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梁錄》云: “焚香點茶、掛畫插花, 四般閑事,不適累家。” 在古代, 焚香是一種融入日常的生活雅趣。 諸多雅興之中, 尤以焚香為最。 從宮廷到民間, 從墨客到百姓, 都有著焚香的習(xí)俗。 金代楊庭秀《焚香詩》云: “琢瓷作鼎碧于水,削銀為葉輕似紙。 不文不武火力均,閉閣下簾風(fēng)不起?!?/strong> 焚香之美,盡顯其中。 焚香對古人來說, 除了是生活雅趣的表達方式外, 在養(yǎng)生活動中更是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香之安定心神 《小窗幽記》記載: “凈掃一室,用博山爐爇沉水香, 香煙縷縷,直透心竅, 最令人精神凝聚”。 瀟然無事,焚香一炷, 氣柔息定之后, 身之所觸、目之所遇、 耳之所受,皆漸入佳境, 自無俗塵以蔽心目。 “誰能入吾室,脫汝世俗穢”, 唯香是也! 明代醫(yī)學(xué)家李中梓說: 入室閉戶,燒香靜坐,方可謂之齋也。 高濂《遵生八箋》中, 論及行胎息之法也說: “于一凈室內(nèi), 焚名香一爐于所臥床頭, 又須設(shè)幾案, 上著香爐, 下著所拄龍杖及履鞋等物……” 香的清芬之氣具有安定心神的功效, 在靜坐調(diào)息時香作為輔助工具, 有助于心神集中。 是養(yǎng)道修身的文人隱士們的常備之物。 香之祛邪避穢 除了習(xí)靜養(yǎng)生時需要焚香之外, 平時居家焚香也可讓生活環(huán)境空氣清新, 起到祛邪避穢的效果。 高濂在《遵生八箋》中說: “榻前時焚蒼術(shù)諸香, 勿令穢污 ,以辟不祥?!?/strong> 古人在外出旅行時, 也會隨身攜帶香藥。 居住旅舍時焚之可除濕氣,辟邪疫。 香之所以有辟穢、防疫等功效, 是因為制香的香料 都是氣味芳香的藥材。 焚香時產(chǎn)生的化學(xué)成分, 可消除空氣中的病菌達到驅(qū)邪辟穢。 香之防疫療疾 香藥配制的合香, 也會被古人用作療疾之用。 李時珍《本草綱目》中 有用線香“薰諸瘡癬”的記載。 記載中說∶ “今人合香之法甚多, 惟線香可入瘡科用?!?/strong> 清代宮廷與貴族豪門中盛行的藏香, 除了禮佛祭祀之外, 也是居家衛(wèi)生防疫用品。 清·沈叔埏《藏香酬袁春圃方伯》詩曰: “辟邪兼辟寒,卻穢同卻瘴?!?/strong> 清代醫(yī)學(xué)家趙學(xué)敏《本草綱目拾遺》中記載: “藏香中有一種白色小丸子,焚之氣頗幽爽,亦系番僧所貢,不知何名,其香氣嗅之,可治老人腸燥氣虛便秘。入廁時焚一二丸最妙。亦可治痘?!?/blockquot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