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已有近110年歷史的博物館,號稱“西南地區(qū)建立最早、中國第一家綜合性大學博物館”,歷時4年重建,新館和舊館有何不同?里面收藏了哪些寶貝?如何講好四川乃至整個西南的故事?UP君這就帶你去一探究竟。 ![]() ![]() ![]() ![]() ▍四川大學博物館新館 ![]() 2019年(四川大學建校123周年)8月10日,川大博物館老館閉館;9月29日,四川大學博物館群項目正式開工。該項目為成都市與四川大學共建,規(guī)劃范圍為川學望江校區(qū)東門片區(qū),主要建設內容為“四區(qū)一帶”開放型市校共享公共文化空間。 ![]() ![]() 更智慧了 新館借助高科技手段搭建數字博物館,新的數字技術和展示形式相結合,突破實體博物館在時間、空間與觀眾互動的內在局限。 ![]() ▍新館內部空間高大通透,簡單點說就是逛起不累 據中建西南院總建筑師、項目設計總負責人劉藝(他也是天府藝術公園的總設計師)介紹,新館從老川大歷史建筑中提取傳統(tǒng)中式元素,運用現代手法抽象地融入新建筑的設計語言之中。川大紅檐青磚的建筑印象,在新博物館外立面以現代材料重新詮釋,這既是對學校百年人文底蘊的形象化昭顯,也寓意著對學校百年歷史文化的傳承與弘揚。 ![]() ▍歇山坡屋頂和飛檐等傳統(tǒng)中式元素以現代手法抽象再現 在UP君看來,新館最精妙的設計是沿錦江立面的超大玻璃景窗,形成一道連通博物館與河流的“錦繡華窗”,內部是串聯(lián)各展廳的觀景廊道,臨窗遠眺、步移景異,古老與現代融為一體,非常迷人。 ![]() ▍新館內部臨錦江的觀景廊道 ![]() 本次亮相的新館基本陳列以“西南天地、云匯大川”為主題,由自然篇、考古篇、民俗篇、民族篇四個展廳構成,另有自然專題展和藝術專題展,引領觀眾走進一幅中國西南的“深度地圖”。 ![]() ▍基本陳列自然篇展廳入口 劇烈的地質運動造就了大西南的奇山異水和豐富的生物多樣性,也孕育出了瑰麗燦爛的文明,根植于此的數千年人類文明,在以億為單位的地質年齡面前不過短短一瞬,想到這里,是不是會感慨萬分? ![]() ▍川西沃野創(chuàng)造出傳統(tǒng)農耕文明的巔峰 商代大石璧 1934年,新任華大博物館館長葛維漢受邀到廣漢現場進行考古發(fā)掘,這是三星堆歷史上第一次考古發(fā)掘,也是西南歷史上第一次考古發(fā)掘,僅僅十天之內,就出土了玉器、石器、陶器等文物600余件,轟動中外考古界。葛維漢也因此提出了“廣漢文化”論,學者猜想這里很可能是古蜀國的一個中心都邑,“沉睡三千年,一醒驚天下”的三星堆由此緣起。 ![]() ▍葛維漢廣漢發(fā)掘日記手稿 這五塊大石頭,現在被認定為祭祀石質禮器文物——商代石璧,是三星堆出土的青銅器、玉器之外重要的祭祀用品之一,與青銅大立人、青銅縱目面具、黃金權杖齊名的國之重器,現在它們就靜靜地躺在川大博物館新館內,接受著三千年之后的人們好奇的目光。 ![]() ▍商代石璧 ![]() ![]() ▍三星堆出土的玉琮 東方維納斯 第二件鎮(zhèn)館之寶,是一尊斷臂菩薩像,被郭沫若譽為“中國維納斯”,出土于邛崍龍興寺遺址。 ![]() ▍唐斷臂菩薩像 斷臂菩薩像是目前存世少見的唐代單體菩薩立像,通高1.98米,面容端莊、服飾華麗,雖然斷了雙臂,褪了顏色,但是寶冠、發(fā)髻、瓔珞、衣紋等至今仍十分細膩,不由令人催生無限遐思。 ![]() ![]() ▍龍興寺出土的其他石刻造像 兩件鎮(zhèn)館之寶都與石頭有關,側面也印證四川地區(qū)悠久的石刻文化。新館內展出了大量漢墓畫像磚、畫像石、小型石刻,一幅幅鮮活的漢代市井生活畫像躍然“石”上。 ![]() ![]() ![]() ![]() ![]() ![]() ▍漢墓出土的搖錢樹殘片 百年大紅花轎 新館二樓民俗廳內,一整套大紅花轎和迎親儀仗非常扯眼球。這套婚嫁行頭來自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成都鴻發(fā)轎行,再現了清末民初成都人婚嫁的喜慶場景。鴻發(fā)號位于現在的草市街,出租娶親需要的一切物品:開路的儀仗、迎新的花轎、吹打的鼓樂,甚至新人的鳳冠霞帔、鞋履玉帶等等。據測算,整個儀仗隊一共需要20多人,當時要租用這一整套儀仗迎娶新娘,費用相當于今天上萬元人民幣。 ![]() ▍整套婚嫁依仗 ![]() ![]() ▍清代蜀繡三國人物巨幅堂彩,古時大戶人家在婚嫁這樣的喜慶日子用以裝飾拜堂成親的“堂”的大門,也就是常說的張燈“結彩” 民俗廳還再現了一座位于東大街的老茶館——李錦倫茶鋪。中國最早的茶館就起源于四川,清末成都街巷計516條,而茶館即有454家,幾乎每條街巷都有一座茶館?,F在成都的茶館上萬家,和咖啡店、酒吧和諧共處,形成了成都獨特的城市風格。 ![]() ![]() ▍老茶館里的老虎灶,注意左下角的廣告牌“河水香茶” 民俗廳還收藏了大量皮影,來自上世紀30年代成都著名的燈影班“春樂圖”。BTW,要是現場有皮影戲表演就更好了,一定大受孩子們歡迎~ ![]() ▍川大博物館收藏了2000多件皮影作品 時隔79年重見天日 四大鎮(zhèn)館之寶說了三件,還有一件位于新館四樓的書畫館,深藏不露大半個世紀的作品——元代黃公望、王蒙合作《山水圖》?? ![]() ▍元·黃公望/王蒙合作《山水圖》。圖據@四川大學博物館 黃公望、王蒙是“元四家”中影響最大的兩位,前者的代表作《富春山居圖》是國寶級畫作,分藏于浙江博物館和臺北故宮博物館,2011年的合展轟動世界,被專家評估價值500億!王蒙的《稚川移居圖》在北京保利2011春拍夜場以4.025億元人民幣成交,創(chuàng)下迄今為止拍賣市場上古代書畫作品第二高價。 ![]() ▍《山水圖》賞析 《山水圖》背面是張大千巨幅作品《黃山松云圖》,畫高約3.6米、寬1.35米,張大千盛年所作,氣勢磅礴實屬難得。 ![]() ▍《黃山松云圖》前圍滿了觀眾 ![]() 比如這個大熊貓頭骨標本,“滾滾”看過很多,但是它的頭骨你應該是第一次看到?? 旁邊還有詳細的說明?? 比如邛窯和琉璃場古窯(沒錯,就是現今東2.5環(huán)外的那個琉璃場)出土的這些彩陶擺件,古樸拙趣,說實話秒殺如今眾多文創(chuàng)產品?? 還有這些靈巧精美的各式窗格?? 苗族傳統(tǒng)服飾,現在來看仍然非常時尚?? 彝族銀制“小鳥”,濃濃的機械朋克風?? 相比UP君逛過的其他博物館,川大博物館新館還有大量互動裝置,通過多媒體手段進一步拉近了觀眾與歷史的距離,大人小孩也都玩得不亦樂乎~ ![]() ![]() ![]() ![]() ▍傳統(tǒng)紋飾臨摹,不知不覺間就培養(yǎng)起了一份興趣和熱愛 在新館的走廊上,故宮博物院、國家博物館、三星堆博物館和各省省博都擺出了臨時展位,展出自己的文創(chuàng)產品(可惜只展不售)。這么多博物館來站臺,面子是給足了啊~ ![]() ![]() 前文說過,本次亮相的川大博物館新館,只是規(guī)劃中的四川大學博物館群一部分。整個博物館群還包括小型博物館區(qū)、研學博覽區(qū)、博覽文創(chuàng)拓展區(qū)以及濱江博覽文創(chuàng)帶,由成都市與四川大學共同規(guī)劃建設,將打造一個以展示人文、自然資源為主的世界一流綜合性開放型博物館群。 ![]() ▍四川大學博物館群總體結構圖。圖據@四川大學博物館 6月中,市發(fā)改委發(fā)布了望江樓公園保護及文化提升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的批復,整個項目總投資約8500萬元,包括對全國重點文保單位望江樓古建筑群保養(yǎng)維護、配套設施升級改造等等,可見成都近年來在推進“世界文化名城建設”的力度之大。未來隨著望江樓公園保護提升及川大博物館群建成,成都市最富麗堂皇的這一段錦江人文輝映,將成為世界文化名城的文旅“新地標”。 ![]() ▍截圖自官網 不過還有個小小遺憾,三年前官方就透露要在錦江這一段修建一座人行道橋(鏈接:喜大普奔,順江路將架設跨河人行橋梁,聯(lián)通川大),連通川大與對岸,公開征集意見的設計圖都發(fā)布了兩款,但是至今還是沒有什么動靜。希望這個遺憾盡快補上吧。 ![]() ▍當初公示的兩個設計方案:玉津橋(上)與雅笮橋(下) ![]() Tips 川大博物館新館觀展指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