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和電影不同,人生辛苦多了。如果你不出去走走,你就會以為這就是全世界。 臥室里傳來一陣響動,小男孩循聲走過去,透過門縫,他看到自己的父親正在毆打母親,父親的手上包著毛巾,一下一下?lián)舸蛟谀赣H身上,完全不顧母親的哭喊,還得意洋洋地告訴小男孩,以后女人不聽話,就得把她打聽話! 此刻女兒也走了進來,作為母親的本能是不想讓孩子見識到這些暴力的畫面,聲嘶力竭地哀求讓孩子們出去??藓奥曧懗闪艘黄?/p> 也是在一次施暴之后,陳均抓起徐敏甩在了床上,嘴里還念叨著“再生個孩子就好了”企圖用孩子來捆綁作為母親的徐敏,把她牢牢控制在自己的身邊。 面對家暴男的尋歡,徐敏臉上是冷漠與絕望。 她的不反抗,恰恰是滋生暴力的溫床。 這是電影《我經過風暴》中的片段,那些關于家暴的畫面,表現(xiàn)得極其克制又隱蔽。 被家暴長達三年的徐敏,也曾報警,但是驗傷從未達到輕傷級別,因為她的丈夫是高知,懂醫(yī),下手又知輕重,用毛巾包裹看不出皮外傷。 看完電影《我經過風暴》內心久久不能平靜,那種撲面而來的窒息感包裹著我,讓我有些喘不過氣來。 影片中徐敏(佟麗婭飾)可以算得上是一個精英人士,她有自己的事業(yè),有不錯的學歷和社會關系,她有獨立的認知和思想,還有一雙可愛的兒女,不管從哪個方面看,她都是幸福的。 但是即便是像她這樣的精英人士,也會遭遇家暴,也會在提出離婚之后遭遇重重困難,在人人勸和的環(huán)境中孤立無援。 現(xiàn)實中很多人都不具備徐敏這樣的條件,也沒有徐敏那種堅定地想解脫的決心,她們的遭遇會更加悲慘,也會更加無助。所以影片的海報中有一句話是“如有雷同,不是巧合。” 這句話的力量似有千鈞重,我們在影片中看到的那些殘暴的畫面,我們看著揪心的經歷,正是很多人的曾經遭遇和現(xiàn)在正在經歷的人生。 01 陳均是罪魁禍首 影片中的陳均是很可惡的,但是他的可惡并不是表現(xiàn)在表面,在人前,他是溫文爾雅,彬彬有禮的,他的工作也很體面,在老師和同事中的口碑也非常不錯。 在跟徐敏的律師相處的時候,也會表現(xiàn)得體貼周到,以至于讓律師都覺得他是個不錯的人,徐敏倒是有些小題大做了。 他是一個善于偽裝的人。而恰恰是這種人,才更加恐怖。 那些一眼就能看穿的壞人,我們還能夠有所防范,但是這種,看上去是個老好人的人,我們才防不勝防。 有一個細思極恐的細節(jié)是,他打徐敏的時候,都是用毛巾包裹著打的,因為這樣看不出被打的痕跡,因為他是學醫(yī)的,所以能夠招招避開要害部位,只是給予徐敏以沉重的打擊。不斷折磨她的身體,也摧毀她的自尊,讓她能夠真正地服從,服從他那變態(tài)的控制欲。 有時候流氓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流氓有文化。說的就是陳均這類人,他們看上去人畜無害,實則內心黑暗深沉。 你永遠猜不透他們內心的真實想法,也永遠不知道他們會做出多狠絕的事情來。 為了把徐敏繼續(xù)留在身邊,他跟蹤、逼問、甚至不惜以孩子作要挾,去戳徐敏的軟肋。孩子出事之后,他不反思自己的疏忽和過錯,反而是指責徐敏,非要拆散這個家,才會讓孩子受到傷害。 在他們的世界里,錯的永遠是別人,而不是自己。 所以在他又一次施暴之后,徐敏忍無可忍,用石頭砸死了他。 02 漠視是幫兇 陳均固然可惡,但是更可惡的是那些明知徐敏遭遇痛苦卻還不以為然和稀泥的人。 在我看來,是他們的冷漠無情和漠視,讓徐敏陷入一種孤立無援的境地,才會導致最后悲劇的發(fā)生。 他們其實是幫兇。 在徐敏提出離婚之后,陳均找來了一大家子人,還找來了介紹人從中說和。 介紹人搬出了那句“寧拆十座廟,不拆一樁婚”的老話來勸。還說夫妻之間打打鬧鬧是很正常的事情,沒有必要鬧得人盡皆知。 而徐敏的母親則是勸說她“忍忍就過去了”,徐敏的婆婆自己本身就是家暴的受害者,卻在無形之中也成為了家暴的施虐者,她還在法庭上質問徐敏“為什么就不能再忍忍?!?/p> 從她手上的煙疤就可以知道,她曾經經歷了怎樣的痛苦,她的處理方式則是忍,殊不知在這樣的隱忍之下并沒有獲得更好的結果,而是讓自己的兒子也成為了家暴的施虐者,并為此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她自己明明也是受害者,卻讓徐敏繼續(xù)隱忍,成為新的受害者。像徐敏婆婆這樣的絕不是個例,也許正是我們身邊正在發(fā)生的事實。 還有那個律師帶著徐敏去調解時,那個調解員見怪不怪的樣子和漫不經心的態(tài)度,也是壓在徐敏身上的一根稻草。 她話里話外還在責怪徐敏難道真的想把自己的丈夫送進去嗎? 她根本就沒有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言外之意還是讓徐敏息事寧人。 這不由得讓我想起那個成都的謝女士,結婚兩年,被丈夫家暴16次,最后一次導致謝女士多處內臟受傷,需要終身掛著糞袋生活。 可能有人會問在遭遇到家暴的時候,謝女士沒有想到過求助,沒有想過逃跑嗎? 她有,她曾經求助過婦聯(lián),也曾經多次向社區(qū)、派出所、法院、民政局求助過,但是都沒有結果。 多心寒,又有多無助,在她差點被打死之前,她都沒有等到有人來施以援手。 或許,但凡有人來管這個事情,結局就會不一樣了。 03 真正的現(xiàn)實更扎心 “到底怎么樣才能認清一個人?” “到底怎么樣才敢和一個人結婚?” 這是來自影片中主導徐敏案件的律師的發(fā)問,同時也是對現(xiàn)實的扣問。 這樣的影片能夠真正激起人們內心的恐懼,是因為它與現(xiàn)實的距離近在咫尺,我們時刻都處在生活之中,我們的生活與親人之間的聯(lián)結足夠緊密。 所以來自身邊至親之人的傷害會讓我們感覺到無所適從,如果連最溫馨的家也都變成了傷害的發(fā)源地,那我們還能去哪里尋求安全感? 據(jù)說影片取材自上百起真實家暴案件,比起電影本身,影片最后的那些家暴親歷者的采訪更讓人毛骨悚然。 她們在看似平淡的敘述中,其實早就已經經歷了身體的諸多折磨和內心的千瘡百孔。 她們不過都是平凡人,她們除了家暴受害者之外,還有多重身份,她們也曾經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她們本不該被如此對待,她們本該擁有幸福而美好的人生。 她們也曾經擁有過幸福和美好的時刻,只是她們都沒有想到,命運會把她們帶進另外一個萬劫不復的境地。 她們當然不會想到,婚禮上那些漫天飄灑的花瓣會變成鋪面蓋地落在她們身上的拳頭,她們也不會想到婚禮上那明媚的笑容會變成絕望的掙扎,她們想不到曾經伴侶的細心和體貼會成為困住她們的囚籠。她們更加想不到的是自己無辜的孩子會成為她們苦難的見證和羈絆。 她們的遭遇讓人心疼,也讓人揪心,只是希望生活能夠善待她們,不要讓類似的遭遇重演。 也希望那些正在經歷家暴的人能夠勇敢地走出黑暗去追尋自己新的人生。 真實的現(xiàn)實往往比電影本身更加讓人震撼,也更加殘酷。 回顧今年暑期檔的電影,都是扎根與現(xiàn)實,直擊現(xiàn)實的現(xiàn)象級爆款,看完《消失的她》主打的是一個不想結婚,看完《八角籠中》讓人直呼不想養(yǎng)孩子,看完《孤擲一注》大家一致同意不要相信閨蜜。而看完《我經過風暴》則是徹底死心了。今年的電影主打一個不婚不育呀! 不過我們也要看到的是,電影直擊現(xiàn)實,雖然不能讓那些施暴者就此收手,也不能讓那些處于風暴中心的人脫離苦海,但是我們可以提升自己識人的眼光,也可以擁有擺脫痛苦的勇氣。 社會的關注,讓“家暴”不再變成“家丑不可外揚”的丑事,而是“故意傷害”!有人關注,有人過問,有人處理,處于風暴中心的人不再孤立無援。 我們的社會也應該對受害者更寬容一些,不要隨意給人貼標簽,下定義,在不知全貌之前不予評判,讓他們能夠掙脫世俗的束縛,勇敢去追求屬于自己的人生。 我想,這才是電影的現(xiàn)實意義之所在。 正如電影《孤注一擲》所宣傳的那樣,“多一人觀影,就少一人被騙”。也希望大家能夠勇敢地去觀看《我經過風暴》,“多一人看見,就少一人挨打”! 點亮【在看】,愿我們多一份看見,多一份悲憫,也多一份寬容,讓這個世界少一份傷痛,少一份暴力,少一份罪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