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zhàn)爭時期,在中華大地上,被視為雜牌軍的西北軍、東北軍、桂軍、川軍、粵軍、滇軍以及晉軍在對戰(zhàn)日本侵略者時,拋棄與蔣介石中央軍的成見,英勇殺敵,將生死置之度外,大批高級將領陣亡沙場,殺身成仁,從網(wǎng)上搜尋的資料統(tǒng)計看,將級將領合共犧牲36人,其中上將8人,中將12人,少將16人。 從軍系看,傷亡最慘重的是川軍,合共將級將領10人,其中上將4人,中將2人,少將5人。 他們分別是上將級別:145師師長饒國華、122師師長王銘章、36集團軍總司令李家鈺上將。 其次是西北軍陣亡8名將領,其中上將陣亡最多,達到4人。 他們分別是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九軍副軍長佟麟閣、國民革命軍第一三二師師長趙登禹、國民革命軍第九軍軍長郝夢齡,國民革命軍第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 排在第三的是東北軍,有7名高級將領陣亡。這里因為陣亡將領較多不能一一列出,不過東北軍陣亡將領中有一人是空軍少將高志航,其在1937年與日軍空戰(zhàn)中陣亡,是抗日戰(zhàn)爭中空軍犧牲中的重要高級將領。 如果從自身損失來看,犧牲最大的是滇軍,作為一個邊遠省份的地方軍閥,軍隊不超十萬,陣亡了一名上將和一名中將,其中第三軍軍長唐淮源上將在中條山戰(zhàn)役中被日軍包圍,自殺成仁,79軍軍長王甲本中將,在1944年湖南東安與日軍打到了最后拼起了刺刀,戰(zhàn)至最后一刻,血灑疆場,不能不說慘烈。另外一個慘烈程度不亞于滇軍的要屬于桂軍,陣亡的三名中將,有兩名一個不愿落于敵手,一個對不能守住桂林自責,選擇了自殺,這兩名將領前一個是桂林防守司令部參謀長陳濟恒中將,另一個是131師師長闞維雍中將,都不愧是軍人的楷模和民族的驕傲。 粵軍作為一個地方軍閥派系,其陣亡的四名將領中有兩名司徒非少將和姚中英少將都在1937年的南京保衛(wèi)戰(zhàn)中陣亡,其在民族存亡之際將自己的利益放在了一邊,體現(xiàn)其愛國精神。 相對來說晉軍作為山西地方軍閥,在日寇的直接進攻下,以守土為責,與日軍殊死作戰(zhàn),陣亡中將一人70師師長石作衡中將和少將一人暫45師師長王鳳山少將,真是他們的努力,保住了山西拖住了日軍,護住了西北大后方,為全國抗戰(zhàn)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這些地方軍系,在民族大義面前承擔的責任,拋棄了過去的恩怨,攜手抗戰(zhàn),最終換來了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讓我們緬懷他們,紀念他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