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甘肅紀檢監(jiān)察網(wǎng) 發(fā)布時間:2021-01-17 08:35 分享 吾遭亂世,當秦禁學,自喜,謂讀書無益。洎踐阼以來,時方省書,乃使人知作者之意。追思昔所行,多不是。 堯舜不以天下與子而與他人,此非為不惜天下,但子不中立耳。人有好牛馬尚惜,況天下耶。吾以爾是元子,早有立意,群臣咸稱汝友四皓,吾所不能致,而為汝來,為可任大事也。今定汝為嗣。 吾生不學書,但讀書問字而遂知耳。以此故不大工,然亦足自辭解。今視汝書,猶不如吾。汝可勤學習,每上疏宜自書,勿使人也。 汝見蕭、曹、張、陳諸公侯,吾同時人,倍年于汝者,皆拜。并語于汝諸弟。 吾得疾遂困,以如意母子相累。其余諸兒,皆自足立,哀此兒猶小也。 ——劉邦《敕太子》 【小識】 劉邦以一個泗水亭亭長起家,戎馬一生,終登帝位,可謂不易。他臨終告誡太子,循循善誘,真是“人之將死,其言也善?!碧幽藵h惠帝劉盈,謚號“惠”。敕,告誡的意思。為自上命下之辭,后多為皇帝對臣下命令的特旨。 惟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風流。劉邦、曹操,真大英雄也。他們敢于直面自己,不掩飾,不虛美,殊為難得。文章一開頭就說,我遭逢亂世,正趕上秦始皇焚書坑儒的時代,自己很高興,以為讀書沒有用。等到“踐阼”,即皇帝之位,才開始讀書,讓別人講解,才能明白作者的意思。“追思昔所行,多不是。”想起以前的做法,是不對的。語句之間,多遺憾、悔恨之情。以帝王之尊,晚年追悔自己早年不讀書之過,確實難得。 第二段,講堯舜傳位傳賢不傳子,因為“子不中立耳”,兒子沒有能力。并說,人有好牛馬尚且憐惜,何況天下乎?我因為你是長子,早就有立你之意,而且商山四皓,都跟從你,這都是我無法招來的賢人,但為你而來,可見你是可以任大事的。現(xiàn)在就決定你為太子。這里的商山四皓,是秦末隱居于商山的四位賢人,皆八十有余,西漢初年,劉邦多次敦聘,都不來,而太子卻與四人為友,從而劉邦就打消了另立趙王劉如意為太子的想法。 第三段,劉邦坦率地說,我從小不喜歡讀書,只是能讀一點書,認得幾個字,所以,文詞寫得不太工整,但還能夠表達自己的意思。如今讀你的文章,還不如我。你要勤奮學習,每次上疏,要自己親自寫,不要讓人代筆。這段話,真是讀來字字淚。但也可以看出劉邦之所以為英主,他的眼界還是很厲害的。他敢于承認自己不行,并嚴格要求兒子作為以后繼位的太子,必須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上疏必須親自寫。漢朝能成盛世,我想與劉邦的這種家教關系甚大。 第四段,又勸告兒子,見了蕭何、曹參、張良、陳平等公侯,是我的同輩人,又年齡比你大一倍左右的人,“皆拜”。這兩個字有分量。意思就是你不要以太子之位驕人,要尊重這些對建立漢王朝立下汗馬功勞的大臣。我想,西漢歷經(jīng)呂后專權(quán),最后還能回到劉家,與劉邦這種善待大臣,不無關系。從古至今,那些家世顯赫的家族,為什么往往一世而亡?讀讀劉邦這道敕,應該會明白吧! 唐代有個叫章碣的詩人,寫了一首很有影響的詩:竹帛煙銷帝業(yè)虛,關河空鎖祖龍居??踊椅蠢渖綎|亂,劉項原來不讀書。其實,我們看看劉邦這道敕,他還是讀過書的,而且以自己讀的書少而遺憾、悔恨。他對大臣還是能做到尊重,并不是永遠無賴相。人是復雜的,讀此文,讓人看到另一個劉邦。讀此文,與《大風歌》對讀,可能更有味道。劉邦平息黥布叛亂歸來,在老家沛縣慷慨而歌:“大風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nèi)兮歸故鄉(xiāng),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笨梢钥闯觯麑ι砗笾碌膿鷳n。這種擔憂不僅是大漢王朝的未來,更有著自己心愛的戚夫人和小兒子。 最后,劉邦說,我有病了,大概好不了,只能以趙王如意母子相托于你。一代梟雄,最后給兒子的遺言,也是相求狀,“相累”二字,甚為扎眼。然后,他說,別的兒子,都已經(jīng)可以自立,只是哀憐此兒還小呀??梢哉f,太子劉盈繼位后,還是忠實地遵守了父王的遺囑,是一位孝子,可惜劉邦沒有防范呂后,或許已經(jīng)沒有這個能力了,最后導致劉如意母子被呂后虐殺,其狀甚慘。趙王被毒死,戚夫人被斷去手足,扔到廁所中,成為“人彘”。呂后還請孝惠帝劉盈去看,孝惠帝不認識,問了才知道是戚夫人,“乃大哭,因病,歲余不能起?!彼嬖V太后說:“此非人所為?!眲⒂m然是一代寬仁之主,但無力抵抗母親呂后的殘暴,最后含恨而死。(楊光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