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方勁古拙,如龜如鱉'。隸書是從篆書演變而來的,使?jié)h字從原來的單一的筆畫發(fā)展成為多變的筆畫,把篆書圓轉(zhuǎn)筆畫變?yōu)榱朔秸郏杂凶瓐A隸方的說法,而隸書是比較古老的字體,它的筆畫要寫得古樸、蒼老,給人一種滄桑殘缺美,方勁古拙道出了隸書的概貌。篆書和楷書多取縱勢,形狀成豎長方形,使筆畫縱向延伸;而隸書字形較扁,筆畫向橫的方向發(fā)展,用扁形動物龜、鱉比喻隸書字身的形狀最恰當(dāng)無疑。
2、'蠶頭雁尾,筆必三折'。指的是隸書特有的橫畫波橫,寫波橫時先用逆鋒向左行筆,再往左下按筆,然后慢慢提起向右運行,這就是平出;最后寫挑腳時,筆峰向下按,再慢慢提起,向右上挑出,形狀好似大雁之尾,一般為露鋒收筆。在波橫需要變化時,雁尾也可輕挑出,使筆尖拖長,產(chǎn)生秀氣美,如清代鄭簠的隸書的波橫。寫挑腳應(yīng)采用提引的方法,這樣筆勢舒展自然;不能'扭甩'出去,否則搖擺、輕浮。筆必三折概述了隸書的筆畫要注意落筆、行筆、收筆三個步驟,亦稱'三折法' ,藏鋒逆入,有的用'回鋒' ,有的用'停駐'。 《史晨碑》 3、'雁不雙飛,蠶無二色'。如一個字有兩筆或兩筆以上的橫畫,只能把其中的一橫寫成波橫,其余寫成平橫,這就叫'雁不雙飛'。蠶無二色是指起筆的蠶頭寫法不能相同,要有輕重、肥瘦變化。在練習(xí)隸書中,應(yīng)做到以下幾點:①上下兩橫不能都寫成波橫,形成'雙飛',應(yīng)將其中一橫寫成平橫。②多筆橫畫不能都寫成波橫,呈'一路飄飛',波橫只能保留一筆,其余寫成平橫。③上下出現(xiàn)兩個捺筆,稱為'二捺',應(yīng)將其中一筆改變筆形,保留一個捺筆。④波橫與撇捺共用,也屬于'雙飛',應(yīng)將波橫寫成平橫,保留撇捺。⑤包圍結(jié)構(gòu)的筆畫不應(yīng)有挑勢,不要隨意挑出。'點畫俯仰,左挑右磔'。隸書的筆畫以方折伸開,中宮收緊,撇、捺、彎勾放縱,體型方扁為結(jié)體的基本特點。隸書字型的方扁取橫勢,很多筆畫對稱的展開,撇捺的組合猶如'雁展雙翅',俯仰勢增強。
4、'重濁輕清,斬釘截鐵'。隸書派生出了8個基本筆畫和更多的變化筆畫,他們的筆畫變化多端,粗細不一,重的筆畫要寫得飽滿,輕的筆畫要寫得秀氣。隸書用筆時,有較好的力量和自然的節(jié)奏,從微小的動作中流露出筆意,但須寫出方勁有力的效果。
|
|
來自: ***壁虎漫步*** > 《書畫藝術(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