蹉對,也稱為交股對,屬于變格聯的一種。其見于元佚名《沙中金集》舉屈原《九歌》“蕙肴蒸兮蘭藉,奠桂酒兮椒漿”之例,謂為“交股對”,“又名蹉對。蓋以'蒸蕙肴’對'奠桂酒’,而作'蒸蕙肴’者,正其錯位為對,參差為偶也。” 簡言之,對仗中對應位置不同,以參差為對。當然啦,蹉對不僅見于詩歌,還見于對聯。 如劉禹錫《始聞秋風》里的一詩聯: 上聯:昔看黃菊與君別 下聯:今聽玄蟬我卻回 (別,根據平水韻的規(guī)則,為仄聲。)“我卻”與“與君”交叉相對,即“君”與“我”相對,“與”與“卻”相對,雖然它們對應的位置不同,但這樣的對仗也屬于工對。 又如吉林北山公園曠觀亭聯: 上聯:登高遠望,四面云山,千家煙樹 下聯:長嘯臨風,一川星月,萬里江天 “登高遠望”與“長嘯臨風”交叉成對,即“登高”與“臨風”相對,“遠望”與“長嘯”相對。雖然它們對應的位置不同,但這樣的對仗也屬于工對。 說起蹉對,就不得不說一下錯綜對了。根據中國楹聯報總第892期刊載的《“錯綜”“交股”應有別》,這篇文章主要觀點為:錯綜對與交股對不能“混為一談”;在相對中“有隔字的為“交股”,無隔字的是“錯綜”。 但是梁恩滋等聯家對此持有不同的看法,他們認為: 中國楹聯學會編的《聯律通則導讀》給交股對下的定義是:“指兩對詞語在上下聯不同語法位置上交錯互對的格式。”并不限定是否隔字,而示例有兩種: 一是“隔字”交錯相對。如李白的《謝公亭·蓋謝脁范云之所游》一詩聯: 上聯:池花春映日 下聯:窗竹夜鳴秋 “秋”與“春”相對,“夜”與“日”相對,而“春”與“日”之間隔了“映”,而“夜”與“秋”之間隔了“鳴”。 二是“緊挨”的交錯相對,如吉林北山公園曠觀亭聯: 上聯:登高遠望,四面云山,千家煙樹 下聯:長嘯臨風,一川星月,萬里江天 “登高”與“臨風”相對,而“遠望”與“長嘯”相對,而“登高”與“遠望”,以及“長嘯”與“”臨風”之間都沒有隔字。但是它們都算作交股對。 綜上所述,交股對與錯綜對的含義大同小異,交錯相對的共同點是“不拘位置”,將錯綜對視為交股對未嘗不可。 文:瑤歡 圖:源于網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