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題 通常表述:“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或正確)一項是()。” (1)特點分析 重點考察文本中觀點的論證過程。 與第1題相比,需要對文本中更多信息進行梳理和邏輯分析,難度略有上升。 (2)答題方法 ①認清閱讀各個選項。閱讀文本是快速的,閱讀題項則需要細致,需要完全理解選項表達的信息,很可能選項表達的信息本身就是錯誤,可作直接排出。 ②掌握選項信息后,再到文本中,找到與選項信息對應的段落進行分析。 (3)常見陷阱 ①選項本身錯誤。具體解釋見總體分析“常見陷阱”。 如2020年Ⅰ卷《“孝”作為家庭倫理的意義》第2題選項A:“文章幾次引用文獻,目的是論證中國古今經(jīng)典中對'孝’的理解詮釋是一致的?!焙苊黠@,這是不可能的。 如2019年Ⅰ卷《照亮和雕刻民族的靈魂》第2題選項D:“文章末段論證了正面人物的塑造是新時代文藝'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體現(xiàn)?!蔽覀冎?,好的文學作品,正面人物與反面人物的塑造都很重要,因此,這個選項本身就是錯誤的。 如2019年Ⅲ卷《論傳統(tǒng)表演藝術的保護與傳統(tǒng)》第2題選項C:“第4段將一些地區(qū)的場館建設和數(shù)字化保存做比較,論證了保護與保存的不同?!眻鲳^建設和數(shù)字化保存,都是著眼于保存,并沒有保護,因此,選項本身是錯誤的。 ②暗夾小錯。具體解釋見總體分析“常見陷阱”。 如2020年Ⅲ卷《談談<古文觀止>》第2題選項C:“文章討論《古文觀止》的優(yōu)缺點時,均與其它選本進行比較,學術視野較為開闊?!痹闹?,討論優(yōu)點時作了比較,但討論缺點時并沒有作比較。 ③基于已有信息亂推理、亂聯(lián)系。具體解釋見總體分析“常見陷阱”。 如,2021年Ⅲ卷《談談<古文觀止>》第2題選項A:“文章舉呂紹虞著作作為對比,意在指出姚名達的方法存在爭議,需要反思。”很明顯,文中舉例呂紹虞著作,緊靠著“中國目錄學史也未嘗不可用'斷代法’來編寫”這句話,說明的是還可以使用“斷代法”。而且并沒有指出姚名達的方法存在爭議,屬于亂推理。 如,2018年Ⅲ卷《城市社會:文明多樣性與命運共同體》選項C:“文章注重分析具體概念的正反兩面及相應的動態(tài)發(fā)展過程,具有辯證意味。”文本只是分析了空間、制度、意義彈性3個概念的不同方面,如空間彈性講的私人性與公共性,并不是正反的關系,屬于亂推理。同時,文本并沒有分析3個概念的動態(tài)發(fā)展過程。 ④題不對文。具體解釋見總體分析“常見陷阱”。 如,2018年Ⅰ卷《歷史視域中的諸子學》第2題選項A:“文章采用了對比的論證手法,以突出'新子學’與歷史上諸子之學的差異?!焙苊黠@,文本中敘述的是諸子之學與“新子學”的前進演進關系,而非對比關系。 如,2022年甲卷《“更想工人下手難”——<中國金銀器>導言》第2題選項D:“文章末段重點論證了連續(xù)性的工藝傳統(tǒng)對金銀器技術、造型和紋樣設計的影響?!焙苊黠@,只是論證內容的一個小的方面,并不是重點論證。 ⑤程度錯誤。具體解釋見總體分析“常見陷阱”。 如,2018年Ⅱ卷《“被遺忘權”之爭:大數(shù)據(jù)時代的數(shù)字記記憶與隱私邊界》第2題選項D:“文章通過分析數(shù)字化記憶可能帶來的問題,對我們的認同問題作出了全新論證?!蔽闹?,數(shù)字化記憶已經(jīng)帶來了問題,而不是“可能”。 3.第3題 通常表述:“根據(jù)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或正確)的是()?!?/span> (1)特點分析 重點考察對文本總體內容的把握。 與第1、第2題相比,需要對文本中更多信息甚至全文信息進行分析和把握,難度最高。 (2)答題方法 ①認清閱讀各個選項。閱讀文本是快速的,閱讀題項則需要細致,需要完全理解選項表達的信息,很可能選項表達的信息本身就是錯誤,可作直接排出。 ②掌握選項信息后,再到文本中,找到與選項信息對應的段落,或對文章總體進行分析。 特別注意:答題時,主要分析文本中表層信息與選項表層信息是否一致,有時需要作一些深層的挖掘和分析,但注意不要自作主張地作深層推理和聯(lián)系。由于該題主要考察對文本總體上的分析把握,因此,很容易誤導同學們作深層推理和聯(lián)系,要有意識地控制這個傾向。 (3)常見陷阱 ①選項本身錯誤。具體解釋見總體分析“常見陷阱”。 如,2021年乙卷《從人文計算到可視化——數(shù)字人文的發(fā)展脈絡梳理》第3題選項D:“數(shù)字人文的價值,在于將歷史上未被注意和閱讀的文本都進行數(shù)據(jù)化并做研究?!惫们也徽f選項講的與文本講的不一致,單就常識來看,如果數(shù)字人文的價值,只是對歷史上未被注意和閱讀的文本的研究,那這個價值也太低了,不足以成為全新的學科,因此,選項本身就是錯誤的。 如,2020年Ⅰ卷《“孝”作為家庭倫理的意義》第3題選項C:“以'親親’作為'孝’的基點,能使得'孝’在歷史實踐中一直是自覺自愿的?!边@句話比較難理解,換個說法則很好理解,“以'親親’作為'孝’的基點,能使得大家一直以來自覺自原地尊奉'孝’”。一方面,孝以“親親”為基點,但歷史上和生活中,不尊奉孝的案例多的得,所以該說法是錯誤的。另一方面,文本開頭就講了,孝是一種被需要的倫理關系,也就是需要使用孝來在家庭中建立和諧關系,并不是人們自覺自愿去尊奉的倫理關系。 如,2020年Ⅱ卷《實物的回歸:美術的“歷史物質性”》第3題選項D:“考慮到藝術品普通經(jīng)歷了'歷史物質性’的轉換,美術館應該改變布展方式,還原它們本來的環(huán)境、組合和觀看方式?!比绻@個說法是正確的,那么美術館得有多復雜、多龐大,才能還原它們本來的環(huán)境、組合和觀看方式。顯然,是不可能做到的。因此,選項本身就是錯誤的。 如,2019年Ⅰ卷《照亮和雕刻民族的靈魂》第3題選項D:“我國當下文化產(chǎn)品供給的主要矛盾已經(jīng)由量的問題轉向質的問題,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也應少而精,凝聚共識?!币环矫?,有的作家就是寫得又精又多,所以這個選項本身是錯誤的。另一方面,原文中講的是“文化產(chǎn)品供給的主要矛盾已經(jīng)不是缺不缺、夠不夠的問題,而是好不好、精不精的問題”,并沒有提倡藝術創(chuàng)作“應少而精”,能創(chuàng)作得既精又多,當然是好事。 如,2019年Ⅲ卷《論傳統(tǒng)表演藝術的保護與傳統(tǒng)》第3題選項A:“傳統(tǒng)表演藝術源自生活,使其'雅化’意味著脫離原生的環(huán)境,很難得成功。”原文中列舉《飛弦踏春》《吉祥頌》的例子,說明“雅化”也能成功。如果“雅化”就難成功,那么傳統(tǒng)表演藝術就只能“俗化”這一條路可走,顯然是不合常識和邏輯的。 如,2018年Ⅰ卷《歷史視域中的諸子學》第3題選項A:“對經(jīng)典進行文本??焙臀墨I編纂與進一步闡發(fā)之間,在歷史上是互相隔膜的?!边@是不符合學術研究基本常識的,是不可能完全隔膜。 如,2018年Ⅰ卷《歷史視域中的諸子學》第3題選項C:“'照著講’內含'接著講’,雖然能發(fā)揚以往的思想,但無助于促進新思想生成?!边@顯然也是不符合基本常識的。 可見,選項本身錯誤的還不少。 ②暗夾小錯。具體解釋見總體分析“常見陷阱”。 如,2020年Ⅲ卷《談談<古文觀止>》第3題選項D:“閱讀《古文觀止》,可以大致了解我國散文從先秦開始的歷史軌跡,也可以了解古人選文體例、標準的變遷史?!焙竺孢@半句,文本中并沒有提及。 ③完全無中生有。具體解釋見總體分析“常見陷阱”。 如,2021年甲卷《<中國目錄學>導讀》第3題選項B:“與主題分述法相比,使用斷代法來寫中國目錄學史,更能接近歷史的本來面貌?!蔽闹型耆珱]提這個觀點,屬于無中生有。 ④基于已有信息亂推理、亂聯(lián)系。具體解釋見總體分析“常見陷阱”。 如,2022年甲卷《“更想工人下手難”——<中國金銀器>導言》第3題選項B:“與其他藝術品相比,金銀器因其'俗’,且經(jīng)反復銷熔,所以傳世實物數(shù)量偏少?!蔽谋局刑岬搅私疸y器因之“俗”、反復銷熔和傳世數(shù)量少,但并沒有明確三者之間存在邏輯關系,即使。因此,選項是錯誤的。 如,2022年乙卷《中國敘事學:邏輯起點和操作程式》第3題選項C:“相較于長篇作品,筆記小說短小精悍,在采用流動視角或復眼映視式視角敘事時,更容易實現(xiàn)多重的敘事功能?!蔽谋局刑岬搅恕堕單⒉萏霉P記》中的一個筆記小說例子,也提到了“復眼映視式視角的運用,使小小文本具有多重功能。”但并沒有論證選項中提到的觀點。 如,2018年Ⅲ卷《城市社會:文明多樣性與命運共同體》第3題選項A:“當一個城市有更好的空間彈性和制度彈性時,其意義彈性也會相應變好?!痹闹姓務摿丝臻g彈性、制度彈性和意義彈性,但三者之間的關系并沒有提到,屬于亂聯(lián)系。 ⑤程度錯誤。具體解釋見總體分析“常見陷阱”。 如,2019年Ⅲ卷《論傳統(tǒng)表演藝術的保護與傳統(tǒng)》第3題選項B:“民間各種自發(fā)的載歌載舞活動都是傳統(tǒng)表演藝術的一部分,有很強的民眾色彩?!睆奈闹锌?,傳統(tǒng)表演藝術就是民間各種自發(fā)的載歌載舞活動,兩者是同一概念。 如,2018年Ⅱ卷《“被遺忘權”之爭:大數(shù)據(jù)時代的數(shù)字記記憶與隱私邊界》第3題選項B:“遺忘是個人和社會的一種修復和更新機制,是我們面對現(xiàn)實和想象未來的基礎。”原文是:“不論是個人的遺忘還是社會的遺忘,在某種程度上都是一種個人及社會修復和更新的機制?!边x項說得過于絕對。 (四)總結 論述類文本閱讀,主要考察學生對文本信息的梳理、理解、分析等能力,不需要對思想情感、語言特色等深層信息進行分析挖掘,答題具有相對固定的套路。 第1題,要點分析題。多數(shù)情況下,其每個選項通常都能在文本中找到具體相對應的句子或小段內容,作為選項的信息來源。極少情況下,選項對應的信息是分散在文本多個地方。 第2題,論證分析題。主要圍繞“明確觀點—→提供素材—→分析論證”的的基本模式進行分析,文本素材、分析論證都是圍繞觀點而提供和展開的,要注意把握觀點、素材、分析之間的論證關系。 第3題,原文理解題。重點考察對文本總體內容的把握,需要對文本中更多信息甚至全文信息進行分析和把握。做這個題時,要注意分析選項本身是否存在不合邏輯、不合常識的問題,本身就不合邏輯、不合常識的選項比較多。 ——摘自《語文一本通》第一章“近五年高考閱讀理解詳細分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