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你曾聽說過圓足布,圓潤的外形,明顯有別于以前講過的空首布、橋足布和尖足布,也許你聽說過三孔布,“五十名珍”的身份讓它們已經等一經登場就身價百萬,那么,圓足布和三孔布究竟從何而來?它們又是誰鑄造的呢? ![]() 三孔布牟背十二朱 從形制和考古研究來看,圓足布和三孔布的出土范圍都是戰(zhàn)國時趙國的屬地。眾所周知,但相比這兩種古錢幣而言,趙國鑄造使用趙直刀以及尖足布的時間更加更為悠久,并沒有鑄造新貨幣的實際需求,除非是國力衰退,不得不鑄造減重的錢幣,但圓足布和三孔布的重量卻并不輕,那么為何還要鑄造這兩種不同的古錢幣呢? 尺寸形制從形制和尺寸上看,圓足布與三孔布都保持了趙國布幣原有的鑄造風格。主要特征是布幣的首、肩、襠、足等各個部位,都呈現(xiàn)出更加圓潤的圓弧形,布幣的正面鑄造有地名,背面鑄造面值,順便能看到兩條標志性的豎線,圓足布的四周有邊廓。三孔布與圓足布的形狀類似,正面地名,背面記重,唯一的差異就是錢幣的三個角上有三個圓孔,這也是得名三孔布的緣由。 圓足布的尺寸與尖足布相仿,分成大小兩種型號。大型的長度在70-78毫米,寬度在30-39毫米,猛地看上去比尖足布小一點點,但由于形狀的原因,重量上反而比尖足布更重一點。小型的圓足布,長度不到55毫米,寬度27毫米上下,重量在5-9克之間,比小號的尖足布略重一點點。 三孔布與圓足布的尺寸和重量幾乎相等,大小規(guī)格均和圓足布雷同。 圓足布的源頭從目前的出土的圓足布來看,它的錢文只有藺和離石這兩種,這兩個地名都在今天的山西境內。在戰(zhàn)國時期,離石這里是非常重要的邊疆重鎮(zhèn),西邊不遠處就是黃河渡口,與秦國隔江相望,南邊則是魏國的領地,因此對于趙國而言,離石是非常重要的軍事重鎮(zhèn),但也是邊疆地區(qū)難得的貿易重鎮(zhèn)。 既然是貿易重鎮(zhèn),在當時那種嚴重缺乏集市的環(huán)境下,這里就集中了大量的趙、魏、秦人來此貿易,各種文化在這里交融,各種貨幣在這里互相兌換??梢韵胂螅敃r離石的市場中充斥著各種各樣的布幣、刀幣、圜錢還有各種金餅。 相較之下,趙國的尖足布過于尖銳,不便于攜帶,于是在某種機緣之下,當?shù)氐墓俜骄徒Y合圜錢的特征,鑄造了外形圓潤而重量不變的圓足布,鑄造范圍僅僅局限于離石的周邊。后來的文物出土也證實了這一點,有藺字的圓足布和尖足布同坑出土的記錄,說明它們的鑄造時間與國屬是相同的,而且一起流通使用。 ![]() 三孔布的起源三孔布的源頭眾說紛紜,下面只說可能性最大的一種:它與趙國廢太子趙章與太子奪權的事件有關。 從年代來考究,三孔布的鑄造時間為公元前296年前后,這個時期趙國境內有兩件大事:一是,廢太子趙章帶領軍隊消滅了中山國,功勞巨大;二是功勞巨大的廢太子趙章引發(fā)了沙丘之亂,不但自己被誅殺,還餓死了名垂青史的趙武靈王。 從錢文上看,三孔布的錢文涉及到的地名很多,而且都是太子章的勢力覆蓋范圍,但卻沒有趙國其他布幣中常見的藺和離石,因此三孔布很有可能是太子章面對趙武靈王廢長立幼的行為,為了凸顯個人實力而鑄造的全新錢幣,是一種能力和憤怒的宣泄。但是太子章勢力強大的時間并不長,因此三孔布的鑄造時間也就非常短。 在文瀚樂拍看來,為了經濟貿易而充滿地方特色的圓足布,為了宣泄憤怒而鑄造出的三孔布,這些都讓我們看到了戰(zhàn)國七雄中,趙國的另外一個側面,復雜的錢幣背后,對應的是復雜的歷史沿襲,原來在如此圓潤的古錢幣背后,還有如此充滿嚴肅與危機的另一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