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是什么?功名利祿?花天酒地?還是柴米油鹽?這是一個物欲橫流、人心浮躁的時代,人們逐漸淪為流水線上的掙錢機(jī)器,本想成為生活的主人,最后卻成了金錢的奴隸。我們一生都在追求通俗意義上的快樂,但什么才是真正的快樂? 莊子在2000多年前就已經(jīng)告訴了我們答案?!肚f子·至樂》提出“至樂無樂”滿足內(nèi)心的精神需求,尋求自我的安適,才是真正的快樂。人生在世,保持自然的生活方式、淡然看待世俗名利物欲、心懷看透悲歡離合的曠達(dá)超然,便能得到真正的快樂。 心游萬物,平凡中感悟不平凡 生活中從來不缺少快樂,缺的只是一顆善于發(fā)現(xiàn)快樂的心。有一次,莊子與好友惠子在濠水橋上散步。看到水中的魚,莊子有感而發(fā)道:“魚在水中從容悠閑地游玩,這是魚的快樂啊!”惠子卻懟道:“你又不是魚,你怎么知道它快樂?”莊子也不甘示弱:“你也不是我啊,你又怎知我不懂魚的快樂!”惠子繼續(xù)懟道:“我不是你,當(dāng)然不知道你的想法!但你不是魚,那么你也不知道魚的快樂,這就無可辯駁了!” 莊子笑著不緊不慢地說道:“別急,咱再從頭縷一縷!你看,其實(shí)你說'你怎么知道魚快樂’這話時,就已經(jīng)默認(rèn)了我知道魚快樂才來問我的,我現(xiàn)在可以告訴你,我是在橋上知道的!”這就是著名的“子非魚,焉知魚之樂”的故事。 從這場辯論可以看出他們二人不同的生活志趣?;葑拥乃伎祭硇?,而莊子則是感性的:我在橋上散步時很快樂,而水中的魚就像此時的我一樣,所以魚也是快樂的。從“無趣”的微小事物中看到生活的情趣,這就是莊子的“心游萬物”。莊子筆下的世界總是意象繁華,人生、宇宙之于莊子,都可放浪形骸、傲慢逍遙。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莊子在《逍遙游》中寫到一只不甘寂寞的北海大魚,化身為鵬,激起三千里浪花,扶搖直上九萬里云霄,只為了去外面的世界看一看;莊子做夢自己變成了一只悠然自得、翩翩飛舞的蝴蝶,夢醒之后,卻傻傻的分不清自己究竟是蝴蝶還是莊周。相比先秦諸子削尖腦袋想進(jìn)入統(tǒng)治者階級,莊子卻寄情于身邊的小事,從中收獲樂趣、感悟道理。 于是,莊子看到螳螂伸臂,便有了“螳臂當(dāng)車”,提醒世人莫要不自量力;看到井中之蛙,便有了“坐井觀天”,告訴人們不要像井底之蛙,目光短淺;看到古樹因不成材而避免被砍伐,便有了“無用之用,方為大用”,意在“不為無用之事,何以度有涯之生”;看到兩條魚在干涸中的艱難求生,便有了“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啟發(fā)世人情到深處,放棄執(zhí)著才是真正的豁達(dá)。莊子用這些寓言故事告訴我們,從最平凡的小事物中發(fā)現(xiàn)不平凡的情趣和智慧就能得到真正的快樂。簡單而自然,本身就是一種快樂。 大知閑閑,盡享心靈之樂 同為道家一脈,莊子的人生理想與前輩老子是有區(qū)別的。老子內(nèi)斂克制,莊子卻傲慢逍遙。在那個禮崩樂壞、戰(zhàn)火紛飛的時代,世人皆為功名利祿折腰,莊子卻視名利如糞土,隱居村野,樂得自在。楚威王想請莊子出山,于是派了兩位大臣去請莊子。 他們找到正在濮水垂釣的莊子,將來意說明,見莊子持竿不顧,還以為這是莊子的考驗(yàn),就執(zhí)著地等在一邊。莊子見他們不走,便淡然地說道:“我聽說楚國有一只神龜,死時已經(jīng)三千歲了。楚王把它放在寶箱珍藏,還以錦緞覆蓋,供奉在廟堂之上。我想問你們二位,若你們是那只神龜,是希望死后留骨而貴,還是寧愿繼續(xù)活著在泥水中玩耍呢?”“當(dāng)然是繼續(xù)活著在泥水里玩耍啊!”兩位大臣回答。莊子點(diǎn)點(diǎn)頭,說:“這就對了,你們回去吧,我還要繼續(xù)在泥水里玩耍呢!” 這是《莊子》“曳尾涂中”的故事。這就是莊子,冷眼不問名利,寧肯逍遙鄉(xiāng)野,也不肯接受高官厚祿。他從物欲的奴役中跳出,探索精神世界的自由和廣博。聞一多說過:“中國人的文化上永遠(yuǎn)留著莊子的烙??!”中國文學(xué)的源流,從莊子而出,綿延幾千年。這些讀懂了莊子的文人,他們的人生也如莊子一樣精彩而快樂。 蘇軾的“一蓑煙雨任平生”,隨遇而安,無往不快,他說:此心安處是吾鄉(xiāng);陶淵明的結(jié)廬人境,采菊東籬,在兵荒馬亂、政權(quán)更迭的亂世,守住自己的一方凈土;嵇康的竹林放歌,耿介一世,不屑于沽名釣譽(yù),留下廣陵絕響,奏響生命韻律;李白的酒入豪腸,自由不羈,“詩成泣鬼神”,吟出半個盛唐。 《莊子齊物》有句名言叫“大知閑閑,小知間間”。說的是擁有大智慧的人廣博豁達(dá),超然于物;而擁有小聰明的人則斤斤計較,蠅營狗茍。人被拋之于世已是無法改變的事實(shí),短暫且有限的生命里,盲目地追求世間浮華并不能達(dá)到內(nèi)心真正的愉悅,唯有拋棄現(xiàn)實(shí)世界利益權(quán)貴的“小聰明”,轉(zhuǎn)而追求精神世界曠達(dá)超然的“大智慧”,才能活得自由瀟灑,獲得真正的快樂。 ![]() 超然曠達(dá),活出瀟灑人生 莊子的妻子死了,惠子前往表示吊唁。卻看到莊子卻坐在地上,一邊敲打著瓦缶一邊唱歌?;葑託鈶嵉爻庳?zé)他的無情。莊子解釋說:“這個人她初死之時,我怎么能不感慨傷心呢!然而仔細(xì)想想,人你的一生就像四季回轉(zhuǎn),我的妻子只是離開了這間陋室,去天地之間逍遙快活去了,而我卻還在這里哭哭啼啼的,不通曉天命,豈不是太沒道理了,所以也就停止了哭泣?!边@就是莊子“鼓盆而歌”的典故。 ![]() 莊子唱歌,并非無情,而是在用樂觀豁達(dá)的精神面對生老病死,悲歡離合。正如泰戈爾所言:生活以痛吻我,我要報之以歌。莊子逍遙一生,在臨死之際依然幽默曠達(dá)。在他將死時,弟子們商議著為師父進(jìn)行厚葬。聽到弟子們議論的莊子回光返照般地坐起,說:“你們是應(yīng)該厚葬我,就讓天地作為我的棺槨,日月星辰作為陪葬品。這樣的話,世間萬物都能為我送葬,還有什么樣的葬禮比這更風(fēng)光!”不得不說,面對生死有如此的瀟灑與豪邁,人間能得幾回聞! ![]() 所謂“千古艱難唯一死”,如果連這一點(diǎn)都能看透的話,人生還能有什么困難呢?生死齊一,齊一生死,面對短暫易逝的生命,我們不學(xué)曹孟德“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嘆息,也不仿蘇東坡“人生如夢”的無奈,更不能有看破紅塵的消極頹唐。面對生命,要有看透生死的勇氣。生命易朽,但是對生的激情是永存的。一個人只有看透了生死的意義,看清了生命的價值,才能順應(yīng)自然,重生樂生。而一旦感受到生命的可貴和生活的可愛,人自然就會豁達(dá)和超脫起來,活得灑脫又快樂。 ![]() 縱觀莊子一生,不為入世而混跡人世,而是對俗世隨順遷就,知世故而不世故,這是莊子的“游世”思想。我們常常不快樂,是因?yàn)檫^于倚重外物和環(huán)境。人心隨著年齡、閱歷的增長越來越復(fù)雜,但快樂其實(shí)十分簡單。作為普通人的我們,踏實(shí)地走好人生每一步,活在當(dāng)下,樂在當(dāng)下,熱愛自己本來擁有的一切,去除“唯物質(zhì)享樂”的腐朽觀念,以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不讓世俗功利蒙蔽你的心靈,淡然面對得失,坦然接受成敗,才能超脫物我,找到快樂的真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