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試錯的初衷,是想要解決自己遇到的一些問題。 試錯的結(jié)果,原本就是兩種,一種是知道自己錯了,今后不再犯同樣的錯誤。另一種是不知道自己錯了,下次繼續(xù)犯著同樣的錯誤。 但是,很多人卻硬是造出了第三種結(jié)果:明明知道自己錯了,下次卻依舊在犯著同樣的錯誤。 比如這兩天的搶鹽風(fēng)潮。
今天是8月26日,小日本開閘放水的第3天。 在這幾天里,國內(nèi)的有些地方刮起了“搶鹽風(fēng)”,把超市里的鹽搶購一空。有些地方?jīng)]有刮起搶鹽風(fēng),但購買食鹽的消費者也是明顯增多。就連一些網(wǎng)店的食用鹽,也一度顯示缺貨了…… 參與搶鹽的,可不光是老頭老太太,各個年齡段的都有。
我不知道運城有沒有刮起這股搶鹽風(fēng),但我估計肯定有一些人會在進超市購物的同時,多買上幾袋子鹽的。 昨天早上出去買菜時,那個胖大叔就好心地勸我:買上兩袋鹽放家里,又不會壞。咱不是鹽斷貨,就是擔(dān)心漲價。 我嘴里“嗯嗯嗯”地應(yīng)著,但并沒有聽從他的“忠告”,家里一直存著兩袋鹽的。
不記得自己做飯幾年了,但我記得,前些年自己一直是把鹽吃得一點沒有了,才到小超市里去買的,但也只是一袋。 三年前開始,家里的鹽一直保持著“三袋同存”的水平,吃完一袋就補充一袋。中間遇到幾次囤鹽囤菜風(fēng)潮,我都沒參與過。 有點好笑的是,我至今沒弄清楚鹽的價格,因為我每回買鹽,都是到超市買其它東西時,順手捎上一袋的,結(jié)帳也是一起的,從來沒看過價格。
搶購者的心理可以理解,就是每次遇到未知的風(fēng)險,就會通過搶購一些東西,來獲得一些安全感。 但也有些人,純粹就是去湊熱鬧了,看到別人在搶購,自己不搶上一些的話,豈不是太虧了。
當(dāng)然,也有被逼參與的,不是被父母逼著去搶鹽,就是被老婆罵著去的。 昨晚,就有同城的朋友私下里跟我吐槽:今天被老媽煩得不行,不得不專門出去買了五袋鹽,加上老婆買的那些,家里一下子囤了十幾袋鹽,都能吃到后年了。你要的話就到我這拿…… 哈哈哈,把我逗得不行,我才不去呢,走路太遠,坐公交車不能直達,打的又不夠車錢,建議他再買些蘿卜黃瓜什么的,直接腌咸菜得了。
今天早上,又看到木槿姐的最新文章,也提到了搶鹽的事兒。她解釋說這是一種試錯,任何人都難免的。 我給她留言說:不管身在人生的哪個階段,都允許試錯的,但我鄙視那些重復(fù)試同一種錯的。 比如說,明知道搶鹽是一種錯誤,還不止一次參與的。
2023.8.26于山西運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