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孫是養(yǎng)不熟的,無論帶他時多么用心,只要他一長大就會跑去和奶奶親,認為姥姥是外人?!?/p> 黃大娘和我說這話時,我是不以為然的。畢竟,她一個人的想法,可不能代表大多數(shù)。 可是,隨著身邊越來越多的人都認同這一說法,更有同事現(xiàn)身說法,以親身經(jīng)歷作為佐證時,我才發(fā)現(xiàn),好像真是這么回事。 無論姥姥對外孫多好、多用心,只要孩子一上學,祖孫就逐漸疏遠了。 為什么會這樣呢? 父輩的無意引導(dǎo)同事小和又和老公吵架了,這已經(jīng)是她和她老公這個月的第5次爭執(zhí)了,而爭吵的原因有些讓人無語:她老公直接當著岳母的面告訴孩子:“你是姓楊的哦,記住了,你是楊家的孩子,不是和家的,以后要孝順奶奶,那才是你真正的親人。” 小和的孩子今年5歲了,幼兒園中班在讀。因為老公是家中長子,下面還有個上大學的弟弟,為了全力供養(yǎng)弟弟,從孩子落地那天開始,公婆就沒來幫過一天忙,家里一應(yīng)事情都靠娘家?guī)鸵r,而孩子,更是一直由姥姥在帶。 ![]() 本來小和也沒覺得有什么不合適的,畢竟,手心手背都是肉,父母無法兩頭兼顧,年輕人自己克服一下也很正常。 怪就怪在,她老公的想法和做法總是與眾不同。 從孩子3歲上幼兒園起,他總是有意無意引導(dǎo)孩子:別看姥姥天天帶你,其實,最愛你的是奶奶,奶奶是家人,姥姥是外人,可不要弄錯了。 ![]() 一開始,小和也沒當回事,直到一次姥姥教育孩子時,孩子脫口而出:“你是外人,憑什么管著我?”一句話,不僅傷了姥姥的心,也打了媽媽的臉。 雖然后來孩子再也沒有說過這樣的話,但是小和知道,來自父親的無意引導(dǎo),已經(jīng)在孩子的心上留下了痕跡,也為孩子以后和姥姥分離埋下了伏筆。 為什么姥姥帶大的孩子卻跟奶奶親?父輩的引導(dǎo),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 奶奶的宣示主權(quán)每次從娘家回來,麗麗都覺得心累,因為奶奶總會一次又一次或有形或無意地向孩子強調(diào):你是我們老X家的孩子,雖然姥姥家待著很開心,但是,你在那里是客人,是外人,只有在奶奶家,你才是自己人。 有時候,麗麗都覺得心累:明明不肯幫忙,說自己身體不好不能出力、希望親家?guī)兔Ш⒆拥氖悄棠???墒?,孩子的每一個生活習性,奶奶必定會試圖用她的方法給拗過來。 每個假期都是麗麗最開心也是最糾結(jié)的時候,因為她可以帶著孩子去娘家,開開心心地玩耍、高高興興地生活。 ![]() 可是,每次回來,奶奶都會特意過來,說的話也總是夾槍帶棒:“只是去姥姥家?guī)滋?,怎么人都變野了?”“怎么連奶奶的話都不聽了?” 那話,乍一聽似乎只是對孩子習性的不滿,仔細一分析才發(fā)現(xiàn),其實還有對孩子主權(quán)的宣示。 有了這樣一個強勢的奶奶,不只是媽媽心生不滿,作為當事人的孩子也容易迷糊,如果孩子父親也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甚至樂見其成。 久而久之,即使姥姥勞心勞力地帶孩子,孩子也難免對姥姥日漸疏遠。 ![]() 姓氏的無形暗示隨著二胎、三胎政策的放開,隨著年輕父母越來越開明,爭奪孩子姓氏的情況越來越少,甚至有很多家長都覺得兩個孩子跟爸爸姓一個,跟媽媽姓一個是一件很棒的事。 本來這是一件兩全其美的事,但是也有人說:如果家里孩子姓氏不同,很可能導(dǎo)致孩子分不清親疏遠近,大人在對待孩子時也會出現(xiàn)有失偏頗的情況。 這樣的情況,同事嚴哥就遇到了。 ![]() 嚴哥是家里最小的孩子,等到他家二胎出生時,孩子奶奶已經(jīng)70高齡了,夫妻倆只能請來了孩子姥姥幫忙。 本來姥姥不太樂意,但是,一聽二胎隨了母姓,姥姥二話不說就來了。 一開始,嚴哥只覺得姥姥對二寶疼愛得過分,對大寶卻有些刻意的冷淡。不過,想到大寶都上4年級了,即使小時候姥姥帶過他,也可能淡忘了,再加上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主意,冷淡些也沒什么。 ![]() 后來,嚴哥發(fā)現(xiàn),姥姥的區(qū)別對待不是無意之舉,而是刻意為之:她會直接告訴大寶“你是姓嚴的,不是我羅家的孩子,只有你的妹妹和我親。” 一個本就心思細膩敏感的孩子,加上一個因為姓氏就刻意疏遠的姥姥,孩子長大后不和姥姥親,也確實很難避免。 ![]() 孩子自我意識的覺醒經(jīng)常聽到有人說:“孩子小時候特別粘人,去到哪里都要跟著。長大了就不一樣了,別說跟著了,哪怕特意邀請,他都不樂意和我一起了,感覺還挺不習慣的?!?/p> 表姐家丫頭虹虹就是這樣,因為小時候是大姨母帶的,虹虹丫頭特別黏大姨母,簡直就是她的一條小尾巴,無論大姨母是買菜做飯,還是出門溜達,她都會在第一時間表示:“我也要去?!?/p> 無論看到什么,她都會唧唧喳喳地拉著大姨母說個沒完。 本來還以為她要一直這樣粘下去,誰知,等到上了四年級,虹虹忽然就不粘大姨母了,哪怕表姐約她一同回娘家,她也都是搖搖頭說:“我不去?!?/p> 有一次,大姨母來了,對虹虹稀罕得不得了,又是親又是抱,結(jié)果,虹虹反而懶洋洋的,表姐嘆著氣說:“小時候多黏姥姥的娃,這一長大就翻臉不認人了?!?/p> 其實,不是孩子不認人,而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自我意識覺醒了,有了自己的想法,不再是小時候那個懵懂的迷糊孩子了。 從這個方面看來,作為家長,也許更應(yīng)該高興才對,畢竟孩子有了質(zhì)的飛躍,也是一個非常大的成長了。 ![]() 作為姥姥,當初愿意幫女兒帶孩子,想必更多的是出于疼女兒、能幫則幫的心態(tài)。至于孩子長大以后就疏遠姥姥,也不是什么大事,畢竟,她疏遠的、不想再分享秘密的還有父母。 與其自怨自艾、弄得一家人都不開心,不如在孩子年齡合適、想要自己做主時就適當?shù)剡x擇退出。小樹總要長大,雛鷹總要翱翔,在適當?shù)臅r候得體地退出,大概就是姥姥們最好的歸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