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zhàn)國時代有所謂“四公子”之稱,即齊國孟嘗君、楚國春申君、魏國信陵君、趙國平原君。 他們四人構(gòu)成的這個組合,其含金量與能量可比后世的某某“四少”高多了,個頂個都是當時各大諸侯國的王公勛貴,其中除楚國春申君黃歇以外,其余三個還都是當時國君的親弟弟或者堂兄弟! 正是基于這層關(guān)系及當時那個時代上位者無與倫比的權(quán)力,他們手中掌握了巨大的資源,而他們又用這些資源進行養(yǎng)士,形成了每人手下都不低于兩三千門客云集的蔚為壯觀的景象。 因此,他們每個人在當時各大諸侯國間的影響力,也就相當大。 那么這四人之中,最出色的一位“公子”應(yīng)該是哪個呢?當非魏國信陵君魏無忌莫屬。 信陵君 1、出身顯貴,真心愛士 信陵君魏無忌,當時魏國國君安釐王的親弟弟,相比于當個一國之君來說,如果國君不猜忌自己,那么當個閑散王爺——于信陵君而言就是地位僅次于國君的君爵,那可能比當國君還要舒坦多了。 魏無忌過的正是這種日子——有自己大片的封地,親哥安釐王對自己好,享不盡的榮華富貴、花不完的金銀財寶。 當時的時代盛行養(yǎng)士,即招攬那些才能出眾的人收歸到自己門下,好吃好喝供養(yǎng)著他們,在必要時,再讓他們?yōu)樽约盒ЯΑ?/p> 魏無忌作為一個頗有任俠精神的貴公子,手下又絕不缺錢,這種事當然不會落于人后,而他對待那些“士人”與其他各國的公子又的確大不一樣,哪怕是出身貧賤的販夫走卒,只要是真有才干,他也一定會極為尊重,甚至親自到市井間去拜訪。 比如當時的魏都大梁有一個賢才叫侯贏,他已經(jīng)七十多歲了,卻仍然過著貧賤的日子,在大梁的夷門做個看門小吏。 魏無忌聽說后,特意組織了一場盛大宴會,與會者莫不是達官顯貴,要么就是他最得力的門客,而等宴席快要開始的時候,他卻說自己有事要出去一趟。 公子出去,那大家當然誰也不好先動筷子,于是就只好在那兒干等著。 那么魏無忌干嘛去了呢?去找侯贏了,他要給足侯贏面子! 當他那豪華的車駕行駛到夷門的時候,人們才驚訝發(fā)現(xiàn),公子車駕左邊的座位竟然是空著的。 “這是要迎接哪位顯貴之人呀?”這是當時人群的疑惑。 可任誰沒想到的是,信陵君跳下馬車后,竟然直奔那個看門的老頭兒侯贏走去了,還把他恭敬的迎上車。 而那個侯贏竟然也絲毫不客氣,穿著一身破爛衣服在公子的攙扶下上車后,徑自揚長而去了! 事實上,當時的人群不知道的是,后來發(fā)生的事更讓人驚掉下巴。 信陵君都已經(jīng)告訴侯贏:我在府內(nèi)安排了盛宴,還召集了很多好朋友來陪酒,只等先生您到場。 公子都那么說了,可侯贏竟然說:“我有個好朋友在市場里賣肉,現(xiàn)在我有點事要去找他,希望能借您的車駕過去一趟?!?/p> 于是信陵君二話不說,引著車駕就向市場趕去。 到了那里之后,侯贏便去跟他那好朋友朱亥說話了,但這一說就是老長時間,時間久了,連信陵君的陪同人員都受夠了,非常不滿的瞪著侯贏和他那屠夫朋友朱亥,可信陵君的神色,卻始終如一的謙恭溫和。 這一切,又全都被暗中觀察的侯贏與朱亥看在眼里。 這就是信陵君,他對待士人是誠心而待、平等相交的,對待對方發(fā)自內(nèi)心的尊重,所以,未來也能得到門下門客們的傾力報答。 2、天下大變,挺身赴難 長平之戰(zhàn),無疑是趙國的一次大慘敗,此戰(zhàn),趙國精銳幾乎損失殆盡,40萬精兵被秦將白起坑殺于長平戰(zhàn)場。 而且秦國深知此時趙國極度虛弱,便想要一舉將之拿下,由此,秦軍主力便繼續(xù)東進,將趙都邯鄲團團包圍住,爆發(fā)了著名的“邯鄲之戰(zhàn)”。 這一戰(zhàn)如邯鄲城破的話,那么也就意味著趙國就此被秦國拿下了,秦國,無疑會更加強大。 國破家亡的危急關(guān)頭,以趙孝成王為首的趙國宗室終于清醒過來,不敢再對服軟于強秦抱有任何幻想,而是積極準備合縱其他諸侯國,共同抗秦! 而對其他諸侯國來說,事實上每一家也都深知,秦的貪欲畢竟是無止盡的,今天滅了趙,明天就會是他們的國家,可懾于秦國那強大的武力,他們還是不敢輕易派兵救趙。 好不容易平原君趙勝親自帶領(lǐng)門客說服了楚王,借來了楚國大軍,可另外一邊,明明已答應(yīng)出兵的魏國十萬大軍,在出兵沒多久后,卻止步不前了。 沒錯,魏王又受到了秦昭襄王的威脅:“膽敢派兵援趙,滅趙之后,下一個就去滅了你!” 于是魏王慫了,十萬魏軍在晉鄙的率領(lǐng)下停留在鄴城。 平原君知道這個情況后當然焦急萬分,于是趕忙無數(shù)地派人去催促魏國的信陵君魏無忌,讓他趕緊去勸說魏王,說明唇亡齒寒的道理。 魏無忌本就生具血性,當此天下的危難關(guān)頭哪里會不管不顧?因此帶著門客們多次進宮勸說魏王,可安釐王真的是害怕了,趙國長平之戰(zhàn)的前車之鑒就發(fā)生在昨天,他不敢冒險。 這樣一來,魏無忌也沒有辦法,他畢竟只是魏國公子,不是國君,不具備調(diào)兵遣將的權(quán)力。 就在這個時候,邯鄲那邊的平原君估計是被打急了,親手寫了封親筆信派人快馬加鞭傳給信陵君,里面的措辭很嚴厲:“我趙勝之所以攀附你信陵君的婚媒,實在不過是仰慕你的高義,能急人之困罷了,現(xiàn)在邯鄲旦暮之間就要被秦所攻破,可是魏國的援兵卻遲遲不到!就算公子你輕視我趙勝而不顧我的安危,難道竟也不顧惜你的姐姐嗎!” 原來,平原君趙勝正是魏無忌的親姐夫,他的姐姐嫁給了趙勝,如今正在邯鄲! 魏無忌接到這封信,可想而知,心中的熱血被激發(fā)出來了。 可是現(xiàn)在已經(jīng)無數(shù)次勸說過魏王而無效,又能怎么辦呢? 這個時刻,他本具的那種任俠精神還有沖動的一面便被展現(xiàn)出來了。 他竟然立馬召集所有門客,讓所有人出去邀集親舊好友,最后湊出了一支車騎百乘的人馬,也就是最多差不多兩三千人,而后帶領(lǐng)著這兩三千人就準備開赴邯鄲戰(zhàn)場,去跟秦國大軍硬剛! 這個時候的信陵君我們可以想見,是慷慨激揚又義憤填膺的,臉上當然也抱了必死的決心。 可令他萬萬沒想到的是,昔日他曾經(jīng)無比恩遇的看城門的老頭兒侯贏,見到他帶領(lǐng)人馬怒氣沖沖經(jīng)過城門的時候,非但不說幾句鼓勵的話,更別提跟著一起上去打仗,反而失聲笑了出來,說道:“呵呵,公子啊,您加把勁吧,老臣我年邁體衰,實在是不能跟您一塊兒前去了?!?/p> 魏無忌一聽頓時就氣不打一處來,深知自己看走了眼,可多年的涵養(yǎng)令他硬是一句話訓斥的話也沒有說出來,只是鐵青著臉點點頭,然后帶著人馬繼續(xù)出城出發(fā)。 可是,走在路上卻實在是越想越不是滋味:特么當初我怎么對待老侯贏的?現(xiàn)在碰到這么大的事,他不跟著去也就算了,難道一條有用的建議也不能給我提提嗎? 于是越想越不甘心,命所有人止住腳步后,馬上又調(diào)轉(zhuǎn)馬頭帶人重新回了大梁城——沒錯,怎么著也得當面跟侯贏把這里面的事情給理論清楚,不然心里憋著一肚子火著實難受! 簡單說就是,高低得說他兩句! 于是,他重新站在侯贏面前,可令他奇怪的是,侯贏卻仿佛早就知道他會回來,見到他后竟然更樂,信陵君當然更加不滿,指責道:“當初我所以那么對待先生,不過就是看重您是一位賢士罷了,可是現(xiàn)在呢?您覺得自己有賢士的樣子嗎?” 侯贏卻絲毫不在意,笑瞇瞇地把信陵君拉過一旁,說道:“公子啊,我知道你會回來的,只是您想過沒有?現(xiàn)在您帶領(lǐng)著這些人跑去邯鄲戰(zhàn)場,又能有什么用呢?那不是跟把肉投進餓虎的嘴里沒什么差別嗎?” 信陵君聽他話里有話,才知自己錯怪他了,于是趕忙致禮道歉,并問他究竟有什么好計策。 這時候,侯贏才把他的計劃和盤托出。 接下來發(fā)生的事情,就是侯贏完全獨立的謀劃,即大名鼎鼎的“竊符救趙”! 魏王寵愛的妃子如姬,信陵君曾有恩于她,當初如姬還沒進宮的時候,她的父親被人殺死,正是信陵君幫她報了殺父之仇! 所以,侯贏正是建議由如姬趁魏王熟睡之時取得兵符,而信陵君拿到兵符后,則立即帶人前往鄴城的晉鄙大營,命令晉鄙速速出兵援趙,若晉鄙不從的話,沒有關(guān)系,侯贏還有后手。 他不是在市場上有個賣肉的好朋友朱亥嗎?那個人其實是個大力士! 就由他緊隨在信陵君身邊,見到晉鄙之后,晉鄙若聽從便了,否則,便由朱亥直接將之錐殺之!然后,則由信陵君親自帶領(lǐng)魏國大軍前去解邯鄲之圍! 后來的過程,魏無忌果然是這么做的,殺掉晉鄙之后,掌控了十萬大軍,便立即率領(lǐng)著開赴邯鄲戰(zhàn)場。 而他,也正是通過此戰(zhàn)的大勝,還有“竊符救趙”的義舉,使得自己的賢名從此流布天下、傳播四方,為各國王侯、士人所敬重。 3、聲望的頂峰,一呼百應(yīng),聯(lián)軍主帥,威震天下 不過打贏了邯鄲之戰(zhàn)的信陵君當然也有苦惱,他深知自己做下“竊符”這件事,就等于犯下了死罪,只要回去魏國,就一定會被軍法從事,斬首不逮,別說魏王是他親哥哥,就是親老子也不好辦。 所以邯鄲之戰(zhàn)過后,他不敢回國,命手下將領(lǐng)率魏國大軍回國后,他自己卻帶著門客們在趙國他姐夫那里安頓下來了。 這一待,就是十年。 不過期間,趙王對他也挺不錯,除了一直對他感恩戴德,還賞賜給他湯沐邑,即保證能有足夠的賦稅來供他開銷,而十年之間,事實上他的哥哥魏安釐王,對他也很不錯,不只沒有剝奪他的封號,甚至連他那“信陵”的封地也一直給保留著。 封地既然都還屬于魏無忌,那么封地的稅收之類當然也還歸他所有。 作為一國之君,不論安釐王是迫于國際間輿論的壓力還是怎么樣,能做到這個份兒上真的已經(jīng)很不錯了。 只是,信陵君還是不敢回去,直到公元前247年這一年,即邯鄲之戰(zhàn)的十年后。 那一間,秦國盡起大軍,由大將蒙驁率領(lǐng)討伐魏國,魏軍不敵,被連克數(shù)城,安釐王大恐,深怕秦國此次志在一舉滅魏,想來想去,便急忙命人去趙國請自己的弟弟信陵君回國。 這十年來信陵君的威望日增,只要他肯回國,那么魏國上下肯定會士氣大振,而且憑信陵君在各諸侯國間的威望,只要他肯到各國去游說,那么其他國家定然也會愿意派兵來救援的! 可是沒有想到的是,魏國使者火急火燎到了趙國之后,多次求見,信陵君竟始終閉門不見。 原來,他還是怕魏王記恨著“竊符救趙”的事,怕他以邀自己回國抗秦為名,想借機把自己除掉。 他不只自己不接見魏國使臣,甚至還給所有門客下命令:“有敢為魏使通者死!” 有敢?guī)椭簢钩紓髟挼奈冶貧⒘怂?/p> 這樣一來,真的沒人敢說話了,但有兩個人例外——毛公和薛公。 這兩人嚴格說起來并不是魏無忌原先的班底,而是他解了邯鄲之圍,在趙國安頓下來之后,于邯鄲城中新招募的兩個賢才。 當時這倆人因身份低賤而信陵君卻折節(jié)訪求,還由此遭到了他姐夫平原君的嘲笑。 但是在這個時刻,這倆人的巨大價值體現(xiàn)出來了,他們毫不畏懼信陵君發(fā)出的狠話,徑自去面見他說道:“公子,您所以能名重于諸侯,難道不正是因為背后還有個魏國存在嗎?現(xiàn)在魏國危難,而您卻絲毫不加憐恤,一旦秦國人攻克了大梁城,再夷平了您先王的宗廟,那么,您今后又當有何面目立足于天地間呢!” 本來信陵君聽他倆勸諫還臉色鐵青,在考慮要不要殺了這倆,可聽他們把話說到這兒,明知道他們后面還有話要說,卻再也顧不上。 臉色大變之下“呼”地起身,急匆匆跑出館舍命門客們套好車駕,而后急乎乎地就往闊別了十年的故國——魏國趕去了。 到了魏國之后,事實證明,他的確也是多慮了。 他的哥哥安釐王在十年后的今天,當此國家危亡之際終于再見到自己的弟弟,可說百感交集,不由拉著他的手便痛哭起來,魏無忌也淚流滿面。 國難當頭,這倆兄弟的手緊緊攥在一起,共赴國難! 很快,信陵君就被安釐王拜為全國最高軍事統(tǒng)帥——上將軍,由他全權(quán)統(tǒng)領(lǐng)魏國大軍來抵抗秦師。 而信陵君當然也不會那么魯莽的只率魏一國軍隊就與秦人開戰(zhàn),他可能一直記著十年前侯贏對他說的話:“今公子無他端而欲赴秦軍,譬如以肉投餒虎,何功之有?” 所以,他一邊組織著軍隊抵抗,一邊向各個諸侯國發(fā)出求援信。 而在這個時候,他那巨大的國際影響力就展現(xiàn)出來了! 本來那些國家還準備袖手旁觀,可一聽說這次是信陵君回來了,還親自擔任了上將軍,于是,各個諸侯國便紛紛一改之前的冷漠態(tài)度,迅速的就各自組織好軍隊向魏國赴援。 轉(zhuǎn)眼之間,僅憑借信陵君一人的聲望,竟然就促成了韓、趙、魏、楚、燕五國聯(lián)軍的再次合縱大會盟! 這次會盟的聯(lián)軍,由魏無忌親任總統(tǒng)帥,而他也的確不負眾望,率五國之師于河外大破蒙驁大軍后,又一路領(lǐng)著五國大軍一直痛打到秦國函谷關(guān)外,直打的秦人再不敢出關(guān)應(yīng)戰(zhàn)方才罷兵。 一戰(zhàn),魏無忌威震天下! 4、后記 這就是信陵君魏無忌,相比于其他三位戰(zhàn)國公子,他身上著實有更多的閃光點。 他也有沖動的時候,而且好像沖動的性格一直伴隨了他的一生,可論起他沖動的緣由,每每觀之,又總會令人覺得沖動的可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