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許多家長總是覺得孩子年紀(jì)小,還說不上有自尊心這件事情,但其實孩子是有自尊的,幼兒期間孩子的自尊便是他們長大后自信的集合體現(xiàn),而從小讓他們養(yǎng)成健康的自尊對于孩子人生的培養(yǎng)都是發(fā)揮著積極的作用。許多中國家長講究打壓式成長,“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材”等等教育的理念。孩子經(jīng)受長期的打壓,會出現(xiàn)叛逆心理的可能會很大。這樣長大的孩子,不僅會產(chǎn)生自卑心理,缺乏自信,而且對于他未來的成長道路也會出現(xiàn)各種低能量問題。在養(yǎng)育孩子的過程中,有些家長會缺乏耐心,對孩子肆意嘲笑甚至斥罵,之后又嫌棄孩子怯懦不夠大方,那家長有沒有反思一下,可能是自己的一些原因傷害孩子,摧毀了孩子的自尊心。大人總是習(xí)慣用自己的思維去解讀孩子,就會有許多的家長覺得那么小的年紀(jì),什么自尊心不自尊心啊!因為不及時關(guān)注到孩子的內(nèi)心,便也習(xí)慣對孩子肆意的“教導(dǎo)”。我曾經(jīng)接觸過一個脾氣性格有些火爆的爸爸。只是因為在路上偶遇了一個熟人,但是孩子有些膽怯,并沒有主動的跟長輩打招呼,爸爸剛開始還是正常的對孩子說“叫人啊”,隨著孩子扭捏 的態(tài)度隨即可能讓爸爸有些厭煩。這位爸爸就當(dāng)著熟人的面,在路上大聲呵斥孩子“扭啥扭,不會喊人啊,在家教你多少遍了,要腦子干啥呢”。孩子哭著回家,那一天再也沒笑過,隨后又一直安靜,也不怎么說話,他爸爸說他就是這樣內(nèi)向 ,不活潑。卻沒想過可能是他的一些話傷害了孩子,讓孩子更不自信了。家長們總覺得孩子還小,總是抱著一種孩子什么還不懂的心思,居高臨下的教導(dǎo)這著孩子,總覺得小孩子不管做了什么也做不好,也做不完整。現(xiàn)在許多家長總是抱著玩笑的心態(tài)給親朋好友去吐槽,自己孩子的缺點,自認為無傷大雅,用來一笑了之,卻不知道這些小玩笑可能會深深的刺痛孩子的自尊心。“哈哈哈哈,你都不知到,前天帶我閨女去參加跳舞,她那個手呀,炸著好像只小公雞,老師讓她邁兩步,她不知道咋了,跟個螃蟹似的?!?/span>“哎呦,他們小孩真是搞笑,昨天我兒子把他在繪畫課上的畫拿回來給我看,畫的他爸,我干看半天還以為畫的是顆樹呢”如果你覺得沒什么嘛,那不妨 可以設(shè)想一下,若是時不時有人嘲笑你,腿真粗,你寫的字好好笑啊,像狗爬一樣,你還覺得這是玩笑嘛?“別人家的孩子”總是出現(xiàn)每一代的孩子身邊,他優(yōu)秀,勤奮,多才多藝,仿佛這世上所有用來夸獎的詞匯都能來形容他。“爸爸媽媽也總是夸獎別人家的孩子,從不夸獎我!”“我懶惰,我不自信,我什么也干不好。所以爸爸媽媽不愛我”很多家長覺得用激進法來刺激孩子,可實際上更多時候會讓孩子覺得父母不愛自己,覺得自己干什么都不行,從而失去自信心。 推己及人,家長可以把孩子 當(dāng)做一個小大人,把自己對他們做的事情想象著會發(fā)生在自己身上,你或許會對孩子理解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