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任何人都沒有資格隨意評判別人,除非他捫心自問,在遇到同樣的情況下自己絕不會這樣做。 2,朋友圈里的生活不僅經(jīng)過篩選,還經(jīng)過美化。不要用別人朋友圈的生活和自己的真實生活進行對比。 3,當我們傾向于認為他人是壞人時,我們就會發(fā)出惡意的信息,對方必然也會以惡意回饋。最終我們的“預言”便得到了實現(xiàn)和強化。無論我們認為對方是什么人,首先發(fā)出善意的信息,才更可能獲得良好的人際關系。 4,每次生氣的時候,都意識到這是在懲罰自己。久而久之,我們就不會再輕易動怒了。 5,一段專注的專一的感情所帶來的幸福感,比100段逢場作戲的感情更深刻更持久。 6,世界上不可能有人能滿足你的所有需求。你也不可能去滿足另一個人的全部需求。 7,責怪、批評和指責他人,會加強我們的受害者意識,令我們感到不滿,憤怒,力不從心。擺脫受害者心態(tài),意識到我們自己是情緒的主人,我們才能掌控自己的情緒。 8,有條件的愛,必然因為條件不再充分而消失。真正的愛則是無條件的,無論在什么情境下,都不會消失。無論發(fā)生了什么,記得重新回到愛的軌道上,兩個人的親密關系才能更長久。 9,期望是一切憤恨無聲的前奏。一切期望終究將轉變?yōu)閼嵑蕖?/p> 10,我們快樂的源泉,并不在別人身上或者外在的事物上,向外尋求快樂的結果必然是充滿失望和痛苦。 11,我們的思想會塑造我們的信念,我們的信念會塑造我們的行為,我們的行為會塑造我們的習慣,我們的習慣決定了我們內在的感受和外在的人生。當一個想法在我們的腦袋不斷重復的時候,我們最好確認一下它會產(chǎn)生積極還是消極的連鎖反應。 12,我們要給予自己足夠的自我認可。在知道自己有很多缺點的情況下,依然能夠接納自己,鼓勵自己改善缺點。如此一來,他人的認可和接納就不再是讓我們快樂的必需品,而是生活給我們的額外獎勵。 13,當我們?yōu)橐患覀儫o法擁有的東西而痛苦。那么這種痛苦將沒有盡頭。因為當我們擁有了這件東西,我們會馬不停蹄地為另一件我們尚未擁有的東西痛苦。 14,親密關系的一切爭吵,最終目的都是確認自己在對方心目中的重要性。如果世界上有其他東西比對方更重要,那么親密關系的意義就被否定了,對方就變成了自己滿足需求的工具。沒有人希望自己成為工具。 15,所有問題的關鍵都不是問題本身,而是我們有沒有應對問題的信心和解決問題的耐心。 16,外在世界的樣子,全都是我們內心的投射。當我們的內心充滿恐懼,看到世界就充滿危險,看到的人都很兇惡。當我們內心充滿憤怒,看到的世界就充滿不公,同時認為一切都是他人的錯。當我們的內心充滿自卑,就會時刻覺得他人看不起自己。要讓看到的世界美好,就必須先讓內心充滿美好。 |
|
來自: 上海阿華頭 > 《經(jīng)典美文文件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