的升降浮沉,寒熱溫涼各不相同,彼此的功能就會相互抵消或得到加強。搭配不當,有可能會使泡出的茶有暴熱或酷寒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這種寒熱表現(xiàn)不是我們平常所說溫度的寒熱,用味覺和觸覺根本不能感覺到,而是吸收入人體后才會產(chǎn)生的變化,因此對人體的影響最大。 所以說,涼茶的泡制是需要科學的指導的,我們不能在藥店或街頭小攤上看到某某藥材能清熱解暑,就自行買來幾種一泡了之,這是非常危險的。 1、陳皮茶:將干橘子皮10克洗凈,撕成小塊,放入茶杯中,用開水沖入,蓋上杯蓋燜10分鐘左右,然后去渣,放入少量白糖。稍涼后,放入冰箱中冰鎮(zhèn)一下更好。常飲此茶,既能消暑又能止咳、化痰、健胃。 2、桑菊茶:將桑葉、白菊花各10克,甘草3克放入鍋中稍煮,然后去渣葉,加入少量白糖,桑菊茶制成了。常飲這種桑菊茶,可散熱清肺潤喉,清肝明目,對風熱感冒也有一定療效。 3、荷葉涼茶:將半張荷葉撕成碎塊,與中藥滑石、白術(shù)各10克,甘草6克,放入水中,共煮20分鐘左右,去渣取汁,放入少量白糖攪勻,冷卻后飲用,可防暑降溫。 4、西瓜皮涼茶:很多人吃完西瓜將皮丟棄很可惜,可將外皮綠色的那一層利用起來,洗凈后切成碎塊,放入適量的水煮半小時左右,去渣取汁,再加入少量白糖攪拌均勻,去暑利尿解毒的西瓜皮涼茶就做成了。 5、薄荷涼茶:到中藥鋪買回薄荷葉、甘草,每次各取6克,加水1000克左右,煮沸5分鐘后,放入白糖攪勻。常飲此涼茶提神醒腦。 6、風熱感冒茶:桑葉、菊花各5克,薄荷3克,苦竹葉、白茅根各30克洗凈,放入茶壺內(nèi),用開水泡10分鐘即成。代替茶水隨時飲用,辛涼解表,適用于風熱感冒 . 7、香蘭涼茶 :將藿香9克與佩蘭9克洗凈后,和茶葉6克一起放入茶壺中,用500毫升開水沖溶,蓋上蓋悶5分鐘,再加入冰塊冷卻,即可飲用。這種調(diào)配茶可解熱祛風,清暑化濕,開胃止嘔。 8、四時感冒茶:藿香(止嘔)連翹(疏風)牛蒡子(利咽散腫)荊芥(祛風解表,醫(yī)治感冒)防風(祛濕止痛)桔梗(開宣肺氣,祛痰)北杏仁(止咳平緩)川芎(活血行氣)各3錢甘草 (調(diào)和藥性)1錢 菊花(明目)5錢 生姜 (祛風,止嘔,止咳)3片 煎法:清水3碗煎存1碗溫服。 功能:四時感冒,鼻塞頭痛,咽喉不利,痰多咳嗽,消暑利濕。 禁忌:一般皆可飲用。 9、清熱祛濕茶:金銀花(清熱解毒)夏枯草(清肝火,散郁結(jié),降血壓)棉茵陳(利濕)白菊花(舒風清熱,解毒,明目)各5錢 川萆薢(祛風濕)土茯苓(解毒,利關(guān)節(jié))各3錢 煎法:清水3碗煎存1碗溫服。 功能:清熱除濕。 禁忌:虛寒人士或孕婦忌服,胃寒者可以加生姜2片,陳皮1錢同煲。 適合人群:小便赤痛,舌偏黃白,口舌生瘡 10、銀花解毒茶:金銀花(清熱解毒)夏枯草(清肝火,散郁結(jié),降血壓)蒲公英(利濕)白菊花(舒風清熱,解毒,明目)各5錢 生地(清熱涼血,養(yǎng)陰生津)魚腥草(清熱解毒,除濕通淋)各3錢 煎法:清水3碗煎存1碗溫服。 功能:清熱解毒,養(yǎng)陰生津。 禁忌:虛寒人士或孕婦忌服,胃寒者可以加生姜2片,陳皮1錢同煲。 11、廿四味涼茶配方: 棗片、金銀花、杭白菊、玫瑰花、烏龍茶、黃山貢菊、臘梅花、枸杞、黑芝麻、金菊花、白芝麻、麥冬、胖大海、茉莉花、山楂、甘草、蓮心、果干、薄荷、毛峰茶、銀菊、玫瑰茄、銀杏葉、冰糖各3克。 涼茶功效:降火、清熱祛濕、清熱解暑、去濕消滯、生津止渴、提神醒腦或養(yǎng)顏護膚、保健止渴等作用。 12、一點通的涼茶 材料:雞骨草 夏枯草各1兩甘草 胖大海 桂圓肉 杏仁各5錢,枸杞2錢,大棗5-7個冰糖適量,紅茶1兩 煮5斤水的量。 13、薄荷涼茶:取薄荷葉、甘草各6克,加水1000克左右,煮沸5分鐘后,放入白糖攪勻。常飲此涼茶可提神醒腦。 14、陳茶皮:將干橘子皮10克洗凈,撕成小塊,放入茶杯中,用開水沖入,蓋上杯蓋燜10分鐘左右,然后去渣,放入少量白糖。稍涼后,放入冰箱中冰鎮(zhèn)一下更好。常飲此茶,既能消暑又能止咳、化痰、健胃。 15、桑菊茶:將桑葉、白菊花各10克,甘草3克放入鍋中稍煮,然后去渣葉,加入少量白糖即成,可散熱清肺潤喉,清肝明目,對風熱感冒也有一定療效。 16、荷葉涼茶:將半張荷葉撕成碎塊,與中藥滑石、白術(shù)各10克,甘草6克,放入水中,共煮20分鐘左右,去渣取汁,放入少量白糖攪勻,冷卻后飲用,可防暑降溫。 17、香蘭涼茶:配方比例 藿香9克、佩蘭9克、茶葉6克 制作方法藿香9克、佩蘭9克洗凈,和茶葉6克一起放茶壺中,用500毫升開水沖溶,上蓋悶5分鐘,加入冰塊 13、. 涼茶配方 1.小菊花 8-10朵,西洋參 6-8薄片,甘草 2-4片,枸杞 6-8顆,山楂 1-2片,蓮子芯 3-4根,冰糖或蜂蜜若干。 2.西瓜皮涼茶:可將外皮綠色的那一層利用起來,洗凈后切碎去渣取汁,再加入少量白糖攪拌均勻,有去暑利尿解毒之功,冷卻待飲。 功效解熱祛風,清暑化濕,開胃止嘔。 18、外感涼茶:適合用于風熱感冒:發(fā)熱,頭痛,咽喉腫痛,咳嗽痰黃,舌苔黃等。組方:銀花15克,板蘭根15克,土牛膝15克,崗梅根30克,桔梗10克,連翹15克,淡竹葉10克,魚腥草30克,薄荷5克。 19、清熱去濕茶:適合用于腸胃濕熱證:疲倦乏力,昏昏欲睡,胃口不好,腹脹或痛,口臭,口腔潰瘍,牙肉腫痛,或有濕疹,皮膚瘙癢,大便硬或爛,小便黃,舌苔黃厚。 組方:銀花15克,木棉花30克,槐花10克,火炭母30克,山梔子15克,綿茵陳15克,扁豆30克,枳殼15克,山楂15克,藿香10克,蒲公英15克。 20、清肝明目茶:適合用于肝膽濕熱證:頭脹痛,煩躁易怒,眼屎多,口苦,眼睛紅或癢或流淚,睡眠差,大便硬或爛,小便黃,舌苔黃厚。 組方:夏枯草15克,桑葉10克,野菊花15克,山梔子15克,綿茵陳15克,溪黃草15克,車前子10克,黃芩10克。 21、小兒涼茶:適合用于小兒心肝火旺證:出現(xiàn)煩躁易怒,睡眠差,胃口不好,大便硬,口臭,口腔潰瘍,眼屎多等。 組方:連翹8克,淡竹葉5克,燈芯花5扎,山楂8克,銀花8克,蘆根8克,火炭母8克,山梔子8克,淮山10克,麥冬8克。 (注意:上述涼茶服用方法:一日一劑一人量,癥狀好轉(zhuǎn)即減量或停用,轉(zhuǎn)為食物調(diào)理。) 22、淡鹽涼茶:開水500毫升沖泡綠茶5克,食鹽2克,晾涼待飲。除了可以止渴解熱除煩,治頭暈惡心,常飲用綠茶還可以消除疲勞養(yǎng)顏美容,平靜心情。 23、烏梅涼茶:烏梅是薔薇科梅的干燥成熟果實,經(jīng)文火炕焙成黑色,故稱烏梅,有收斂生津,清暑解渴的作用,也可以促進消化。 24、銀甘涼茶:由金銀花和甘草二味泡茶,金銀花是忍冬植物忍冬的花蕾,有清熱解毒并有抑菌作用,每日5—15克。甘草是豆科植物甘草的根及根狀莖,急慢性咽喉炎,皮膚易生癤痱者,甚為適宜。 25、玉米須茶:取玉米須20克,洗凈用沸水浸泡后飲用,有通便利尿之功效。 26、王老吉涼茶 組成:崗梅根308克、山芝麻43克、五指柑59克、淡竹葉18克、木蝴蝶1克、布渣葉18克、火炭母46克、金沙藤104克、廣東金錢草27克、金櫻根106克。 制法:以上10味,除木蝴蝶外,其余各藥分別切碎,與木蝴蝶混勻;或以上10味,除部分布渣葉粉碎成粗粉,其余各藥水煮兩次,濾過,濾液濃縮,加布渣葉粗粉,混勻,干燥,分裝即得。 功效:疏風清熱,祛濕解暑。 主治:四時感冒。發(fā)熱喉痛,濕熱積滯,口干尿赤。 用法:需要自行煎煮者,取上方藥物各10~15克,用清水3碗煎成1碗,飯后服。成品茶劑每次1~2包,每日1~2次,清水煎服。沖劑1次1包,每日2次。 宜忌:風寒外感,脾胃虛寒者慎用,孕婦慎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