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之窗:看見不可見 ![]() 有句話說得好:“眼睛是心靈的窗戶。”透過這扇窗戶,我們觀察世界,認識生活,形成自己的認知和觀念。然而,眼睛所看到的一切真的是客觀存在的嗎?還是它們只是我們內(nèi)心的反映? 我們的眼睛就像一部照相機,不斷攝取著外界的信息。它拍攝下物體的形狀、顏色、大小,捕捉到人們的喜怒哀樂。這些信息通過神經(jīng)傳遞給大腦,再經(jīng)過大腦的處理和解讀,形成了我們意識中的圖像。然而,這些圖像真的就是事物的本來面目嗎? 要理解眼睛所看到的一切,我們必須認識到一個關(guān)鍵的事實:我們的眼睛并不是客觀的鏡頭,而是主觀的傳感器。我們所看到的一切,都是經(jīng)過我們的心理、情感和經(jīng)驗的濾鏡加工過的。我們的心情、經(jīng)歷、價值觀甚至文化背景都會影響我們看待事物的角度和方式。 ![]() 例如,同樣是一朵花,在不同的人眼中,可能會被賦予不同的意義。在一位悲傷的人眼中,這朵花可能象征著短暫的美麗和無常的生命;而在一位快樂的人眼中,它可能代表著自然的奇跡和生活的美好。此外,我們的眼睛也經(jīng)常受到錯覺的欺騙,比如視錯覺和色彩錯覺等,這些都說明我們的眼睛并不是完全客觀的。 那么,眼睛所看到的一切都是心的呈現(xiàn)嗎?是的,我們可以說,眼睛所看到的一切,無論是表面的現(xiàn)象還是背后的含義,都是我們內(nèi)心的反映。心的呈現(xiàn)不僅是我們對世界的理解,更是我們自己內(nèi)心世界的一面鏡子。通過這面鏡子,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認識自己,從而更好地掌控自己的生活。 你的心什么樣,你的外部世界就呈現(xiàn)什么樣,因而,自己的世界,一切唯心所造,而每個人眼里的世界都不一樣。佛的觀點是這世界一切如夢幻泡影,根本不存在,世界本就是無我,因起心動念而有了這世界,也才有了我。 ![]() 昨晚在冥想中放空自己,讓自己處在虛空中,頓覺一股能量從陰竅上行到頭頂,我在宇宙中,宇宙與我合一,原來,我也可以瞬間是佛,因為每個人本自具足,本來都是那個虛無,我們只是因起心動念,好奇來世界上走一回,來來回回的折騰了無數(shù)個輪回,我似乎已經(jīng)瞥到了我的本來面目,我本來家的那個方向。放下,解脫,我就是那個空,又可以生任何東西的那個東西,我的心,就是我所看到的一切,山川,河流,大地,那些我所走過的路,我所經(jīng)歷的一切,我的悲傷,我的喜悅,我所有的文章,那些,是我的心,因緣具足的產(chǎn)物,終于,看到了自己的心。 ![]() 因而,生活在世界中,不住在任何一件事上,無論是好的還是不好的,因為,那都是自己心的顯現(xiàn)。而唯有讓心住在正知正見中,讓心時時處在正等正覺中,也才能獲得般若智慧,那才是人間的大智慧。 眼睛所看到的一切并非完全客觀的存在,而是經(jīng)過我們內(nèi)心的解讀和加工。這并不意味著我們可以忽視現(xiàn)實,而是要意識到我們所看到的一切都是我們自己內(nèi)心的反映。通過觀察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我們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自己和世界,從而更好地面對生活的挑戰(zhàn)。 有句哲言:“在世界上的一切中,你最不了解的是你自己。”這句話提醒我們,要真正認識世界,首先要了解自己。那就要向內(nèi)求,慢慢知道自己是誰,我來這世界為了什么?只有當我們真正了解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才能真正看清事物的真相,從而過上更加真實、更加美好的生活。 ![]() 2023/9/15早晨寫在杭州 (Al畫制作:燦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