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次我們講到前面兩個方劑,今天應(yīng)粉絲的提議,我們繼續(xù)把剩下的四個方劑講解完成。之前講的是太陽病的桂枝湯,陽明病的承氣湯和四逆湯,今天講少陽病。 少陽?。盒〔窈鷾?/span> 少陽病,我們先看傷寒論的原文怎么講的。原文:少陽之為病,口苦,咽干,目眩是也。這一句就是提綱挈領(lǐng),告訴了我們什么樣的是少陽病。口苦就是說膽汁上逆,為肝膽上的病,所以少陽病以柴胡為主藥。另外原文講:少陽病欲解時,從寅至辰上。這里就是寅卯,在人體中對應(yīng)的就是肝膽。 太陰?。豪碇袦?。 原文講太陰之為病,腹?jié)M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時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結(jié)鞕。所以太陰病就是太陰濕土,土在人體中對應(yīng)的就是脾胃,也就是脾胃上的?。òㄒ蛱幉《鸬哪c道上的問題)。理中湯的目的就是調(diào)理中焦。因為中焦主運化,運化失調(diào),所以只要把中焦調(diào)理好自然就可以好了。包括半夏茯苓湯,人參白術(shù)芍藥甘草湯,厚樸四物湯等等,都是以脾胃(中焦)為核心調(diào)理原則的湯劑。 少陰?。核哪鏈?/span> 原文講少陰之為病,脈微細,但欲寐也。脈細微實際就是火弱,因為人體的脈跳動是歸為心臟在管,現(xiàn)在脈細微,那就是寒中陽虛。所以原文講:病人脈陰陽俱緊,反汗出者,亡陽也。后面接著又講“少陰病脈細沉數(shù),病為在里,不可發(fā)汗”,因為本來就陽氣虛弱,下利,下利人體就會缺水,所以再發(fā)汗就會亡陽。 后面又講“少陰病八九日,一身手足盡熱者,以熱在膀胱,必便血也”,這里就是要知道人體四肢是否溫熱,跟膀胱是否熱有關(guān)系,小腸火不夠膀胱里的水是寒的,這就像人體中有一個寒冷的水袋一樣,四肢離心臟遠,火沒法到達,所以四肢冷。如果少陰病八九日每日好,形成了寒化熱,小腸火足夠,那膀胱里的水就是熱的,四肢就會熱。所以仲圣說一身盡熱,熱在膀胱。腸道過熱,熱就是炎癥,很容易就有便膿血。 所以少陰病討論的實際上就是少陰君火,也就是因為火弱水旺而引起的病,這是少陰病多有的條文都在圍繞這個原因來討論的,包括處方。所以少陰病最重要的一味藥就是附子,另外桃花湯這個是治標的,不治本,下利便膿血就是急癥,急癥要治標,所以用赤石脂(澀劑)止住下利,用干姜祛寒,用粳米補津液補充養(yǎng)分。 包括后面的大承氣湯,甘草湯,桔梗湯這個都是治標的。所以有治本的方子也有治標的方子,我們應(yīng)當仔細分辨。 厥陰病:烏梅丸/四逆 厥陰病就是厥陰風木,木就是肝膽上的病。烏梅丸,那就知道這個方子就是重用烏梅,烏梅性酸入肝。風木為有寒,寒重就是四逆方。 原文講:厥陰之為病,消渴,氣上撞心,心中疼熱,饑而不欲食,食則吐蚘,下之,利不止。厥陰中風,脈微浮,為欲愈;不浮,為未愈。凡厥者,陰陽氣不相順接,便為厥。厥者,手足逆冷是也。 所以這里病的本質(zhì)就是寒引起的。無論是臟厥還是蚘厥都是寒引起的。所以厥陰病中的論述條文基本上都是“傷寒,什么什么癥狀”,“下利,什么什么癥狀”,“噦逆,什么什么癥狀”。這也是為何后面會有四逆湯、生姜半夏湯、吳茱萸湯等等的原因,因為有寒,這些都是熱藥,寒則熱之嘛這是個基本原則。 原文講:諸四逆厥者,不可下之,虛家亦然。厥就是寒很重引起的,既然是寒那就不能用寒藥攻下啦。如果這個時候心下滿而煩,饑不能食者,我們就不能攻下,要用吐法來治,所以仲圣用瓜蒂散。 所以厥陰病的調(diào)理原則就是在寒造成疾病的這個原因下,出現(xiàn)陰陽不接的時候,根據(jù)不同的情況來使用不同的方劑。 以上講解呢只是我個人的一個理解,姑且作為一個投石問路的來看待吧,不一定就是真理。希望大家能辯證的看待任何一種說法或者是觀點,就像我們辨證的時候一樣,辨證看待才不會出錯,謝謝。 |
|
來自: 悅草盆 > 《陰陽五行經(jīng)方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