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仁、勇為君子三達德??鬃訌娬{(diào)“尚勇”要受“義”的約束。沒有“義”的約束,“勇”可能就會成為“亂”的根源。 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義以為上。君子有勇而無義為亂,小人有勇而無義為盜?!?/span>子路說:“君子崇尚勇敢嗎?”孔子說:“君子把義看作是最重要的。君子有勇無義就會犯上作亂,小人有勇無義就會成為盜賊?!?/span>孔子曾多次論述“勇”??鬃铀帟r代禮崩樂壞,社會秩序不斷瓦解,孔子對此深感擔憂,因此對“勇”同樣有著更多擔心,而不是盲目地崇尚。孔子認為,不能無原則地提倡“勇”,“義勇”相比,“義”遠比“勇”重要,一旦沒有道義約束而濫施勇力,君子就會犯上作亂,小人就敢偷盜搶劫。只有在“義”的約束之下,“勇”才能發(fā)揮它應(yīng)有的作用,而不至于生亂。荀子《榮辱》對“勇”作了更加詳盡的論述,將“勇”分為四等。“有狗彘之勇者,有賈盜之勇者,有小人之勇者,有士君子之勇者。爭飲食,無廉恥,不知是非,不辟死傷,不畏眾強,恈恈然唯利飲食之見,是狗彘之勇也。為事利,爭貨財,無辭讓,果敢而振,猛貪而戾,恈恈然唯利之見,是賈盜之勇也。輕死而暴,是小人之勇也。義之所在,不傾于權(quán),不顧其利,舉國而與之不為改視,重死持義而不橈,是士君子之勇也?!比伺c動物的本質(zhì)區(qū)別在于人的社會性,必須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但是,現(xiàn)實生活中不乏為了名利爭斗的人,有的甚至信奉“人為財死,鳥為食亡”,這就與禽獸沒什么兩樣。“義”即“宜”,也有“循理”之意,合乎天理、合乎良心、合乎道義。凡事該做的則做,不該做的堅決不做。子路是一個果決勇敢之人,在一般人看來他非常勇敢、臨危不懼,能夠殺身成仁、舍生取義,值得稱道。但在孔子看來,僅僅做到這些還不符合君子的標準,因為缺乏仁義。所以,當?shù)茏幼勇穯柕健熬由杏潞酢?,便當即施以教化,通過“勇”和“義”的關(guān)系說明無論君子還是小人都應(yīng)首先崇尚“義”,同時也是規(guī)勸子路要多行仁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