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山札記】之五 孔子十九歲娶亓官夫人,一年后,生下伯魚,二十歲就當(dāng)?shù)恕?span lang="EN-US"> 當(dāng)時,孔子是管理倉庫的委吏,保管、會計、出納一肩挑。喜得貴子,魯昭公賞賀,派人送了條大鯉魚??鬃右詾闃s幸,順手牽羊給兒子取名鯉,字伯魚。后來,伯魚就成為對別人兒子的美稱。 關(guān)于這位“圣二代”,《孔氏祖庭廣記·世次》稱:“(孔鯉)學(xué)通儒術(shù),魯哀公以幣召之,稱疾不行。”直到去世不過是一個普通士子,在家奉養(yǎng)其母,無所建樹。《論語·季氏》里頭,有個“孔鯉過庭”的故事,陳亢曰:“問一得三,聞詩、聞禮,又聞君子之遠(yuǎn)其子也。”從這個故事里,我們既可明白伯魚接受父親教育的內(nèi)容和方式,又可品咂出兩代圣人、父子之間微妙的關(guān)系,有些個像賈政和賈寶玉的影子。其實,竊以為,大部分孩子大概都不愿意擁有這樣一個“圣爹”。 五十一歲的時候,伯魚先孔子而亡。喪事從簡。孔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鯉也死,有棺而無槨?!保ā墩撜Z·先進(jìn)》)這是孔子在顏回死后說的一段話,意思是說:才與不才,說起來都是兒子。從前我的兒子鯉死的時候,也是只有棺沒有槨。 伯魚死后,其妻改嫁衛(wèi)國,且與家廟絕。這倒是表明孔子的豁達(dá)不拘禮法,沒有干預(yù)兒媳的再婚。后來還有一個王安石,兒子還沒死就把兒媳婦嫁出去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