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茶的故鄉(xiāng),是茶的發(fā)源地,更因為茶已經(jīng)融入我們生活,成為中國人文化和性格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
六大茶類怎么區(qū)分的呢?綠茶、白茶、黃茶、紅茶、青茶、黑茶是不是用不同茶樹的葉子就做成了不同的茶類呢?
今天就來告訴你,只要是山茶科山茶屬的茶葉可以做成你想要的六大茶類。
六大茶類分類方法是以制茶方法與茶葉變色理論為基礎(chǔ),依每種茶類在制法中內(nèi)質(zhì)變化“發(fā)酵程度”,黃烷醇類氧化程度、快慢、先后等不同而呈現(xiàn)不同的色澤為基礎(chǔ)的分類法,這種新的分類法系統(tǒng)地把茶葉分為綠茶、黃茶、黑茶、白茶、青茶和紅茶六大茶類。
今天給大家普及一下我們六大茶類的基本知識!
綠茶
綠茶:不發(fā)酵 講究新鮮
綠茶的特點是鮮葉采摘后高溫迅速滅掉其中酶類,抑制茶多酚氧化。所以綠茶具有“三綠”的特點:干茶綠,茶湯綠,沖泡后的葉底也是綠色的。
綠茶加工工藝: 沖泡方法:綠茶一般沖泡水溫90℃為宜。綠茶與水的比例以1∶50為宜。在茶具方面,可以選用瓷杯或透明玻璃杯,沖泡時不要蓋蓋子。
【最適合人群】
適合工作忙碌、整天面對電腦的青年人;體質(zhì)偏熱、胃火旺、精力充沛的人也可多喝。 注意:綠茶營養(yǎng)豐富,防輻射。但對腸胃刺激較大,所以過敏體質(zhì)、脾胃虛寒者不適合;神經(jīng)虛弱者、易失眠者晚上也需慎飲
02 白茶
白茶:微發(fā)酵 制作簡單自然
白茶是微發(fā)酵,它的制作工藝是最自然的,把采下的新鮮茶葉薄薄地攤放在竹席上置于微弱的陽光下,或置于通風透光效果好的室內(nèi),讓其自然萎凋。晾曬至七八成干時,再用文火慢慢烘干即可。由于制作過程簡單,以最少的工序進行加工。不促進也不抑制茶多酚的氧化。白茶干茶多白毫,遠遠看去,就像一座白雪皚皚的小山,因此得名white tea。
白茶加工工藝:
老白茶可用蓋碗、紫砂等器具沖泡,坐杯(每次沖泡茶葉的浸泡時間)的時間長一些湯色會是淺黃色或者杏黃色。白茶干茶看起來太綠或者太紅都是不對的,這些都說明了制作工藝上的缺陷。
沖泡方法: 泡白茶很簡單,根據(jù)茶具容量大小選好茶葉克數(shù)用沸水沖泡。
【最適合人群】
老白茶具有降血脂的作用,老白茶的性質(zhì)溫和,適合各類體質(zhì)的人飲用,常年以葷食為主、特別是喜愛吃牛羊大肉等較油膩的人群,有利于促進脂肪消化;喝白茶可以減肥,經(jīng)常喝白茶對于減肥和美容都有非常好的效果。 適合精神緊張、壓力大者;少年兒童喝白茶有利于保護眼睛。
03 黃茶
黃茶:輕發(fā)酵 “悶”黃
黃茶因為口感平和,甚至生活在黃茶茶區(qū)的人都不一定知道黃茶。會燒菜的人都知道青菜悶在鍋里就會變黃。黃茶也是這樣。黃茶在像綠茶一樣殺青之后,通過濕熱和干熱兩種方式讓綠茶的茶葉變黃。
04 青茶
青茶:半發(fā)酵 特點折中
青茶也叫烏龍茶,屬于半發(fā)酵茶,但是這個“半”是不怎么準確的。
因為在烏龍茶中,發(fā)酵程度最輕的包種茶快接近綠茶了,發(fā)酵程度最重的東方美人茶快接近紅茶了(這兩種極端的茶都源自臺灣)。
烏龍茶產(chǎn)量最大的是福建,大眾熟知的鐵觀音和大紅袍都屬于烏龍茶。
萎凋-做青-炒青-揉捻(做形)-干燥
泡法:
泡烏龍茶選用容易茶水分離的器皿(蓋碗、一壺一杯或者飄逸杯),用100℃的沸水,沖泡后要加蓋。 注意:最好每一次沖泡都要將其中的茶湯倒干凈才不會影響下一泡的滋味。
【最適合人群】
適宜人群最廣,尤其適合需要減肥、吃得過飽、心情急躁的人。
紅茶
紅茶:全發(fā)酵 茶湯紅亮
萎凋、揉捻、發(fā)酵都是為了促進紅茶中的茶多酚氧化。
茶多酚本身是一種無色的物質(zhì),其中的兒茶素在紅茶加工的過程中聚合形成了黃色的茶黃素和紅色的茶紅素,因此紅茶的茶湯紅亮、葉底也是紅色的。
只是紅茶在干燥的過程中,由于水分的散失,茶葉表面的茶色素顏色加深因此紅茶的干茶是黑色的。
泡法:
泡紅茶可用90-100℃水,茶具可以選擇白瓷茶具,紫砂壺。 注意:紅茶剛做出來的新茶燥,要放置半個月后飲用。
【最適合人群】
最適合身體較虛、脾胃功能差、手腳發(fā)涼者飲用者,紅茶也是是調(diào)飲的最佳伴侶。
黑茶
黑茶:后發(fā)酵 茶馬古道
同樣是促進茶多酚氧化和內(nèi)質(zhì)轉(zhuǎn)變的茶,黑茶和紅茶的不同在于:紅茶的酶促反應(yīng)動力來自茶葉自身的酶,而黑茶來自微生物產(chǎn)生的酶。
所以黑茶稱之為抑制茶葉自身酶活而促進微生物活動的后發(fā)酵茶。黑茶具有一定促進消化和調(diào)節(jié)腸道微生物菌群等作用。
泡法:
喝黑茶如果是粗老的原料可以先泡后煮,如果是嫩的原料也用100℃沸水沖泡喝。
【最適合人群】
去脂解膩效果強,適合肥胖、血糖高、血脂高、抽煙喝酒、便秘的人。由于性質(zhì)溫和,虛寒體質(zhì)者和冬天較適合。
很多茶友表示自己在家很難泡好一杯茶,因為不清楚出湯時間。其實要想泡一壺好茶,出湯時間很關(guān)鍵,它影響著一杯茶的口感,而很多茶友不知道一泡茶要多久出湯,造成了泡出來的口感時好時壞。
下面為大家整理六大類茶葉的出湯時間。
01 綠茶:12秒內(nèi)出第一泡茶湯
綠茶是未發(fā)酵茶,茶葉中保留了鮮葉的大部分營養(yǎng)物質(zhì),在沖泡的時候,如果發(fā)現(xiàn)葉底嫩綠殺青不到位那水溫不能太高,沖泡的時間也不能太長,否則會破壞茶葉中的活性物質(zhì)。
另外綠茶的干茶是分幾種類型的,下面按茶形分別來說:
卷曲型
碧螺春就是典型的卷曲茶,因為干茶緊裹在一起,所以第一泡需要比別的綠茶多些時間浸潤,讓茶葉舒展一下,第一泡建議15秒;第二泡20秒;第三泡30秒,水溫也可以升高5℃到95℃;第四泡40秒,水溫可用100℃。
半卷曲型
半卷曲的綠茶很多,第一泡建議10秒就夠了;第二泡20秒;第三泡30秒,水溫也可以升高5℃到95℃;第四泡40秒,水溫可用100℃。
龍井和毛峰都是非卷曲型綠茶的代表,泡法和半卷曲型一樣。
02 黃茶:15秒內(nèi)出第一泡茶湯
黃茶是輕微發(fā)酵的茶,與綠茶的特性比較接近,沖泡的時候只要比綠茶的沖泡時間稍微長兩三秒鐘即可。
紅茶,一般情況下浸泡時間都不需要太久,前幾泡十秒以內(nèi)就可出湯,如果時間過長,則容易造成茶湯苦澀,在這個大原則基礎(chǔ)上,再根據(jù)自己的口感偏好和實際情況,做一些微調(diào)。
大葉紅茶&小種紅茶
滇紅是大葉紅茶的代表,祁紅是小種紅茶的代表,它們的泡法是一樣的:茶水比例1:30,通常5泡,前四泡都是95℃的水溫,10秒左右出湯就好,第5泡水溫和浸泡時間都稍微增加,100℃的水溫15秒出湯。
04 白茶:10秒內(nèi)出第一泡茶湯
白茶有新茶和老茶:
新白茶
新白茶用蓋碗泡,通常出5泡就好了,前3泡10秒出湯,第4、5泡就不一樣了,第4泡需要100℃水溫浸泡20秒出湯,第5泡需要100℃水溫浸泡30秒出湯。
老白茶
老白茶雖然經(jīng)過陳化,但也不能悶泡太久!如果是老白茶餅,可以在新白茶的基礎(chǔ)上,從第2泡起,每泡適當延長3-5秒鐘出湯就可以,也不能悶泡太久。
如果是老白茶散茶,因為陳化多年,內(nèi)含物質(zhì)更加豐富些,出湯的時間,更要快。否則,茶湯也會苦澀。
05 烏龍茶:10秒內(nèi)出第一泡茶湯
因為烏龍茶的制作過程中非常注重做青,茶味茶香釋放快速,所以第一泡的沖泡時間也不長。
烏龍茶分非球型(各種單叢)和球型(“鐵觀音”之類),下面按茶形分別來說:
非球型
非球型第1泡,5秒出湯,2—4泡,10秒出湯,5—7泡,20秒出湯,8、9泡40秒出湯。 圖片: https://uploader./f/96ho6Hi9UIKauFkg.png!thumbnail 球型
球型烏龍因為要緊一些,裹起來的。所以第一泡需要10秒時間來浸潤,從第2泡開始,跟非球型一樣!
06 黑茶:20秒內(nèi)出第一泡茶湯
相對于其他茶葉,黑茶也更耐泡,第1泡20秒出湯。(記住先要洗茶!)
黑茶的原料比較粗老,經(jīng)過發(fā)酵以后,茶葉中的可溶物浸出速度比較慢,并且黑茶多為緊壓茶,經(jīng)過壓制的茶葉需要一定的時間舒展開來。
如果是煮黑茶,三次就差不多了,茶水比例1:80到1:100左右,每次煮的時間看茶比例,最好時間不宜過長。
以上是六大茶類大扺的第一泡出湯時間,茶友們僅供參考,待我們熟悉和了解后,做到看茶泡茶,經(jīng)過長時間的摸索和沖泡,相信大家一定能夠泡出真正屬于自己的茶,成為茶中高手。
來吧,我們一起做一個生活有茶氣,靈魂有香氣的人。 ▼點擊”丹寧說茶“關(guān)注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