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司馬光等撰。共294卷,又目錄30卷,考異30卷。編年體中國通史。時間始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三家分晉,止于后周恭帝顯德六年(959)五代結(jié)束,共1362年。體例采用《左傳》的編年體,按照年、四時、月、日的次序記事,以朝代為紀,共分為16紀。編撰過程前后歷時19年,分叢目、長編、廣本、刪定幾個階段最后完成。參考文獻除正史外,雜史諸書共222種,對有分歧的記載撰為考異。其中三國到隋由劉恕撰寫,唐五代由范祖禹撰寫,西漢由劉攽撰寫,三人均為一時專家。該書撰成后,宋神宗為之作序并賜書名,認為它多述歷代君臣事跡,“鑒于往事,有資于治道”。但該書內(nèi)容廣博,雖然以政治和軍事為主,在社會、經(jīng)濟、文化、制度等方面也十分精詳,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是中國古代史籍中包含時間最長、成就也最為巨大的編年史通史巨著,后世史家一向推崇備至。胡三省評價說:“讀《通鑒》者如飲河之鼠,各充其量而已”。錢大昕評價說:“讀《十七史》不可不兼讀《通鑒》”。司馬光也與《史記》的作者司馬遷一起被并稱為“前后二司馬”。該書的體例謹嚴,具有較高的編纂價值,對后世也有很大影響。其后南宋李燾《續(xù)資治通鑒長編》、李心傳《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徐夢莘《三朝北盟會編》等書,都仿該書體例而成。袁樞《通鑒紀事本末》、朱熹《資治通鑒綱目》等書也源于該書體例,而加以變化。宋元之際胡三省《資治通鑒音注》為該書最好的注本。通行版本有清嘉慶年間鄱陽胡克家??瘫镜取?976年中華書局據(jù)胡克家??瘫緸榈妆境霭嬗行|c本,將原書考異部分散入文中,并加有胡三省音注,精裝10冊,平裝20冊,是目前較好的版本。 |
|
來自: 小夏ho78b993zg > 《《資治通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