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到處知何似?應(yīng)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 這是蘇軾的詩《和子由澠池懷舊》,從題目就可以知道,蘇軾在懷舊。 蘇軾和蘇轍曾在澠池的一個寺院住過,寺院的老和尚熱情招待過他們,請他們在墻壁上題詩留念。 多年后想起這件事,蘇軾不由感嘆人生漂泊不定,在一地,有一事,不過就像飛鴻踏雪一般,偶然留下一點爪印,最終也是了無痕跡。 命運無常,誰也捉摸不定。 人到中年猛回頭:種種境遇,皆如雪泥鴻爪而已!年紀越大就越容易想起從前,從前種種,如浮光掠影,又如雪泥鴻爪。過去一切都已經(jīng)無從改變,我們能做的唯有不去忘記。 曾經(jīng)日思夜想的人兒,在何方,又變成了什么樣?是否跟我一樣滄桑變化,偶爾想起彼此?
仔細想一想,這樣的人一輩子也遇不到幾個,但現(xiàn)在這個時代其實也不難重相逢,只是不愿意罷了。畢竟世上沒有舊夢可以重溫,見不如不見。 還有一些人,一些事,一些記憶,比雪泥鴻爪還淡,印象已經(jīng)模糊了,還有更多已經(jīng)跑出了記憶之門的外面,記不得了。 記憶還在,情懷卻找不回了!“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p> 過去的場景還能浮現(xiàn),但記憶畢竟只是記憶,記憶所依托的是當時的情感,多年后再看,事情還記著,但當時的心情已經(jīng)不復存在了。 如果再回到從前,是否有不一樣的結(jié)果?這也不難說,肯定還是一樣,就像《后來》里說唱,有些人一旦錯過就不再。 因為你無法帶著后來的記憶和感受回到過去那個時間點,譬如一個油膩大叔回到幾十年前,照樣還是油膩的他,而不是曾經(jīng)青澀清純的少年。 所以人生不能回頭,也許是好事。 記憶是好是壞?記憶是好事,遺忘也是好事!看到“老方說”關(guān)于這個問題的說法,很認同:
不過我想補充的是,遺忘也未嘗不是好事,不然的話人的腦袋就塞滿了太多東西,對大腦的運轉(zhuǎn)來說是很大的負擔。當然,選擇性遺忘對人是保護,同時也難免會甩掉一些寶貴的東西,這也無法可想。 往事隨風“往事”是由什么構(gòu)成的呢?是記憶,還是情感? 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我認為既有記憶,也有情感,兩者糅合在一起就是往事如煙。 人從生到死,眼中所見,耳中所聞,不知有多少畫面和聲音經(jīng)過,如果我們可以把所有的信息都百分百儲存在腦海中,那人生就像是一場完美的電影,充滿了細節(jié)。 可惜我們不能。按照人的心智特點和生理結(jié)構(gòu),注定大多數(shù)細節(jié)都會被忽略,大多數(shù)記憶會被“刪除”,最終能夠讓我們印象深刻的,唯有最痛苦和最快樂的記憶和感受。 而這些記憶和感受就構(gòu)成了獨特的“我”,物質(zhì)不滅,質(zhì)量守恒,但精神烙印是獨特的、唯一的,當人的身體遵循熱力學第二定律湮滅在世間的時候,精神也會散于天地,塵歸塵,土歸土。也許還有“重來”,但那一定不是那個“我”了 所以我們來這個世界一趟,不是無緣無故,人生的意義在于過去,在于記憶,但更在于當下,一念成佛一念成魔,人生的修行就在于過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