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人的這張“衛(wèi)嘴子”不僅會說,還特別會吃。能代表天津的美食,可不只有煎餅馃子和狗不理包子。 天津菜才是真正的深藏不露,全是“火候功夫菜”。 “市井氣兒”是天津菜的靈魂。 天津菜沒有花里胡哨的擺盤,講究的是一個“實在”。 天津菜的特點很鮮明:海鮮料多、咸香重口、非常下飯。天津坐擁大海河,依傍渤海灣,天津的水產(chǎn)市場足以媲美一個小型水族館。 01 天津的10道下飯菜 / 實實在在的“天津味” / “借錢吃海貨,不叫不會過”,海鮮是天津菜里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食材。又因為是碼頭城市,早些年開埠時老百姓大多從事體力工作,所以“下飯”是剛需。 今天,就給大家推薦10道來天津不能錯過的“下飯”硬菜。 ? 八珍豆腐 天津不能沒有八珍豆腐,就像西方不能沒有耶路撒冷!畢竟出了天津這塊地兒,就嘗不到這口兒了。 豆腐用的是嫩豆腐,“八珍”則是一種“泛指”——通常有海參、魷魚、扇貝、蝦仁、雞胸肉和玉蘭片,是平民版的“海鮮盛宴”。滿滿一盤外焦里嫩入口即化的嫩豆腐,鋪上一層勾芡爆炒過的八珍,非常下飯。
這道菜最大的難點是對“豆腐”的處理,嫩到一夾就碎的豆腐,被完整地炸出來才算成功。 八珍豆腐分量很大,兩個人吃一盤就能酒足飯飽了,如果端上來的盤子沒有您的臉大,很遺憾,您吃的絕對不正宗。
? 老爆三 “錢算嘛!有錢就得吃腰子!”天津小孩的童年回憶《楊光的快樂生活》中,大哥的經(jīng)典口頭禪說出了不少天津人對吃腰子的執(zhí)著。 老爆三在天津分為回民版和漢民版,講究的是“見油不見汁”。
? 鍋塌里脊 這道菜在日本還有一個親戚叫“天津飯”,所謂“菜不可貌相”,千萬別被這道菜的顏值勸退。 一道完美的鍋塌里脊,蛋餅圓而不破,緊緊包裹鮮香的里脊肉,肉片滑嫩,雞蛋焦香,咬一口有一種爆汁的感覺。您可別小看這道菜,雖然食材只有雞蛋和里脊,但先把雞蛋攤一層底,成型后鋪上里脊再翻勺可不容易,翻勺失敗就翻車。 對了,“鍋塌”家族還有其他成員,像是鍋塌蝦仁和鍋塌兩樣,都是天津菜系的瑰寶。 ? 黑蒜子牛肉粒 馬未都先生曾經(jīng)說過:“天津是土洋結合最好的城市”。而黑蒜牛肉粒就是天津菜華洋雜處的一個標簽,是很有天津特色的“烤肉”和“牛排”。 大蒜和黑胡椒中西合璧,甜中帶辣,口感平衡。牛肉負責將“嫩”進行到底,大蒜粒粒飽滿顏色金黃,越嚼越香。 ? 燒三絲 被稱為天津非遺美食的“八大碗”中的一道菜。所謂的三絲有冬筍絲、海參絲和熟肉絲。這道菜汁滑、參軟、筍脆、肉香,它的靈魂是不醬不稀的湯汁?;ń酚?、蠔油、雞湯或骨頭湯三劍合璧,大汁大芡,味道濃郁。 ? 獨面筋 提起天津菜,必須得說道說道素菜獨面筋?!蔼殹笔侵高@道菜的做法,也就是“慢燉”,天津話叫“咕嘟”。天津油面筋塊兒大、厚實又筋道,耐燉煮,所以能把濃濃的湯汁都吸收到面筋里。 “獨面筋”價格低廉,味道咸鮮帶點甜,綿香燙口,誰吃誰喜歡。 ? 全爆 流傳百年的地道天津菜,全稱又叫奶汁全爆,是天津人大小宴席上經(jīng)常亮相的一道菜。 蝦仁、雞肉、豬肉、魷魚和黃瓜……葷素搭配,海陸空齊全。蘇文茂趙佩茹的傳統(tǒng)相聲《全德報》曾言道:“全爆,帶奶汁的好”。牛奶加大蒜意外成就絕妙搭配,各種海鮮的汁水,和米飯混合在一起就是yyds。 ? 黃燜兩樣 萬物皆可黃燜,但是牛肉和面筋的cp,是天津人嗑出來的。
? 罾蹦鯉魚 這是一道大菜。罾(zēng)是“網(wǎng)“的意思,所以這道菜顧名思義,吃的就是“漁網(wǎng)里蹦的鯉魚”,而且是不刮魚鱗的鯉魚。 補充一個熱知識:天津人管鯉魚叫“拐子”!相比于前幾道菜,這道顯得不太“家?!保闹谱鞴に噺碗s,所以必出自大師傅之手。 把“拐子”放到油鍋里炸,焦黃酥脆后裝盤,趁熱直接澆汁在魚身上,聽到''滋啦'的響聲就可以開動了。酥脆滿口香,魚骨也能讓您吃得津津有味。 ? 天津銀魚紫蟹鍋 這也是一道大菜,馮驥才先生在小說《三寸金蓮》中描寫宴請時寫到:“此時是隆冬時節(jié),正好吃'天津八珍’,銀魚、紫蟹、鐵雀、晃蝦、豆芽菜、韭黃、青蘿卜、鴨梨,都是精桃細揀來加上精工細制的,黃紫銀白朱紅翠綠,碟架碟,碗摞碗擺滿一桌”。 “天津銀魚紫蟹鍋”是冬日限定美食,您得追著時令吃。銀魚俗稱面條魚,通體透明,幾乎沒有鱗;紫蟹是銅錢大小的紫螃蟹,二者煸炒后熬制成鮮美的湯饌,鮮上加鮮,這也是慈禧的御膳之一。
02 去哪吃? / 老牌餐廳不會出錯 / 如果您問去哪里能吃到最正宗的天津菜?其實很多馬路邊的蒼蠅館味道都不錯。如果非要給出一個答案,那就必須推薦天津的老字號了。 清真老字號飯館是不會出錯的選擇,鴻起順、會芳樓、宴賓樓都是馬三立相聲里面提到過的地方;還有利順德、紅旗飯莊、衛(wèi)鼎軒、登瀛樓、桂園餐廳,老牌餐廳量大味正,很多看圖點菜都是實拍。 生活嘛,就是過的煙火氣。嘛叫幸福?吃飽喝足奏是幸福!吃天津菜,您還要學會天津老百姓的一句口頭禪——“嘛錢不錢的,樂呵樂呵得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