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王羲之,大家耳熟能詳。但對其背后的家族可能知之甚少。他的家族號稱千古第一豪門:瑯琊王氏。
《二十四史》記載,瑯琊王氏,人才輩出,35個宰相,36個駙馬,36個皇后,186位文化名人……
瑯琊王氏,興盛千百年,得益于王家家規(guī):“言宜慢,心宜善。”
01
言宜慢
清朝時,有個人叫韓四,人送外號“大善人”。
他家境寬裕厚實,樂善好施,經常接濟窮人,救助災民。
一年冬天,鬧了災荒,很多災民到處流浪,聚集在城外。
他吩咐仆人準備好吃食和衣服,急忙出城給災民施粥送衣。
出了城門,見到一青年,正佝僂著背,瑟瑟發(fā)抖。
他情不自禁大聲喊道:駝背人,快過來,給你衣服。
青年看了看他,沒有回音,繼續(xù)往前趕路。
韓四急忙追上去,又提高嗓門,快言快語:你都快凍死了,白給你衣服你也不要?
青年盯著他說:我就是凍死了,也不要你的衣服。
韓四看著青年遠去的發(fā)著抖的背影,這才意識到,自己雖一番好意,但沒有經過思考脫口而出的一句“駝背人”,戳中他人痛處,后面的話聽起來更像是施舍一般,沒有顧慮到青年感受。
粥要慢熬,茶要慢品,話要慢說。
說話太快,不加思考,說出去的話反而變了味道,想要助人,反而害人。
生活中,很多誤解,都是口快惹的禍。
明明好心,卻詞不達意,傷了別人。
真正有智慧的人,懂得三思而后言。
古人云:“貴人語遲?!?/span>
說話前,先捋清思路,要說的話,在舌頭上打個轉,捫心自問,這句話合適嗎?
與其急不可耐,搶著說話,不如慢慢說話,從容不迫。
02
心宜善
《列仙全傳》中有這樣一個關于唐代醫(yī)學家孫思邈的故事。
有一次,孫思邈外出看到一個村民在追打一條小青蛇。
只見小青蛇遍體鱗傷,血流不止。他快步向前,把自己外衣送給村民作為交換,救下了小青蛇,還給它敷了傷藥,放它而去。
一周后,一位白衣青年求見孫思邈,青年進門后,也不報姓名,見面就拜:“恩人啊,謝謝您救了我弟弟。”
孫思邈一頭霧水,追問緣由。青年說,到我家里您自然就明白了。
青年把他帶進了一處寬敞院落,一位雍容華貴的婦人招手叫來一個少年,告訴孫思邈,這就是他一周前救助的小青蛇。
婦人拿出各種珍寶讓孫思邈挑選,孫思邈都婉拒了。
于是,婦人便又叫兒子取來《龍宮奇方三十首》《玉笈三十六方》給他,并對他說,面對金銀珠寶你不動心,那就送給你兩本醫(yī)書,去濟世救人吧。
孫思邈接過兩本醫(yī)書,甚是歡喜,日夜研習,醫(yī)術愈加精妙。這些秘方助力他編著《千金要方》,代代相傳。
當然故事做不得真,但行醫(yī)當以仁慈為本是真,為人心宜善也是真。
一生中所有的好運,皆源于你積攢的善良。
須知,為別人點燈,也照亮自己的路。
曾子說:“人而好善,福雖未至,禍其遠矣。”
心善之人,至少可以遠離禍端,這就足矣。
俗話說:“言不在多,行事貴善?!?/span>
遇事,謹言慎行,才是上策;
做人,心存善良,才是良方。
慢言、心善,是幸福人生的兩大法寶。
愿你,余生做一個通透的人:言要慢,心要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