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 做數(shù)學題辨真假猴王 關(guān)于真假美猴王這回故事,我一直遲疑不敢動筆。因為解讀的版本太多,眾說紛紜,炫人耳目,擾亂心神,讓人思慮不能精純,從而一直沒有抓住問題的關(guān)鍵,理清線索。 好在《西游記》是一本神奇的書,當你讀不懂的時候,就再讀,再讀,再讀,問題最終就會搞懂。而不是讀不懂的時候,就去附會那些亂七八糟的說法,這樣只會更讀不懂。這個跟《西游記》中反復(fù)強調(diào)的一心修道是一樣的道理。 我最后搞出眉目來,是做了一個數(shù)學題。但在跟大家再次做一遍這個數(shù)學題之前,我想先把基本觀點點明了,好有個心理前提。不然到時候題目解完了,結(jié)果出來了,你會說不是這樣的啊,網(wǎng)上的版本是這樣那樣,這就不好了。 第一,說真假美猴王故事中,最后被打死的是真悟空,純粹是扯淡。古人寫書不可能開這樣無厘頭的腦洞,把個真悟空寫死,讓假悟空去取經(jīng)。如果真是這樣,就成了笑話,《西游記》也不會流傳成為經(jīng)典。 第二,說六耳獼猴不存在,假悟空是真悟空毫毛變的的說法,也不算對。因為毫毛還沒到那個程度,可以跟真悟空有相仿佛的智商。原著中悟空毫毛變出的小猴或者假悟空,都是呆呆愣愣的,只會執(zhí)行最簡單的命令,或者干脆就一動不動。 第三,沒有第三了。比較流行的就這兩個版本,其他的更不值得一駁。 那下面我們就來做數(shù)學題。 這是我畫的一個草圖,不算準確,但基本上可以用來說明問題。 因為這三個地方,全都是悟空和沙僧在跑,沙僧的云路慢,所以我們用沙僧的速度作為基本單位,在這個基礎(chǔ)上算出悟空速度。 原著中說,沙僧從“唐僧所在地”出發(fā),到達“花果山”,再從“花果山”出發(fā),到達“普陀山”,然后再從“普陀山”經(jīng)“花果山”返回“唐僧所在地”,一共用了8個晝夜。而他說如果是悟空來走,“只消一二日,可往回也”。這樣我們就算悟空用2晝夜時間走個來回,則他的速度是沙僧的4倍。 這樣,我們就可以算出悟空從“唐僧所在地”出發(fā),到達“花果山”,再到達“普陀山”,一共用了多長時間——從唐僧所在地到花果山,沙僧用3晝夜,悟空用3/4晝夜;再從花果山到普陀山,沙僧用1晝夜,悟空用1/4晝夜。全部加起來,悟空共用了1晝夜。 沙僧走同樣的路程,一共用了4晝夜,因此比悟空多了3晝夜。因此當沙僧到達普陀山時,已經(jīng)是悟空辦完所有事并到達普陀山的第4天了。恰好與觀音菩薩說的“悟空到此,今已四日”相吻合。 看明白了嗎?不明白也不要緊,我們總結(jié)為一句話,那就是—— 本回故事里悟空第一次被唐僧驅(qū)逐后,并未離開,而是打了唐僧一棒后,搶了包袱行李才回到花果山,他選了猴精假變自己和唐僧、八戒、沙僧等人后,立即趕往普陀山去向觀音訴苦。當他到達普陀山時,沙僧才奉了唐僧之命前往花果山出發(fā)不久,走了大約1個晝夜的時間。而當沙僧又走了3晝夜經(jīng)花果山到達普陀山時,已經(jīng)是悟空待在普陀山的第四天了! 也就是說,打唐僧,搶行李,變猴精,向觀音訴苦的事,根本就不需要兩個悟空來完成,全是真悟空一個人干的!而且他有不在場的證據(jù),觀音可以為他作證! 這就是悟空聰明絕頂?shù)牡胤?,他抓住犯罪學上的漏洞,做了案,又洗白了自己!所謂的真假猴王,不過是悟空一手炮制,假猴王不過是他的一個替代品和傀儡! 以上沙僧和悟空所用的時間都是原著中特地標明了的,是老吳故意留下的線索,不是我杜撰,如果不信,可以去細讀原著。 雖然以上已經(jīng)說得很清楚了,但是你是不是還有很多問號?下面我們就來一一解答: 1.既然假悟空是猴精變的,為什么觀音不知道?觀音其實知道,從悟空找她去訴苦時她就知道了,她專門說“悟空到此,今已四日”,就是已經(jīng)明白了悟空在搗鬼,但她不點破。她不但不點破,而且一直在幫悟空。當真假猴王鬧到如來面前去時,如來一眼就看出了名堂,“正欲道破,忽見南下彩云之間,來了觀音,參拜我佛”。這個關(guān)鍵時刻,觀音來干什么?當然是來暗示如來不要直接點破。所以說觀音全知道,但不說破。 2.既然假悟空是猴精變的,為什么李天王的照妖鏡照不出?你看原著中怎么說的,“天王即取鏡照住,請玉帝同眾神觀看。鏡中乃是兩個孫悟空的影子,金箍、衣服,毫發(fā)不差?!边@照妖鏡估計跟我們今天的熱感應(yīng)和熱成像原理差不多,只能照出大概輪廓。如果是不同物種,自然能照出真假,但既然都是猴子,那能照出什么呢?猴子的影子都是一樣的! 3.既然假悟空是猴精變的,為什么念緊箍咒都喊頭疼?這個更加不消多說,悟空一句話的事:“俺老孫做什么,你就跟著做什么。”誰知道他假頭疼真頭疼?頭又不是你的。 4.既然假悟空是猴精變的,為什么諦聽知道了也不說破?原著里諦聽說了:“當面說出,恐妖精惡發(fā),擾亂寶殿,致令陰府不安?!逼鋵嵤桥挛蚩諓喊l(fā),拆了地府。 5.既然假悟空是猴精變的,哪里來的這么厲害猴精?你千萬不要小瞧了花果山,這是一個藏龍臥虎的地方!如來說的世間有四種猴混世,神通廣大,哪四種?第一是靈明石猴,第二是赤尻馬猴,第三是通臂猿猴,第四是六耳獼猴。靈明石猴世上只有一個,就是悟空;赤尻馬猴和通臂猿猴(又叫通背猿猴),花果山就有四個,被悟空封為“四健將”,當初悟空外出訪道和對抗天庭的時候,他們都起了關(guān)鍵作用。至于六耳獼猴,很可能是如來杜撰的,但悟空選中來假扮自己的猴精,至少也是獼猴中的佼佼者了,各種變化不在話下,跟悟空配合打斗,也一時半會不會露餡,堪稱一個好演員! 悟空搗鬼的目的 悟空搗鬼的目的,很多人都說是為了向觀音、如來耍性子,以撂挑子相威脅,從而讓他們承諾取經(jīng)完成后給自己正果。 這個說得還不夠準確,也沒有真正從悟空的實際需求出發(fā)。悟空當然知道取經(jīng)完成后,自己能夠功成正果,這是觀音、如來早就許諾過了的。他不擔心這個。他現(xiàn)在要爭取的是,在取經(jīng)團隊中提高地位,爭奪領(lǐng)導(dǎo)權(quán)和話語權(quán)。 取經(jīng)團隊中誰的地位最高?唐僧。誰的作用最大?悟空。唐僧地位高而沒有作用,悟空作用大而沒有地位,這是一個不得不解決的矛盾。悟空做過猴王,做過齊天大圣,還曾經(jīng)覬覦玉帝的寶座要做天宮之主,他的領(lǐng)導(dǎo)欲望是很強的,對話語權(quán)的掌控也是捏得死死的。而他做這一切,都是為了贏得尊重,他從小就是一個心高氣傲的人。 但是唐僧的領(lǐng)導(dǎo)地位,是佛教官方賦予的,很難爭奪。于是當故事開頭的時候,悟空打死了幾個毛賊,唐僧撂挑子不愿擔責,又反復(fù)責罵悟空,讓他忍無可忍的時候,悟空就一狠心,搗了一個大鬼——既然我不能不承認你的領(lǐng)導(dǎo)地位,但是我也可以把它當狗屁,我甚至可以把它在操作層面搶過來,讓你成為一個空架子!——這就是原著中反反復(fù)復(fù)在說的,悟空的“二心”。他不跟唐僧一條心了。唐僧是“道”和“禪”和“身”,悟空是心,心與道禪身相脫離,自然就出大問題了。 那后面悟空的目的達成了嗎?他爭奪領(lǐng)導(dǎo)權(quán)和話語權(quán)的情況如何? 悟空的目的是達成了的。你看如來最后配合悟空演完戲,又讓悟空去保唐僧,悟空再發(fā)一遍牢騷,如來道:“你休亂想,切莫放刁。我教觀音送你去,不怕他不收。好生保護他去,那時功成歸極樂,汝亦坐蓮臺?!辈坏層^音去鞏固他的地位,而且再次明確承諾他好好干有肉吃。 觀音心領(lǐng)神會,送悟空去見唐僧后說:“唐僧,前日打你的,乃假行者六耳獼猴也,幸如來知識,已被悟空打死。你今須是收留悟空,一路上魔障未消,須得他保護你,才得到靈山,見佛取經(jīng),再休嗔怪?!比剡殿^道:“謹遵教旨?!?o:p> 所以嚴格意義上說起來,如來、觀音都更喜歡悟空,甚過于喜歡唐僧,或者說,他們本質(zhì)上是不喜歡唐僧的,悟空更合他們的口味。所以悟空放刁撒潑,他們配合;悟空有要求,他們滿足。故事到這里,或許連唐僧也懂了,在取經(jīng)團隊里,悟空的作用最大!所以在后面的章節(jié)中,雖然唐僧也時不時要忍不住表露一下領(lǐng)導(dǎo)權(quán)威,但當意見相左時,大多數(shù)情況已經(jīng)不跟悟空爭了。 被犧牲者和被蒙蔽者 因為六耳獼猴是被如來所正名的,因此在《西游記》世界里,恐怕絕大多數(shù)人都相信這是真的。就好像最具權(quán)威性的官方出來說:打唐僧,搶行李,要獨自去取經(jīng),擾亂天地乾坤的,都是一個叫六耳獼猴的妖精干的,這家伙已經(jīng)被真悟空打死了! 但是按照我們上面解釋的版本,真相就不是這樣的,這中間就有不少被犧牲者和被蒙蔽者。 比如說被犧牲者:假變沙僧的那個猴精,被沙僧打死了,就是一個被犧牲者;假猴王也是花果山的猴精變的,被悟空打死了,也是一個被犧牲者;八戒去花果山取行李,把假唐僧、假八戒打死,這兩個猴子也是被犧牲者;唐僧被悟空打了一棒,差點死了,最后也沒有人讓他打回來,某種意義上也是被犧牲者。 再比如被蒙蔽者: 最將信將疑的是沙僧,他跑了很多路,從西跑到東,從東跑到南,再原路返回,原本是去向悟空興師問罪的,但最后卻發(fā)現(xiàn)原來有個假悟空在搗鬼。其實和悟空一起離開普陀山去花果山時,他就已經(jīng)有些懷疑:“大哥不必這等藏頭露尾,先去安排。待小弟與你一同走?!钡珣岩蓺w懷疑,到了花果山看到的,已經(jīng)是悟空早已安排好的。于是對于最后如來宣布的官方版本,沙僧也是相信的。 最堅信不疑的是八戒,他去花果山打死假唐僧、假八戒,回來又恰好聽到觀音宣讀官方版本,當然沒有任何懷疑。 最冤枉的是唐僧,他這人一向有點愚蠢,也就是對佛教的信仰更像是一種執(zhí)念,認為只要佛祖觀音說的,一定沒有錯,必須要相信。因此他算是最無辜的一個被蒙蔽者了吧,他打也被打了,騙也被騙了,最后卻堅定地相信:真相原來是這樣的! 最不關(guān)心不愿沾邊的是玉帝和天庭:你們佛教取經(jīng)團隊的一次內(nèi)訌,我們熱鬧還不夠看的,管他到底誰真誰假?我們寧愿相信我們照妖鏡里看到的—— “他媽的兩個都是真的!” |
|
來自: 新用戶9029WjYp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