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構(gòu)和寫實 寫實作品:偏重于對事物作客觀的描寫,要求真實具體地表現(xiàn)生活。 虛構(gòu)作品:根據(jù)行文的需要,憑借作家的聯(lián)想、想象合理地虛構(gòu)出一些故事、情節(jié)或有關(guān)細(xì)節(jié),從而有效地表情達(dá)意或凸現(xiàn)主旨。 實寫和虛寫常常組合使用,相互補(bǔ)充,人們稱之為“虛實相間”。 簡單地說實寫是對眼前對象的直接描寫,虛寫則是通過寫與對象有關(guān)的東西來襯寫。 眼前之景為實 想象虛構(gòu)構(gòu)之景為虛 《雨霖鈴》中,“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fā),執(zhí)手相年淚眼,竟無語凝噎”,這些詩句,寫的都是詩人眼前的實景實事實情,是“虛”。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這三句,則是半虛半實。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fēng)殘月”,這三句,是想象之景,屬虛寫。 現(xiàn)實之景為實 已逝之境和想象之境為虛 《念奴嬌赤壁懷古》中,“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這是蘇軾游黃崗城外的赤鼻磯所見到的景象,當(dāng)算是“實”。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這三句,再現(xiàn)了火燒赤壁這一歷史畫面,顯然不是發(fā)生在眼前的實景,故屬虛寫。 學(xué)生范文對比 咸余老師列舉兩篇學(xué)生范文,幫助大家區(qū)別實寫和虛寫,兩篇作品都來自初一的孩子,具有很大的借鑒性。 一個不好不壞的人 金石 要提到“一個不好不壞的人”,在我的腦海里就會立刻浮現(xiàn)出一個瘦長的身影,略略彎著背,走路時向前一沖一沖地…… 看到這兒,你也許會提出一個疑問,這個他究竟是誰呢?告訴你,他就是我的外公。 怎么可以說自己的外公“不好不壞”呢?你別急,先聽我說。 提到外公,誰都知道他是一個脾氣暴躁、不隨和、怪癖的老頭兒。平時,他甭說對外人,就連對家里人也“懶”得去關(guān)心。他和別人的交往很少,也很少和別人說話,自己經(jīng)常一個人待在樓下的小雜房里,誰也不知道他在于什么。好奇心促使我非要弄個明白不可,于是我悄悄跟在他的身后,他進(jìn)了屋子,關(guān)上門,我從門縫里看見他正從架子上拿下一個大袋子,然后拿出了許多廢鐵,又拿出秤,一個個稱著,想必是要去賣廢鐵。原來外公一個人躲起來是在搞“小副業(yè)”呀,這件事很快被家里人知道了,傳播者當(dāng)然是我了。于是家里人有時也背著他,說他腦子有點“貴恙”,這下輪到我有點為外公打抱不平了,同時覺得自己嘴太快,說出了這件秘密的“大事”。 可是,后來一件不算大也不算小的事情使我感到家里人對他的評價十分有理。那天,外公難得帶我上街玩,我想:外公今天這么高興,一定會像外婆那樣給我買好多好多東西,我心里美滋滋的,打算逗著他先買一個變形金剛——聽說“六面獸”剛上市,再買個拼裝玩具……還沒有想停當(dāng),烈日當(dāng)頭,我渴得十分厲害,就指著路邊一個賣汽水的小攤說:“公公,我要喝汽水,都快渴死了?!蔽覞M以為他會給我買一瓶,誰知他卻說:“汽水沒有開水解渴,喝開水吧!”我心涼了半截,連瓶汽水都不肯買,看來“六面獸”不會有多大指望了。又走了一段,我發(fā)現(xiàn)了一個賣開水的老太太,一杯五分錢,這回我想外公一定會不拒絕了,就急忙對外公說:“公公,這兒有開水,買一杯吧,我都渴死了?!闭l知他回了一句:“開水家里不是有嗎!”一怒之下,我甩開他的手,頭也不回地走了。這是我的外公說的嗎?他小屋子秤來秤去的錢連五分錢都不肯花在外孫身上。我的第六感覺告訴我,這時,他正呆站在那里。 這件事過后,我就再也沒有理睬過他,他也沒有正式主動找過我。 我們之間“斷交”了一年多,一件偶然的事情卻改變了我對他的看法。那是一次為希望工程進(jìn)行的街頭募捐活動。我們不論過往行人捐的是多是少,都記下這些熱心朋友的姓名。正忙得不亦樂乎,一個瘦長的身影,略彎著背,一沖一沖地走了過來。怎么,他來了?我倒要去看看,外公這是看看熱鬧還是捐款,捐一分錢還是捐兩分錢。我看著他,沒喊他,他看了看我,也沒說話。他走到捐款箱前,慢慢從懷里掏出一疊十元的人民幣,一改平日的高聲大嗓,低沉著聲音:“這一千塊是我積蓄的一半,想捐給那些沒學(xué)上的孩子們,讓他們能上學(xué)?!蔽蚁耄f的好聽,實際上大概是想去出出風(fēng)頭吧。我極不情愿地從嘴里擠出幾個字:“謝謝你對失學(xué)兒童的關(guān)心和幫助!”然后提起筆,準(zhǔn)備記下他的大名和捐款數(shù),誰知他一把抓住我的手說:“別記,還是別記的好!”說完,轉(zhuǎn)身就走了。我呆呆地望著他的背影,眼眶里有什么在轉(zhuǎn)動…… 這以后,我又開始叫他外公,但外公還是那樣怪癖,對家里人動不動大發(fā)雷霆。我想,一個舍得為素不相識的失學(xué)兒童大把捐錢卻不肯對自己的子孫表示愛心的人,總不能說是一個完全的好人吧。你說呢? “怪老頭兒” 楊昊珺 聽到這個名字,你一定會認(rèn)為是孫幼軍寫的《怪老頭兒》中那位神奇的老人。不過我說的可是真人,他呀,就住在我家隔壁。 我很少見到他——他從不出來活動。但他的老伴我倒是見過很多次。就說這段時間吧,我家樓上經(jīng)常唱卡拉OK,而且他們白天唱,晚上唱,唱完一輪又一輪,吵得我整天心神不寧。怎么辦呢?只好忍吧,可房子隔音效果不佳,受影響實在太大。不過,我還沒作出反應(yīng)呢,“怪老頭兒”倒搶先一步。那天是周日,我正開門,只見對面“怪老頭兒”的老伴買菜回來了。她左手拎著只籃子,籃子下部分是些蔬菜,上面則是厚厚的一筒卷著的報紙。這時,屋子里傳出漫不經(jīng)心的聲音:“上面吵死了,你去說一說?!边呎f,“怪老頭兒”好像還用手中的報紙邊拍了拍桌子,顯得比較氣憤。于是,老太太放下籃子上樓去了。我在樓下聽見,她上去好像并未敲唱歌那家的門。主人開門后,老太太非常和善地說:“請你們把唱歌的音量放小一點,好嗎?”主人詫異地“啊?”了一聲,她這才明白“怪老頭兒”的意思,發(fā)現(xiàn)自己找錯了。于是她連忙說:“對不起,對不起……”接著又敲開我的正上方那間房子的門,“肇事”屋主出來后,老太太又送上了那句話:“……”屋主也的確很慚愧,滿口答應(yīng):“好!好!好!打擾你們休息了。”可好景不長,大概是所有人對自己的過錯都會淡漠。不久,那響雷般的歌聲又震撼起來,“怪老頭兒”又一次不厭其煩地讓老伴上樓說一說,似乎他不能忍受一切聲響。這使我又一次認(rèn)為他“怪”。為什么他不自己說呢?非得讓老伴一家一家去碰! 不過,他就那么怪。記得從前,我在房間里對著墻打乒乓球,那個房間正是與他家相鄰的房間。好像鮮竹折斷的球撞擊墻面的聲音,清脆動聽:“嗒、嗒、嗒……”“啪啪!啪啪!”突然,我正擊打的墻響了起來,是我把墻,打疼了,它抗議了?再一聽,竟是平時不難聽到的聲音……紙筒撞擊的聲音,這種聲音在老師手下常會有的。這下我終于明白了,原來是我影響到“怪老頭兒”了。今天“怪老頭兒”的老伴不在家,他只得用這個方式告誡我了。所以,以后與那面墻接觸的東西,我都進(jìn)行“嚴(yán)格審批”,只要是硬東西,決不碰那面墻。但這是我第一次認(rèn)為他“怪”:為什么老伴不在他就要用與平時不同的方式呢? 但是,一次偶然的機(jī)會,使我明白了“怪老頭兒”的“怪”。那次,家里來了好多客人,椅子不夠用,于是到“怪老頭兒”那去借兩張。走進(jìn)他家,我發(fā)現(xiàn)這個家里除一臺電冰箱外沒任何電器,“怪老頭兒”正坐在輪椅上,看抓在手上的厚厚的報紙,這使我明白“怪老頭兒”為什么從不出門。我對他說明來意,他竟一句話也不說,還是他老伴笑著說:“沒關(guān)系,你拿吧?!蔽艺f聲“謝謝”就搬著兩張凳子回去了。后來,我才知道,原來“怪老頭兒”的腿是曾經(jīng)一次下樓時,一輛風(fēng)馳電掣的按著喇叭的汽車經(jīng)過時,使“怪老頭兒”的高血壓發(fā)作才摔的。這下我可總算明白他為什么那么“怪”了。原來這是一個整天被迫關(guān)在屋里,心血管不能受刺激,且家境貧寒的老人呀,他一年又一年過的是什么日子呢? 和“怪老頭兒”作鄰居,氣氛的確和別的鄰居間不同,不過我倒喜歡這樣,整日輕手輕腳地維護(hù)一份對隔墻長者的照顧。 范文點評 兩篇文章,一篇用了虛構(gòu),另一篇則幾乎全然寫實。如果要問大家,哪一篇是虛構(gòu)的,哪一篇是寫實的,大概同學(xué)們都會毫不費力地辨認(rèn)出:《一個不好不壞的人》是運用了虛構(gòu),《“怪老頭兒”》是寫實的。事實也正是這樣,《一個不好不壞的人》是課堂命題作文,作者當(dāng)場完成;《“怪老頭兒”》則是布置課外寫一篇記人的隨筆時,小作者自我擬題目并完成的。 為什么大家都會不約而同地認(rèn)定《一個不好不壞的人》運用了虛構(gòu)? 因為它材料集中,前面的小氣與后面的捐贈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從而塑造了一個有點怪癖但愿意不求名利克已助人的人物形象,主題突出而有意義。反之,《“怪老頭兒”》則寫得不精粹,一點一點交代得十分細(xì)致,從而把人物形象也塑造完整了。這是一個有病不能上街又不能受驚擾的老人,每當(dāng)受了驚擾,他就要提出抗議。那么這篇文章有什么思想意義呢?顯然說不出什么,僅僅是寫一個人寫得有點生動而已。作者顯然也明白這一點,在文末試圖彌補(bǔ),歸結(jié)到“我”的從此在家舉動放輕,生怕驚擾了老人這一“優(yōu)秀品質(zhì)”上。這當(dāng)然無法涵蓋全文內(nèi)容。但是,大家要讀書的話喜歡讀哪一篇?恐怕大部分讀者都會選后一篇《“怪老頭兒”》,因為這一篇內(nèi)容沒有多少套子束縛自己,也沒有板起面孔說教,顯得比較自如;而前一篇則陷入了作文“套子”。 咸余建議 通過比較,我們可以看到,運用了虛構(gòu)手段,可以使文章主題鮮明、集中,但是也會有缺點,就是容易出現(xiàn)模式化,千人一面。像《乞丐與小狗》也仍然沒有從套子中擺脫出來。不用虛構(gòu)手段,文章可能親切,有特色,但是中心意義會不夠明朗,說不出文章有多少思想性。 由此可見,是虛構(gòu),還是實錄,各有利弊,不能一概而論。虛構(gòu)有藝術(shù)高超的,也有胡編亂造的;寫實有鮮活感人的,也有蕪雜粗俚的。是虛構(gòu)還是寫實,虛與實占多少比例,都要根據(jù)具體情況來定。 在寫作中,有一條原則是“寫自己熟悉的生活”。虛構(gòu),就以此為原則。如果,對于所虛構(gòu)的東西,在頭腦里已經(jīng)構(gòu)想得很成熟了,當(dāng)然可以寫。就像《乞丐與小狗》,對于那小巷的角落,腳上不同樣式的鞋,被遺棄的小狗,作者已經(jīng)構(gòu)思得對之非常熟悉了,所以雖然作者沒有經(jīng)歷過抗日戰(zhàn)爭,卻能將這篇作品的一個個細(xì)節(jié)寫得有真實感,那小狗由防范、膽怯到敢于親近人的一瞬,寫得多么動人!“熟悉”的高層次,就是這樣的。這種“熟悉”,還是來源于生活,假若讓一個從來沒有接觸過狗的作者去在作品里虛構(gòu)出一條狗的形象,那他一定寫得空洞而蒼白,甚至違反生活規(guī)律。 我們在前面學(xué)習(xí)了鑒賞、觀照藝術(shù)美,我們自己在寫作中,技能積累到一定程度時,就應(yīng)該大膽地創(chuàng)造,向文學(xué)藝術(shù)方向努力去闖。這時,虛構(gòu)就尤其要發(fā)揮它的威力。 范文1 一只灰鴿 杭旭 六月的天氣像一只大火爐烤得人直想往水里鉆。明子已和阿爸進(jìn)城兩個月了,這次進(jìn)城是為了給一戶個體戶打家具,等湊足了錢好回去上學(xué)。 今天阿爸不在,明子一個人孤單地站在小院的中間,頂著那個大火球似的太陽,正在擺弄著那根給鋸?fù)岬墓鞴?。他天天吃的是千饅頭喝的是自來水,餓得他頭昏眼花,有一次鑿子差點兒鑿著他的手。今天這根木棍是用來做大衣柜里的木撐的,這種樣子的木棍很難找,可他卻把它鋸?fù)崃?。這也不能全怪他,他鋸棍的時候正在想著他的好朋友和老師呢!他又想起他剛進(jìn)城時,那些城里的大姑娘眼里鄙夷的眼光,他又想起了阿媽在家給他燒野味的情景??伤呀?jīng)當(dāng)了兩個月的和尚,沒沾過半點肉腥了。 就在這時,一陣“咕咕咕……”的聲音將他從遙遠(yuǎn)的小山村召了回來。他揉了揉眼,發(fā)現(xiàn)在他不遠(yuǎn)處有一只灰蓮蓬的鴿子。明子馬上來了精神,他似乎看見了一只烤鴿子;不,是一只清蒸鴿子;不,是一只……。明子悄悄地走到鴿子的旁邊,可是鴿子已發(fā)現(xiàn)他了,但那只灰鴿竟沒有飛走。明子猛地?fù)淞松先ァC髯优e著那只灰鴿,仔細(xì)地打量這只即將成為他口中食的鴿子。這只鴿子似乎已經(jīng)飛了很長很長的一段路,或者已經(jīng)很久很久沒有吃過東西了。它無力地眨著那小而明亮的眼睛,那只紅色的小嘴還在“咕咕……”地叫著。明子看著這只灰鴿,心軟了,他似乎看見了他自己。那只灰鴿似乎覺得抓住它的手似乎已經(jīng)慢慢地松開了。試著撲騰著,它飛了,它飛了。它飛出了高高的墻外。明子開始思索著,是不是該放了它。他已經(jīng)兩個月沒有聞到肉香。想著想著,他將頭伸到自來水龍頭下面,打開水龍頭,想把這可惡的熱氣從身邊趕跑。 “鴿子,鴿子!鴿子鉆到車肚里了!”隨著一陣叫喊聲、剎車聲和尖叫聲,明子已經(jīng)知道了一切。他飛似的奔了出去。大街上已經(jīng)亂了套了,人們把一輛大公共汽車圍成了一個圈。幾個民警在圈子里維持著秩序。走路的停下來了,騎車的停下來了。連小轎車也停下來了,從里面走出一個老爺爺,正向這邊走來。人們的臉上露出焦急的神色?!皠e壓著鴿子!”明子撥開人群,對著車肚就鉆了下去。由于天氣太熱,柏油的路面被曬熱了,曬化了,碰到上面好像是一塊烙餅,加上發(fā)動機(jī)散發(fā)出來的熱氣,自己好像在一個大火爐里。明子慢慢地向前爬去,忽然一陣微小的仿佛是來自地下的咕咕聲把明子的眼光引到了一根鐵鏈上,啊!它沒死還活著還好好地活著,只是被一根鐵鏈捆住了。明子小心翼翼地把那只灰鴿救了下采,爬出了汽車。就在他把灰鴿舉起的瞬間,四周的掌聲響起來了。人們的臉上充滿著佩服和激動,那些大姑娘的眼中那鄙夷的目光已蕩然無存了。“小哥哥,謝謝你,謝謝你救了小鴿子!嗯……我可以親親你嗎?”明子低下頭,只見一雙天真無邪又大又亮的眼睛正望著他。明子低下身,擦了擦手,摸了摸那蘋果似的小臉蛋,說:“可以,我還要把這只灰鴿送給你,好嗎?”“好!……”明子直起身,挺起腰板,旁若無人地走出人群,人群慢慢地散了??勺h論聲還在人們的嘴邊嗡嗡地響著。 明子后來就在小山村辦的小學(xué)校里上課了。但他還時常想到那只灰鴿,總還是隱約地聽見那灰鴿在耳邊“咕咕……”地低聲歌唱。 簡評: 這篇小小說,寫山村少年明子想抓住鴿子充饑,不知怎么又心軟了把它放了,既而又不怕臟和熱救出了被困的鴿子,獲得周圍人們的尊敬和喜愛。作品大約是想安排在城里“受鄙夷——受尊敬”這一主題,全文顯得不夠和諧,主題不明朗??紤]到全文都出于虛構(gòu),具體的文筆應(yīng)予以肯定。 范文2 祖母愛吃蘋果,尤其愛吃媽媽削的蘋果。 媽媽削蘋果的姿勢很漂亮。她安詳?shù)啬闷鹚?,飛快地在蘋果上轉(zhuǎn)著,果皮便宛如一只輕輕點過水面的燕子,時而向下,時而朝上,繞著蘋果自由地飛舞。片刻之后,圓圓的蘋果便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完美得就像一件藝術(shù)品。削完后,媽媽總會拿過碟子,將蘋果一片片削好,遞給祖母。那一瞬間,媽媽那寫滿微笑的雙眼那么美麗。祖母每每遞給我?guī)讐K,而我吃完后總是不懂事地嚷著還要。望著媽媽那似嗔卻笑的樣子,我是樂滋滋的。不過,心里總想,要是自己能吃上一個完整的蘋果該多好??! 歲月流逝,祖母年紀(jì)漸漸大了,但仍然還和以前一樣地?fù)е铱磱寢屜魈O果,媽媽依舊用她那靈巧的雙手制作出一件件沁人心脾的“藝術(shù)品”。不同的是,我們每個人手里都有她親手削出的大蘋果。品著那甜甜的蘋果,我時常想,要是自己也能夠這樣為祖母或媽媽削一次蘋果,那該是一件多么快樂的事情??! 那年深秋,祖母病了,昏迷了好幾天。我依然記得她那慈祥的容貌和那被疾病折磨的身子。那天,祖母奇跡般地睜開雙眼,吃力地說著什么。我急忙把耳朵貼到祖母嘴唇邊,才聽清祖母說的是“蘋……果”。爸爸在上班,媽媽上街了,誰來為祖母削蘋果呢?看來只能自己動手了,我以最快的速度拿出一個又大又紅的蘋果,模仿媽媽的動作操作起來,可那小刀好像特意與我作對似的,我越想削好,刀子越不聽使喚,深一刀淺一刀地,果皮果肉灑落了一地。當(dāng)我顫抖著將那僅剩下半邊的“丑八怪”遞到祖母眼前時,卻分明讀到她臉上一種幸福的笑容。 如今,祖母的病好了,我們晚飯后吃蘋果的習(xí)慣還是沒有改變。不過,水果刀已經(jīng)掌管在我的手上。每每望著祖母和媽媽那愜意的笑臉,我感覺自己仿佛成了傳遞愛心的“小天使”,快樂著家人,也快樂著自己。 總結(jié)歸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