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心語 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與君共修,同登善域。 點擊上方按鈕 收聽朗讀音頻
美成在久 《論語》載:陽貨欲見孔子,孔子不見,歸孔子豚。孔子時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諸涂。謂孔子曰:“來!予與爾言。”曰:“懷其寶而迷其邦,可謂仁乎?”曰:“不可?!薄昂脧氖露绞r,可謂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歲不我與。”孔子曰:“諾,吾將仕矣?!?/span> 本章的意思是,陽貨想讓孔子來見他,而孔子不愿意與他相見,于是陽貨就贈給孔子一頭小蒸豬??鬃映藐栘洸辉诩业臅r候前往去拜謝他。但卻不料在半路上遇見了陽貨。陽貨說,來,我跟你說幾句話。陽貨問道,自己有學問,卻藏身不參與國家的政治管理,任憑國家政治混亂,這可以算是有仁德的人嗎?陽貨自問自答說道,不可以。他又問道,一個有學問的人希望做官參與政事,但卻屢屢錯過機會,這可以稱得上是有智慧的人嗎?陽貨又自問自答說道,不可以!最后陽貨勸孔子道,時間在流逝,一旦錯過機會,就不再屬于你了??鬃踊卮鹫f,好吧。我將要出仕。 本章反映了孔子對參政的態(tài)度。當時的時代背景為,魯國的政局是季氏專魯國的政,而陽貨專季氏的政。作為季氏的家臣,陽貨逐步把持了季氏的家政,從而掌握了魯國的國政。因為陽貨出身比較低賤,把持國政難以服人,于是想利用孔子的威望來鞏固自己的地位,實現(xiàn)其政治野心。對此,孔子當然不會答應。 陽貨想讓孔子來見自己,但孔子不去。于是,陽貨想用送禮的辦法達到目的。按照當時的禮俗,如果大夫有賜于士的時候,士必須回拜,所以孔子不得不去拜謝陽貨。于是就發(fā)生了以上二人對話的情景。 后來陽貨企圖消除三桓失敗,逃亡晉國??鬃赢敃r給陽貨說,我將要去做官了,但卻并沒有去。他是在陽貨逃離魯國之后四年才升任魯國司寇的。 磨煉玉成 長按識別關(guān)注“正己而已”微信公眾平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