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一直認為,少年魯迅是純熱血的。他的那首詩不是朗朗上口嗎?他還有一方印章,刻的是“戎馬書生”,也印證了這一點。這也可以看出他還是有溫情的一面,有傳統(tǒng)讀書人的情懷。喬峰其實是魯迅弟弟周建人的筆名,但是1911年魯迅寫了一篇文章,發(fā)表時署名是“會稽周建人喬峰”。后來另外一篇文章,署名是“周喬峰”。可以看出“喬峰”雖然不是自己的筆名,但魯迅先生對這兩個字還是很喜歡。喬就是高大,譬如我們說喬木,就是高大的樹木。那么喬峰,就是高峰。至于我們所熟悉的丐幫幫主喬峰,那是后面金庸先生寫《天龍八部》才出現(xiàn)的了。對子女沒有感情的人不一定是真的豪杰,憐愛孩子怎見得就不是大丈夫呢?知不知道在山林里興風(fēng)狂嘯的老虎,還時時回過頭來看顧小老虎呢。此外,帶娃之愁千古一理,比如魯迅曾經(jīng)寫信給茅盾,說:從下星期一起,蔽少爺之幼稚園放假兩星期,全家已在發(fā)愁矣。魯迅弟弟周建人的學(xué)生許羨蘇曾在魯迅家住過,對魯迅的生活習(xí)慣有很深刻的印象:魯迅先生的個性,從老太太(魯迅母親)的談話中談到,他有許多地方像他的父親,如他的愛整潔,放東西有一定的地方。魯迅先生的東西的確非常整齊,什么東西都有一定的位置。記得他工作臺的中間抽屜內(nèi)有一塊假的銀元永遠放在一個小紙盒內(nèi),遇到假錢,則一定把它撕成二片丟進火爐。字紙簍不扔果皮或花生皮之類,如果別人丟進去了,他也重新取出來。書架中格永遠放著日用藥品,都在永遠不變的位置放著,下一格則放的是點心罐和一個福建漆的八角朝珠盒,是裝蛋糕之類的。魯迅的這種習(xí)慣,在我們今天看來叫強迫癥。或許我們生活中大多數(shù)人都有強迫癥,這也更讓我們理解了魯迅的可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