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故事源于女皇晚年的回憶,她說一生愛馬如命的太宗皇帝曾經(jīng)得到一匹西域進貢的名貴寶馬,名叫獅子驄。這匹寶馬世所罕見,但是也桀驁難馴,連騎術(shù)高超、一生馴馬無數(shù)的太宗皇帝也對它無可奈何。 那天太宗皇帝興之所至,帶著一群嬪妃和宮女來到馴馬場上,才人武媚也在其中。太宗指著那匹獅子驄,興味盎然地說:“你們之中,誰有辦法馴服朕的獅子驄?” ![]() 女皇武曌清晰地記得,就在那一刻,在她心中蟄伏多年的那頭小獸忽然之間就蘇醒了。 人們看見才人武媚往前邁出一大步,朗聲回答了天子之問。她說:“臣妾有辦法馴服它,但是需要三樣?xùn)|西。” 那天的太宗皇帝顯然心情不錯,他微笑地看著武媚,似乎表現(xiàn)出了濃厚的興趣:“哦,你需要哪三樣?xùn)|西?” “一條鐵鞭,一只鐵錘,一把匕首。” 太宗皇帝怔住了。所有在場的人也都怔住了。就在眾人深感訝異之際,才人武媚緊接著說:“臣妾先用鐵鞭抽它的背,倘若不服,就用鐵錘擊它的頭,要是還不服,臣妾就用匕首割斷它的喉嚨!” 時隔多年,當(dāng)女皇武曌坐在大周王朝的金鑾殿上講述這個故事時,臉上依然流淌著一種自豪和喜悅之光。她最后不無得意地對群臣說,對于她所表現(xiàn)出來的這種超乎尋常的膽識和魄力,太宗皇帝給予了高度贊賞——“太宗壯朕之志!”(《資治通鑒》卷二○六) 事實上,女皇所說的這個故事結(jié)尾是頗為可疑的,她是否真的得到太宗皇帝的贊賞我們不得而知,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在獅子驄事件之后,才人武媚不但沒能重新喚起天子對她的關(guān)注和興趣,而且遭到了比以前更為徹底的冷落和遺忘,并且這一忘就是整整十年! 如果真如女皇所說,獅子驄事件令她博得了太宗皇帝的賞識,那么很難想象她會在此后的十年里始終默默無聞,終太宗之世都未獲寵幸。 由此可見,女皇多年之后對這個故事的追憶恐怕多少有些失真,尤其是那個結(jié)尾,不免有矜夸之嫌。 這樣的事后夸耀頗為類似某個黑道上的大哥,在血拼多年終于坐上老大的交椅后,總會有意無意地向人展示身上的刀疤,或者喜歡跟人說,兄弟我當(dāng)年坐牢的時候如何如何。 人就是這樣子,一旦咸魚翻身、否極泰來,曾經(jīng)鮮血淋漓的傷口就會變成值得炫耀的資本,而過去的慘痛遭遇也會變成無比光榮的回憶。 其實人的記憶都是有選擇性的,甚至還會具有某種不自覺的虛構(gòu)能力。人們總是會選擇,或者創(chuàng)造出一些東西來把它記住,所以過去的苦難越是深重,時過境遷后就越有可能被鍍上一層圣潔的光環(huán)。 英武如女皇武曌,在這一點上恐怕也未能免俗,只因為她終于熬過來了,并且熬出頭了,所以她就有權(quán)選擇自己的記憶,也有權(quán)給自己曾經(jīng)的苦難鍍上一層圣潔的光環(huán)。 因此,關(guān)于獅子驄事件的結(jié)尾,我們更情愿認為:在才人武媚說出那番驚世駭俗的話后,在場眾人肯定都是一副目瞪口呆的表情,而太宗皇帝的臉色恐怕也好看不到哪里去。 我們可以想見,武媚的馴馬手段肯定會讓太宗感到震驚和錯愕,他斷然沒有想到這個看上去溫婉可人、舉止優(yōu)雅的才人武媚竟然會如此地殘忍無情。 最毒莫過婦人心!那一刻,太宗的心里很可能只有這樣的念頭。我們甚至可以想象,太宗皇帝很可能只是用一種似笑非笑的神情,長久地注視著故作鎮(zhèn)定的才人武媚,直到她內(nèi)心的忐忑不安徹底暴露在臉上,太宗才淡淡地說了一句——武才人真了不起。 假如太宗真是這么說的,后來的女皇武曌也大可以把它理解為賞識和贊揚,可我們似乎更有理由把它理解成譏刺和嘲諷。 因為在閱盡滄桑的太宗眼里,武才人這么做實在是有點矯揉造作、嘩眾取寵之嫌。換言之,企圖用這種極端和另類的方式博得天子青睞,只能是武媚的自作聰明和一廂情愿。 這場弄巧成拙的表演除了招致太宗反感并且徒然授人以笑柄之外,不可能給武媚帶來任何好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