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窯在晚唐五代時期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劃花、刻花瓷器,到了北宋中期這兩種技法更為嫻熟,紋飾繪制更為精細(xì)。這件執(zhí)壺既保留了越窯密色釉的傳統(tǒng),又創(chuàng)新了精美的刻花紋飾,是一件十全十美的越窯宋瓷珍品。 五代晚期至北宋,越窯瓷器滿釉燒制,為了防止粘連,采用墊圈支燒。北宋早期支燒痕由松子狀變?yōu)殚L條形(見參考圖片10至12),北宋中晚期墊圈變高,支燒痕逐漸變?yōu)榄h(huán)形(見參考圖片13)。
《100個古瓷器鑒定術(shù)詞》中這樣描述破泡,如在破泡里找到臭干黑或黃水斑,就可判定為古瓷了。 點擊下面鏈接,閱讀《100個古瓷器鑒定術(shù)詞》文章。 100個古瓷器鑒定術(shù)詞 |
▼ 館藏參考圖片 △參考圖片01
△參考圖片02
△參考圖片03
△參考圖片04
△參考圖片05
△參考圖片06
△參考圖片11
△參考圖片12
△參考圖片13
點擊下面藍字鏈接,繼續(xù)瀏覽榮納堂其它藏品。 榮納堂藏宋代鈞窯天藍葡萄紫壽桃洗 榮納堂藏宋代官窯月白釉琮式瓶 榮納堂藏唐代邢窯盈字款白釉執(zhí)壺 榮納堂藏唐代邢窯白釉香薰 榮納堂藏北宋定窯白釉鳳首花口瓶 榮納堂藏宋代定窯官字款紫金釉雙系花口瓶 榮納堂藏宋代扒村窯白地黑花盆 榮納堂藏北宋磁州窯油滴釉行爐 榮納堂藏宋代磁州窯白釉黑花大寫意國畫飛鳥紋行爐 榮納堂藏宋代磁州窯節(jié)書葉夢得虞美人黑釉梅瓶 榮納堂藏唐代三彩雕刻花卉紋釉陶枕 榮納堂藏宋代景德鎮(zhèn)窯米黃釉三足橢圓承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