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幼年繼位,他的養(yǎng)母劉太后垂簾聽政,代為治理朝政十幾年,也許是因為劉太后對他管得太嚴,或者是他幼年時受到的壓力太大,身體一直不好。 ![]() 宋仁宗趙楨△ 【收趙宗實為養(yǎng)子】 宋仁宗13歲時就在劉太后的主持下選了皇后和后宮,然而一直到他20多歲的時候,還是沒有兒子,在大臣的建議下,于景祐二年(1035年)將濮王趙允讓的第十三子趙宗實接到宮中,交給曹皇后撫養(yǎng),作為將來皇位的預備接班人。 【長子夭折】 景祐四年五月九日(1037年6月24日),俞德妃為宋仁宗生下了第一個兒子,但是很不幸,這個兒子可能是繼承了宋仁宗體質孱弱的基因,出生當天就死了。 宋仁宗剛有的一點希望又破滅了,只好寄希望于收養(yǎng)的趙宗實能健健康康長大,或者,后宮的嬪妃們能爭爭氣,再給自己生一個兒子。 【次子夭折】 皇天不負苦心人,寶元二年八月甲戌(1039年9月6日),苗貴妃又為宋仁宗生下一個兒子,宋仁宗非常高興,大赦天下,將徒刑以下的罪犯全部釋放。 宋仁宗太高興了,這年他已經三十歲了,古代三十歲才有兒子,已經算是很晚了,所以他特別寵愛這個孩子。 孩子出生后的第三天,宋仁宗下詔給皇子俸錢每月二十萬,春服綾絹各十匹,紫羅一匹、冬服綾十匹,綿五十兩。 又過了三天,宋仁宗給趙昕起了個小名,叫做“最興來”,喜悅之情溢于言表。之后,他特地派人去給高禖神(掌管生育的神仙)報喜,又在太清樓宴請宗室朝臣,讀《三朝寶訓》,還給小皇子賞賜不斷,又是新衣服,又是彩帛,甚至還給才幾個月大的皇子準備好了專供他騎乘的駿馬和馬鞍。 康定元年七月戊寅(1040年9月4日),小皇子還不到一歲,宋仁宗就給他封官,讓他做檢校太尉、忠正軍節(jié)度使、壽國公,并給他起了大名趙昕。 也許宋仁宗給這個兒子的寵愛太多,賞賜也太多了,小小的皇子經受不住這么頻繁的折騰,慶歷元年二月戊戌(1041年3月23日),患了急病,第二天就夭折了。 次子的夭折,令宋仁宗極為悲慟,他自制挽辭,葬禮極為隆重,陪葬也非常豐厚,還讓宗室百官在葬禮上跪拜祭奠。 【三子早夭】 悲傷的日子沒過多久,慶歷元年八月壬午(1041年9月3日),一個姓朱的才人又為宋仁宗生了一個兒子。 宋仁宗已經在喪子之痛中麻木了,他似乎預感到這個孩子也有可能不久于人世;或許他仍沉浸在次子夭折的悲痛中無法自拔,對第三個兒子的出生,他并未表現(xiàn)出過多的興奮。 兩天后,宋仁宗照例派官員到宗廟向祖宗報告新皇子出生的消息,但也僅限于此,沒有過多的儀式和賞賜。 又過了兩天,宋仁宗甚至還特意下旨,命朝廷內外不要再因皇子降生而大張旗鼓地進貢稱賀。 似乎上天注定宋仁宗不會有親生兒子長大,一年多以后,他的預感成真,三皇子突然重病,生命垂危。 宋仁宗知道一切都不可挽回,他接受了命運的安排,慶歷三年正月庚午(1043年2月13日),他為三皇子做了最后的事情,為他賜名為趙曦,授武信軍節(jié)度使、檢校太尉、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冊封為鄂王。 第二天,三皇子也夭折了。 【立趙宗實為太子】 從此以后,宋仁宗就斷了生皇子的念想,接受了養(yǎng)子繼承皇位的事實,命曹皇后悉心撫養(yǎng)、照顧收養(yǎng)來的侄子趙宗實。 趙宗實也很爭氣,非常有明君之風。他天性極為孝順,非常喜好讀書,在宮中時,從來不胡亂嬉游玩樂,不論穿的、用的,都非常節(jié)儉樸素,像一個尋常人家的讀書人。 ![]() 宋英宗趙曙(趙宗實)△ 趙宗實很注重禮節(jié),他拜見老師時,總是鄭重其事地穿上朝服,還對老師說:“你是我的老師,不敢不以禮相見。” 當時吳王宮教授吳充進呈《宗室六箴》,仁宗把它交給宗正,趙宗實看了以后,把其中的內容抄寫在屏風上,時時誦讀,以此來約束自己。 嘉祐七年(1062年),這時宋仁宗已經53歲,他的身體本就不好,這時已垂垂老矣,不得不考慮立趙宗實為太子的事了。 《鐵壁山叢談》中記錄了宋仁宗下決心立太子時的情形:
文中說仁宗晚年因為沒有皇子繼承皇位,內心十分煩悶,所以時常四處游覽,以排解憂愁。某一日,宋仁宗命人在龍翔池南建造了兩座小亭子,其中東邊的那座亭子起名為“迎曙”。沒過幾天,宋仁宗就決定立皇侄趙宗實為太子,并給他賜名趙曙,恰好與亭子的名字相同。 其實,與其說宋仁宗給亭子起了名字以后才下決心立皇侄為太子,并賜給他和亭子一樣的名字,不如說是宋仁宗給亭子起名時就已經下了立太子的決心,給亭子起名為“迎曙”,正是寓含著要立趙曙為太子的意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