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汗和盜汗是臨床常見癥狀,可以單獨存在,也可能是某種疾病的一種癥狀。在臨床上要根據(jù)患者實際情況給予辯證論治,合理用藥。 ★固表育陰湯 黃芪30克,黃精30克,當歸12克,知母9克,干生地12克,地骨皮10克,生龍骨30克,生牡蠣30克,浮小麥30克,玄參30克,麥冬10克,炙甘草12克。 ★山萸肉25克,白術(shù)25克,生龍骨50克,生牡蠣50克,水煎服,日一劑,早晚溫服。主治自汗不止。 ★斂汗方 (張學禮): 山茱萸30克,覆盆子15克,酸棗仁15克,炒酸棗仁15克,浮小麥60克,水煎服,日一劑,早晚溫服。功能安神定志、收斂止汗,主治心腎不交之虛汗、盜汗。 ★牡蠣散 (陳師文): 黃芪、麻黃根、牡蠣、浮小麥各30克,上藥共為粗末,每服9克,水煎服,日服2—3次,原與小麥同煎服,亦作湯劑,或劑量減半,水煎服。功能固表斂汗,主治體虛、衛(wèi)外不固引起的自汗、盜汗。 ★黃芪固衛(wèi)散 (劉韻遠): 生黃芪60克,煅龍骨60克,生牡蠣60克,浮小麥60克,五味子10克,生甘草10克,上藥用砂鍋炒微黃,共研極細面。每次服1—2克,日服2—3次,連續(xù)服用3個月為1個療程(服1周即開始見效)。劉氏黃芪固衛(wèi)散,專治自汗與盜汗,龍牡黃芪浮小麥,五味甘草炒黃研。功能益氣固衛(wèi)止汗,主治小兒自汗盜汗。 ★益氣固表湯 (張夢儂): 生黃芪10克,白術(shù)10克,炙甘草10克,熟附片10克,桂枝5克,炒白芍10克,當歸10克,防風10克,玉竹10克,生姜3片,紅棗5枚,水煎服,日一劑,早晚溫服。功能扶陽益氣、固表止汗,主治自汗,癥見白日汗常自出,入夜熟睡則汗自止,異常畏寒,雖在盛夏,亦不去衣,甚則閉戶塞牖,尤以汗出之后,惡寒更甚。 ★甘麥大棗湯:浮小麥30—60克,紅棗10枚,甘草10克,水煎服,日一劑,早晚溫服。(臟躁癥 〈更年期〉及神經(jīng)衰弱引發(fā)的多汗、自汗) ★加味生脈散 組成:生地、黨參、麥冬、大棗各18克,炙甘草6克,地骨皮16克,五味子12克,煅龍骨、煅牡蠣各30克。 功能:益氣止汗。 ★烏梅大棗湯 制法:烏梅10克,生黃芪20克,大棗10克,用涼水洗凈浸泡半日,武火燒開,文火慢煮約半小時以上,最后濃煎約100毫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