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保羅二世(又稱:若望·保祿二世),原名卡羅爾·約澤夫·沃伊蒂瓦(波蘭語:Karol Józef Wojty?a),1920年5月18日-2005年4月2日,羅馬天主教第264任教皇。  約翰·保羅二世于1978年10月16日被選為教皇。他生于波蘭,是第一個成為教皇的斯拉夫人,也是自1522年哈德良六世后第一位非意大利人教皇。他自接任起共進行教皇訪問102次,是歷史上出行最多的教皇。2014年4月27日和若望二十三世被封為圣人,成為圣約翰·保羅二世。
01 童年經(jīng)歷 1920年5月18日,卡羅爾·約澤夫·沃伊蒂瓦出生于波蘭南部的瓦多維采(Wadowice)的一個天主教家庭,是家中最小的孩子。父親卡洛(Karol)是立陶宛裔波蘭軍中行政官,母親艾蜜莉亞(Emilia)婚前當(dāng)過教師。1929年4月13日,卡羅爾八歲時,母親不幸難產(chǎn)而死,妹妹奧德加在嬰兒時期不幸夭折。卡羅爾十一歲,做醫(yī)生的哥哥艾德蒙因為照顧病人而感染猩紅熱喪命。
1938年,沃伊蒂瓦父子遷居克拉科夫,卡羅爾進入杰哲隆尼安大學(xué)就讀主修語言學(xué),同時研究戲劇。但在1939年納粹德國軍隊占領(lǐng)了波蘭,德軍關(guān)閉了各間大學(xué),卡羅爾被迫結(jié)束學(xué)業(yè)。 02 加入教會 1941年2月,卡羅爾的父親卡洛身故,這使卡羅爾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目標(biāo),進而使他產(chǎn)生從事神職的圣召。此外他的一位忘年之交,裁縫提朗諾斯基先生(Jan Tyraowski)也是他對神學(xué)產(chǎn)生興趣的啟發(fā)者。1942年10月,他一邊在化工廠工作,一邊瞞過納粹政權(quán)偷偷的在母校教授私底下開設(shè)的神學(xué)系讀神學(xué)。1946年11月1日他被立為司鐸(晉鐸)。其后在克拉科夫的亞捷隆大學(xué)教授倫理學(xué),然后在波蘭盧布林天主教大學(xué)任教。1958年他受任命為輔理主教(晉牧),4年后以代牧區(qū)署理(Vicar Capitular)身份成為教區(qū)的領(lǐng)導(dǎo)。1963年12月30日,教宗保羅六世任命他為克拉科夫的總主教。他作為總主教,參加了第二次梵蒂岡大公會議。會議最具歷史性影響力的結(jié)果是公布了信仰自由宣言(Dignitatis Humanae)和現(xiàn)代世界教會的牧職憲章(Gaudium et Spes),他為文件的草議作出了貢獻。 (默克爾與約翰·保羅二世)
03 當(dāng)選教皇 1967年教宗保羅六世祝圣他為樞機主教(紅衣主教)。1978年8月,保羅六世逝世后,他參加了教宗選舉,在那次教宗選舉中,世界樞機主教團選舉了來自威尼斯教區(qū)的樞機主教艾爾比諾·盧西亞尼為教宗約翰·保羅一世。1978年9月28日,接任教宗僅33日的約翰·保羅一世意外逝世(傳言死于謀殺)。1978年10月,卡羅爾在兩個月內(nèi),又回到梵蒂岡城參加第二次教宗選舉會議。1978年10月16日,卡羅爾繼任天主教第264任教宗,時年58歲。他的年齡、國籍、他之前運動員和劇作家的身份,無一不打破天主教二千年來的傳統(tǒng)。
04 圣職游歷 在位期間,約翰·保羅二世出訪過比所有前任教皇加起來還多的地方。他成為第一位訪問英國的教宗,并與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即英國國教的最高管理者會面。1984年,約翰·保羅二世成為第一位訪問波多黎各的教宗。1999年,他訪問了羅馬尼亞,并與當(dāng)?shù)氐臇|正教主教會面,使他成為自從1054年東西教會分裂之后,第一位拜訪東正教國家的教宗。2001年,約翰·保羅二世重游保羅當(dāng)年去過的地方,在地中海進行朝圣之旅。他從希臘前往敘利亞,然后再前往馬耳他。他是超過一千年來,首位到訪希臘的教宗。他在敘利亞大馬士革探訪相傳是洗者約翰埋葬所在的倭馬亞清真寺;是歷年來首位探訪清真寺的教宗。

 1981年5月13日,約翰·保羅二世在進入圣伯多祿廣場準備演講時,被一名土耳其狂熱穆斯林槍手莫梅特·阿里·阿加槍擊。教皇中了兩槍,但子彈差了分毫,并未擊中要害,經(jīng)六小時手術(shù)后脫離險境。1983年圣誕前兩天,痊愈后,他到監(jiān)獄探望行弒他的刺客。二人私下談話片刻,但對話內(nèi)容至今沒有公開。謀殺的動機仍然眾說紛紜:有人認為是蘇聯(lián)派人來謀殺他,目的是為了保持《華沙公約》國家(特別是波蘭)的穩(wěn)定。其他人則認為,可能是梵蒂岡內(nèi)部不滿約翰·保羅二世擔(dān)任教宗的人士策劃。最后,由于沒有任何證據(jù),最后唯有以阿加只是想恐嚇教宗定案。2006年3月2日,意大利國會下屬負責(zé)調(diào)查冷戰(zhàn)機密的委員會認定,前蘇聯(lián)操縱謀刺約翰·保羅二世,并向媒體公布了其最終調(diào)查報告。該委員會指出,前蘇聯(lián)當(dāng)局之所以要鏟除約翰·保羅二世,是因為他當(dāng)時所宣傳的思想對蘇聯(lián)集體主義意識形態(tài)構(gòu)成威脅。
06 晚年去世 2005年3月31日,教宗出現(xiàn)'尿道感染引起的高熱',但沒有立即送院,顯然是出于他本人希望在梵蒂岡辭世的愿望。4月1日,病況急劇惡化,心、腎迅速衰竭。當(dāng)日早晨,報道指出教皇出現(xiàn)了心肌梗塞,但仍清醒。4月2日中歐夏令時00:30左右,(北京時間06:30),梵蒂岡一位發(fā)言人在簡報中進一步透露了教宗堪憂的健康狀況。在教宗彌留的最后幾小時,大批較年輕的會眾在他梵蒂岡的寓所外守夜。在他最后的遺言中,尤其是給全世界青年的遺言中,他說道:'我曾到你們那里去,現(xiàn)在是你們到我這里來。我謝謝你們。'21:37,約翰·保羅二世辭世,享年84歲。約翰·保羅二世的死亡證明寫的主要死因是敗血性休克和心臟衰竭。  梵蒂岡從當(dāng)?shù)貢r間4月4日星期一起舉行教宗的遺體告別儀式。葬禮在4月8日星期五中歐夏令時上午10:00(北京時間當(dāng)日下午4:00)舉行,世界各國政要紛紛趕來送別。他被葬在位于圣伯多祿大殿地下室中的教皇墓地。當(dāng)天,超過70000名信徒涌入梵蒂岡城,同時有超過十億天主教徒在世界各地表達哀悼。
07 后世評價 在約翰·保羅二世成為教皇的第二年,美國的《時代》雜志就曾以他的照片為封面,文章冠題以“約翰·保羅超級明星”。 
盡管廣受歡迎,約翰·保羅二世也遭到了許多批評。其中有一條批評認為教宗對共產(chǎn)主義的反對態(tài)度使得他支持右翼獨裁者。約翰·保羅二世會晤過智利的皮諾切特一類獨裁者,事實上教宗曾敦促皮諾切特恢復(fù)民主制度,還曾被皮諾切特的隨從人員設(shè)計與皮諾切特合影。 其他的一些批評集中在他的一些觀點上。尤其是約翰·保羅二世關(guān)于性別身份和性的觀點屢遭詬病。一些女性主義者批評他關(guān)于女性的社會角色的立場,同性戀權(quán)益擁護者則對他代表教會宣示同性欲望是“明顯的病態(tài)”感到不滿,對他反對同性婚姻尤其不滿。他關(guān)于避孕的態(tài)度對于很多人來說尤其保守。約翰·保羅二世遵循傳統(tǒng)的天主教教導(dǎo),認為在有生育能力的夫婦之間的性行為的一項必不可缺的目的就是生育。因此,他宣稱使用避孕措施是不道德的行為。  他逝世后,很多國家為了紀念他,以他的名字命名了很多教堂、學(xué)校、醫(yī)院等,2014年在他的家鄉(xiāng)波蘭城市Wadowice當(dāng)?shù)刈园l(fā)建立了約翰保羅二世博物館(http://ww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