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益氣通脈湯 【來源】楊思澍《中國現(xiàn)代名醫(yī)驗方匯海》(李輔仁方)
【組成】丹參15克,黨參30克,麥冬15克,郁金、川芎各10克,赤芍15克,五味子6克,檀香5克(后下),陳佛手10克,廣木香5克,葛根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效】益氣強心,活血通脈。
【主治】胸痹,癥見胸憋、胸悶、氣短、心慌、過累則尤甚,甚則胸痛徹背、舌淡或暗、舌體偏大、苔白或黃、脈象欠有力或結(jié)代。
2、益氣通瘀湯 【來源】柴國釗《中華當代名醫(yī)妙方精華》(錢遠銘方)
【組成】太子參15克,棗仁15克,蘇木1`5克,絳香15克,丹參15克,石菖蒲15克,桃仁15克,川芎5克,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連服5天,休息2天,每個療程20劑。 【功效】益氣寧心,活血祛瘀。
【主治】冠心病之心慌氣短、胸悶胸痛、心律不齊等癥。
3、益氣降痰方 【來源】《實用中醫(yī)效驗方大全》(鄧鐵濤方) 【歌訣】益氣降痰夏黨參,橘紅竹茹五爪龍。 苓枳術(shù)甘與山楂,氣虛痰濁證可痊。 【組成】黨參18克,五爪龍50克,法半夏10克,橘紅6克,竹茹10克,枳實6克,白術(shù)15克,茯苓15克,山楂15克,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溫服。 【功效】補氣健脾,除痰通瘀。
【主治】冠心病(氣虛痰濁型)。
4、四參活血湯 【來源】楊思澍《中國現(xiàn)代名醫(yī)驗方匯?!罚ɡ罱∶穹剑?br>【歌訣】四參活血黨參芪,苦參玄參紫丹參, 楂桃甘絳制附子,溫陽化瘀主冠心。 【組成】黨參15克,苦參15克,玄參15克,黃芪30克,丹參30克,山楂30克,桃仁10克,絳香10克,制附子6克,炙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效】溫陽益氣,活血化瘀。
【主治】冠心病。
5、益氣開痹湯 【來源】《陜西中醫(yī)》 【組成】生黃芪45克,丹參30克,全栝蔞30克,黨參15克,川芎15克,玄胡15克,菖蒲10克,遠志10克,桂枝6克,炙甘草6克。 【用法】水煎2次,取濃汁約500毫升。每日1劑,早晚分服。 【功效】溫陽益氣,祛瘀化痰。
【主治】冠心病,癥見心前區(qū)悶痛,時牽及左肩背部,每日發(fā)作數(shù)次,伴見心悸氣短、面色蒼白、舌體胖大、舌質(zhì)紫暗、脈細澀。
6、胸痹湯 【來源】楊思澍《中國現(xiàn)代名醫(yī)驗方匯海》(王炳勛方)
【組成】黨參、薤白、桂枝各10克,全栝蔞15克,五靈脂12克,桃仁、紅花、乳香、清半夏、炒枳實、陳皮各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效】通陽宣痹,祛瘀化痰。
【主治】胸痹(胸陽不振,痰瘀痹阻型),癥見胸部窒悶隱隱而痛,心區(qū)偶見陣發(fā)性疼痛、頭暈耳鳴、健忘、心悸、失眠多夢、納呆食少、神疲乏力、咳吐白稠痰、畏寒肢冷、下肢輕度浮腫、大便溏、小便清長、舌質(zhì)淡、苔白膩、脈沉遲而無力。 7、祛瘀化濁湯 【來源】柴國釗《中華當代名醫(yī)妙方精華》(張志雄方)
【組成】桂枝9克,川芎6克,姜半夏10克,蒼術(shù)10克,厚樸15克,全栝蔞18克,丹參15克,益母草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 【功效】宣痹通陽,豁痰化濁。
【主治】冠心?。鰸嶙铚停Y見胸悶憋氣、心前區(qū)絞痛、或胸腹脹痛、舌體胖大、舌面滿布垢膩苔、白膩苔多于黃膩苔、舌下青筋不同暴露、脈弦滑或結(jié)代并見。 8、苓桂瓜薤湯 【來源】柴國釗《中華當代名醫(yī)妙方精華》(李斯煩方)
【組成】桂枝9克,薤白6克,白術(shù)10克,茯苓10克,陳皮6克,藿香9克,厚樸10克,枳殼10克,菖蒲10克,郁金9克,法半夏6克,甘草3克,栝蔞20克,丹參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效】宣痹通陽,開竅化痰。
【主治】冠心病,癥見心胸部有堵塞感,病發(fā)則汗出肢厥、周身癱軟無力、舌頭堅硬、不能言語、顏面蒼白、平時咳嗽痰多、胸悶畏寒、眠差乏力、滿舌白膩、脈浮滑。 9、附子薤白湯 【來源】柴國釗《中華當代名醫(yī)妙方精華》(姜春華方)
【組成】全栝蔞15克,薤白9克,丹參10克,孩兒參9克,桂枝6克,當歸12克,五味子6克,附片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效】通陽活血,理氣止痛。
【主治】冠心病。癥見胸悶刺痛、頭暈心慌、四肢發(fā)麻、少寐納差、多食則脹、舌偏紅、脈濡弦。 10、謝氏胸痹驗方 【來源】楊思澍《中國現(xiàn)代名醫(yī)驗方匯?!罚ㄖx海洲方)
【組成】栝蔞15克,薤白10克,枳殼10克,紅花6克,茜草10克,川牛膝15克,桔梗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效】通陽散結(jié),祛瘀開痹。
【主治】胸痹,心痛。 11、來氏冠心方 【來源】楊思澍《中國現(xiàn)代名醫(yī)驗方匯?!?br>【組成】太子參30克,川芎9克,全栝蔞15克,郁金12克,紫丹參15克,桂枝9克,生山楂15克,薤白9克,白芍9克,白術(shù)15克,茯苓15克,生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 【功效】辛溫通陽,益氣活血,扶正健脾。
【主治】冠心病。
12、活血定心湯 【來源】楊思澍《中國現(xiàn)代名醫(yī)驗方匯海》 【組成】當歸10克,丹參20克,桃仁、紅花、元胡、柴胡各10克,牛膝6克,桔梗、栝蔞、薤白各10克,沉香8克,白蔻、茯神、遠志、白人參、麥冬、五味子各10克,羚羊角05克,甘草6克,白醋100毫升。 【用法】先將上述藥物用清水浸泡30分鐘,再放火上煎30分鐘,每劑煎2次。每日1劑,2次煎出的藥液混合,分2次服。 【功效】活血化瘀,寬胸豁痰。
【主治】冠心病,癥見心前區(qū)疼痛、胸悶、氣短、心悸、頭暈、失眠等。
13、冠心湯 【來源】《臨床奇效新方》
【組成】當歸15克,川芎12克,赤芍12克,丹參12克,絳香12克,桃仁10克,沒藥10克,郁金10克,栝蔞10克,麥冬12克,茯苓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效】活血祛瘀,行氣止痛。
【主治】胸痹(血瘀型),癥見心胸刺痛、兩脅脹痛、或心痛徹背、背痛徹心、心煩不寧、氣短懶言、舌質(zhì)有瘀點或紫斑、脈弦澀或結(jié)代。
14、參蔞薤桂湯 【來源】李寶順《名醫(yī)名方錄》 【組成】臺黨參、全當歸各12克,全栝蔞15克,薤白9克,桂枝6克,苦杏仁、桑白皮各10克,桔梗6克,焦枳殼10克,云茯苓15克,焦白術(shù)12克,丹參15克,廣陳皮12克,粉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煎2~3次均可。一煎沸后,文火煎30~50分鐘,二、三煎沸后,20~30分鐘即可。早、中、晚餐后1~2小時溫服。如病程較長,反復發(fā)作者,亦可將藥量加3~5倍做成丸劑,每服10克,每日3次,此較湯劑效緩,但可減少煎藥之煩。 【功效】補益氣血,溫陽宣痹,舒胸健中,理滯化瘀。
【主治】心區(qū)常痛、胸滿痞悶、怔忡心悸、煩亂不安、胸痛徹背、腹脹噫氣、痰飲喘咳、動則短氣、脈弦緩、舌淡紅、苔薄膩??捎糜诠谛牟?、風心痛、肺心病等病癥。均可化裁應(yīng)用,此乃“異病同治”之方。
15、養(yǎng)陰清心飲 【來源】楊思澍《中國現(xiàn)代名醫(yī)驗方匯?!?br>【組成】生地25克,麥門冬15克,玄參15克,赤芍15克,川楝子10克,青木香10克,牛膝15克,珍珠母25克。 【用法】先把藥用冷水浸泡30分鐘,再放火上煎30分鐘,每劑2次,將2次煎出的藥液混合,濃縮成膏。以上為1日量,分早、中、晚3次,用開水化服。 【功效】滋陰降火,疏肝寧心。
【主治】冠心病,癥見煩躁易怒、胸悶心痛、心悸不寐、眩暈頭痛、舌紅絳或紫暗、脈弦滑或細數(shù)。
16、冠心蘇合丸
【組成】蘇合香50克,冰片105克,制乳香105克,檀香210克,青木香210克。 【用法】上藥除蘇合香外,共研為細末,用蜂蜜熬煉,待微溫后,加入蘇合香,將上述粉末混勻,制成1000丸。每服1丸,日服1~3次,或于臨睡前或發(fā)作時含服或嚼碎后咽服。 【功效】芳香開竅,理氣止痛。
【主治】真心痛、胸痹,癥見心胸悶痛、短氣欲絕、脘腹疼痛、舌質(zhì)暗、苔膩等??捎糜诠谛牟 ⑿慕g痛、心肌梗死、風心瓣膜病引起的心絞痛、銀屑病、胃痛、胃扭轉(zhuǎn)、胃腸功能紊亂等病癥。
【附記】孕婦忌用。脫證及熱閉忌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