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20來源:江蘇省美術館作者:王法 播報 傅抱石 虎踞龍盤今勝昔 立軸 紙本設色 136cm×191.8cm 1964年 江蘇省美術館藏 傅抱石(1904—1965),原名長生、瑞麟,號抱石齋主人,江西新余人。早年留學日本,回國后執(zhí)教于中央大學。新中國成立后,曾任南京師范學院教授、江蘇國畫院院長等職。傅抱石是一位書畫、篆刻、史論兼善的傳統(tǒng)型、全才型藝術家,著有《摹印學》《中國古代繪畫之研究》《中國繪畫變遷史綱》等。 傅抱石作為“新金陵畫派”的領軍人物,他深知“思想變了,筆墨就不得不變”,山水畫力倡融古意于現(xiàn)實之中,開新境在法度之外,勇于變革、銳意創(chuàng)新,以兼收并蓄的胸懷擁抱火熱時代,描繪祖國大好河山,為時代造像,抒發(fā)對新生活的熾熱之情。在繼承傳統(tǒng)的基礎上,獨創(chuàng)“抱石皴”,其筆墨豪放,氣勢磅礴,尤擅作泉瀑雨霧之景;20世紀50年代后畫面寓精微于豪邁,以筆墨融詩意;盈尺見宏闊飄逸,巨幅見精雅雄健,具有強烈的地域和時代特色。 江蘇省美術館藏精品《虎踞龍盤今勝昔》是傅抱石先生的經(jīng)典代表作之一。畫面描繪的是南京城解放后的壯麗景色,題出毛澤東《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七律詩中的一句,其中“虎踞”指的是石頭城,也是南京的舊稱,“龍盤”則指代鐘山,也稱紫金山。傅抱石以大筆散鋒點出山嶺樹木,用硬毫細筆勾出林間廠房、江上輪船及江邊碼頭等,再以墨色氤氳,渾然天成。近處紫金山巍峨高聳,天文臺亦清晰可見;遠處紅霞爛漫,水天一色;中景江上輪渡往來,兩岸工廠林立,煙霧繚繞。整幅作品大氣磅礴,痛快灑脫。新中國成立后的南京一片繁忙,墨色淋漓間,那個時代所特有的欣欣向榮的景象躍然紙上。 傅抱石在20世紀50年代開創(chuàng)了新中國美術中毛澤東詩意山水畫的先河,留下近200 件作品,既是創(chuàng)作同類題材最多的畫家,也為中國山水畫的創(chuàng)新提供了一個突破口和現(xiàn)實參照。他堅持深入基層、深入生活,感受時代脈搏,透過實景寫生,巧妙地運用傳統(tǒng)筆墨對毛澤東詩詞進行了深刻詮釋,由此打破了傳統(tǒng)山水畫荒寒蕭索、陰柔幽婉的氣息,完成了中國畫從傳統(tǒng)走向現(xiàn)代、走向為新時代山河立傳的轉(zhuǎn)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