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敬以立其本 五行,即木、火、土、金、水,至少有兩重意義: 一是,視五行為構(gòu)成世界的五種元素(《左傳》:「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廢一不可?!梗?/span>;二是,對五行關(guān)系做出了明確的規(guī)定,視這種生克關(guān)系為世間的根本原理,將其與其他事物——比如干支——進(jìn)行對應(yīng)。 干支,無論意象,還是推演,都基于這兩重意義。 1. 在講推演法則之前還是溫習(xí)一下陰陽五行的劃分。 就干與支而言呢,干為日、為陽,支為辰、為陰。 就十干而言,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這一固定的排序中,居奇數(shù)位的甲丙戊庚壬為——陽干,居偶數(shù)位的乙丁己辛癸為——陰干。 至于十二支,在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這一固定的排序中,居奇數(shù)位的子寅辰午申戌為陽支,居偶數(shù)位的丑卯巳未酉亥為陰支。 陽性一般表現(xiàn)為運(yùn)動、上升、剛健,陰性一般表現(xiàn)為安靜、下降、柔順(《五行大義》:「陽則為剛、為君、為夫、為上、為外、為表、為動、為進(jìn)、為起、為仰、為前、為左、為德、為施、為開,陰則為柔、為臣、為妻、為妾、為財、為下、為內(nèi)、為里、為止、為退、為伏、為俯、為后、為右、為刑、為藏、為閑。陰陽所擬,例多且略,大綱如此?!梗?/span>。這是就意象而言的。 顯然,若進(jìn)一步聯(lián)系,可以扯上一切事物和屬性。 ![]() 至于干支五行屬性及方位,很明確:甲乙、寅卯位在東方,屬木;丙丁、巳午位在南方,屬火;戊己、辰戌丑未位在中央,屬土;庚辛、申酉位在西方,屬金;壬癸、亥子位在北方,屬水。在這,要注意土王四季。 土,雖位于中央,但寄治四方,占每季后十八天。 要想記住這關(guān)系,還是要動一動手畫干支方位圖。 ![]() 發(fā)現(xiàn)沒,在干支方位圖上動一下手腳,比如將居于四方的干插入十二支中去就有了二十個方位,若補(bǔ)齊乾坤巽艮便有二十四方位圖? ![]() 瞧,古人的圖不是亂畫的,里面都有邏輯和公式! 2. 源于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需要,古人特關(guān)注物候的周期性。 有意思的是,古人拿這種周期性套五行了,比如: 木,屬東方,當(dāng)春令,體溫柔,性曲直(「木曰曲直」);火,屬南方,當(dāng)夏令,體明熱,性炎上(「火曰炎上」);土,屬中央,當(dāng)季夏,體含散持實(shí),性稼穡(「土爰稼穡」);金,配西方,當(dāng)秋令,體強(qiáng)冷,性從革(「金曰從革」);水,屬北方,當(dāng)冬令,體虛寒,性潤下(「水曰潤下」)。 這樣一來呀,基于「體」(即形質(zhì))和「性」(即功用),便不難想象五行由幼弱到壯大、由強(qiáng)盛到衰亡的歷程了。就拿木來說,木受氣于申、胎于酉、養(yǎng)于戌、生于亥、沐浴于子、冠帶于丑、臨官于寅、王于卯、衰于辰、病于巳、死于午、葬于未(《五行大義》:「五行體別,生死之處不同,遍有十二月、十二辰而出沒:木受氣于申、胎于酉、養(yǎng)于戌、生于亥、沐浴于子、冠帶于丑、臨官于寅、王于卯、衰于辰、病于巳、死于午、葬于未,火受氣于亥、胎于子、養(yǎng)于丑、生于寅、沐浴于卯、冠帶于辰、臨官于巳、王于午、衰于未、病于申、死于酉、葬于戌,金受氣于寅、胎于卯、養(yǎng)于辰、生于巳、沐浴于午、冠帶于未、臨官于申、王于酉、衰于戌、病于亥、死于子、葬于丑,水受氣于巳、胎于午、養(yǎng)于未、生于申、沐浴于酉、冠帶于戌、臨官于亥、王于子、衰于丑、病于寅、死于卯、葬于辰,土受氣于亥、胎于子、養(yǎng)于丑、寄行于寅、生于卯、沐浴于辰、冠帶于巳、臨官于午、王于未、衰病于申、死于酉,葬于戌。戌是火墓,火是其母,母子不同葬,進(jìn)行于丑。丑是金墓,金是其子,義又不合,欲還于未。未是木墓,木為土鬼,畏不敢入,進(jìn)休就辰。辰是水墓,水為其妻,于義為合,遂葬于辰。」)。 ![]() 看,十二支就這樣成了五行的十二個——生死所! 這十二生死所可以看成五行在十二個月中的演變。 觀其術(shù)語,比如胎、養(yǎng),是從生命過程抽象出的。 知道五行的生死所,也就能算十天干的生死所了。 結(jié)合天干五行屬性,掐一掐手指頭的事,對不對? 不過,天干五行屬性分陰陽,這里要切記兩條原則:一是,「陽死陰生」(比如,甲死于午,陽木甲死之所是陰木乙生之所,即乙生于午);二是「陽順陰逆」(比如生死所,甲由子到丑順排,乙由子到亥逆排)。 此外,值得注意的就是,土行生死所和火行一致。 為什么呢?因?yàn)橥列兄皇羌奈弧男杏谝?!有人說,正因此,三合局才不論土。所謂「三合局」,是由生、帝旺、墓生死所構(gòu)成。 ![]() 比如木生于亥、帝旺于卯、墓于未,亥卯未便湊一起成木局。同樣的,申子辰組成了水局,巳酉丑組成了金局,寅午戌組成了火局。 說到這兒,我們不妨就三合局的本質(zhì)再掰扯掰扯。 說到根上,「三合局」的概念源于節(jié)氣——冬至。 舉個例子,子年夜半交冬至,一年后(丑年)交冬至的時刻不是夜半、是平旦(一年除了365天的整數(shù)外還有1/4日——即6小時——零頭),第三年(寅年)交冬至的時刻是正午,第四年(卯年)交冬至的時刻是黃昏,第五年(辰年)又回到夜半交冬至,下一次夜半交冬至是第九年(申年)。 可見,正是同一時刻交冬至的三年組成了三合局。 三合局就源于古人對節(jié)氣的觀察與總結(jié),不神秘! 除了三合,古人還提出了五合、六合之類的說法。 五合,是指甲己合(化土)、乙庚合(化金)、丙辛合(化水)、丁壬合(化木)、戊癸合(化火)。那么,為什么會這樣組合呢? 這跟干支紀(jì)年紀(jì)月紀(jì)時有關(guān)(《星歷考原》:「年起月,日起時,越五則花甲周而復(fù)始?!梗?/span>。在這,可以借坊間的河圖理解一下。 ![]() 坊間,河圖非常受重視,為了幫助記憶,有人開動腦筋,創(chuàng)作一個口訣,即一六共宗、二七同道、三八為朋、四九為友、五十同途。 瞧瞧,這數(shù)字和天干的順序是一一對應(yīng)的,對不? 六合,是指丑子合、寅亥合、卯戌合、辰酉合、巳申合、午未合。六合源于月建左旋、月將右轉(zhuǎn),同樣和歷法有關(guān),這里不多啰嗦。 不過,因歲差,現(xiàn)實(shí)中的對應(yīng)已經(jīng)有了很大變化! 3. 上面講「合」。顯然,「合」給人印象頗為積極。 與之不同,在干支的關(guān)系中,還有一些概念——比如刑、沖、破、害——給人的印象就沒有那么輕松、那么自在了,甚至讓人恐懼。 刑,有三種,即支自相刑、支刑在干、干刑在支。 ![]() 支自相刑,大體上分四組:子刑在卯,卯刑在子;丑刑在戌,戌刑在未,未刑在丑;寅刑在巳,已刑在申,申刑在寅;辰午酉亥各自刑,即辰刑辰、午刑午、酉刑酉、亥刑亥。可能有人要問,為什么是這樣的排列? 背后確實(shí)有一定的規(guī)則,有人概括為「木落歸本,水流歸末」(木落歸本,是指木要落在本位——北方,即刑在北方。為啥?因?yàn)樗?、水位北。亥卯未合木局,亥在北方,刑在北方,故亥自刑;卯在東方,刑在北方,故卯刑在子;未在南方,刑在北方,故未刑在丑。水流歸末,是說水刑在木位,即刑在東方。為啥?因?yàn)樗?、木位東。申子辰合水局,申在西方,刑在東方,故申刑在寅;子在北方,刑在東方,故子刑在卯;辰在東方,刑在東方,故辰自刑)和「金剛火強(qiáng),各歸其鄉(xiāng)」(說白了,就是——火刑在南方、金刑在西方。寅午戌合火局,寅在東方,刑在南方,故寅刑在巳;午在南方,刑在南方,故午自刑;戌在西方,刑在南方,故戌刑在未。巳酉丑合金局,巳在南方,刑在西方,故巳刑在申;酉在西方,刑在西方,故酉自刑;丑在北方,刑在西方,故丑刑在戌)。 干刑支(寅刑在庚、卯刑在辛、辰刑在甲、巳刑在癸、午刑在壬、未刑在乙、申刑在丙、酉刑在丁、戌刑在甲、亥刑在己、子刑在戊、丑刑在乙),以及支刑干(甲刑在申、乙刑在酉、丙刑在子、丁刑在亥、戊刑在寅、己刑在卯、庚刑在午、辛刑在巳、壬刑在辰戌、癸刑在丑未),取相克之意。 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凡陽干對陽支、陰干對陰支。 與刑相比,沖和破這兩個概念就要容易明白一些。 沖破是相格對(兩者正向?qū)αⅲ?/span>的時候才發(fā)生的。 干沖破的格對體現(xiàn)在哪?方位!比如,甲庚沖破,甲為東方木,庚為西方金,兩者相對。這里有一個細(xì)節(jié),那就是——庚金克甲木。這意味著,庚強(qiáng)而甲弱,甲往向庚稱為沖,庚往向甲稱為破,強(qiáng)者制弱必破無疑。 順著這一套邏輯,大家可以摸索出很多沖破關(guān)系。 ![]() 我估計,大家對支沖破(子午沖破、丑未沖破、寅申沖破、卯酉沖破、辰戌沖破、巳亥沖破)非常熟悉了,這里要不干脆跳過去吧? 害,有殺傷之義,大體上指干出違情背理的事情。 ![]() 害,包括戌酉相害、亥申相害、子未相害、丑午相害、寅巳相害、卯辰相害,也稱六害。解釋六害,不能簡單地套用五行生克關(guān)系(《五行大義》:「兇則視其所救,吉則觀其所害。兇而有救,不至于禍。吉而有害,不及于慶。純兇則禍大,純吉則福深。」)。由此可見,判定吉兇,絕非易事。 吉兇之應(yīng),往往吉中有兇、兇中有吉,相互依存! 4. 將干支相配成六十甲子之后就顯示出了某些規(guī)則。 在這些規(guī)則中,最為人樂道的應(yīng)是——六甲孤虛。 不難發(fā)現(xiàn),以干配支,自甲至癸一甲終,而支未用盡、余戌亥,怎么辦?只能啟動二甲,用甲配戌、乙配亥,結(jié)果自甲至癸二甲終,而支未用盡、余申酉,怎么辦?只能啟動三甲,就這樣一直循環(huán)下去,直至六甲。 ![]() 每甲里頭,無干來配之二支為孤,其對沖者為虛。 顯然,一甲,戌亥為孤,辰巳為虛;二甲,申酉為孤,寅卯為虛;三甲,午未為孤,子丑為虛;四甲,辰巳為孤,戌亥為虛;五甲,寅卯為孤,申酉為虛;六甲,子丑為孤,午未為虛???,誰是孤,誰是虛,很明確! 不必說,這里頭也是有一點(diǎn)小門道(小規(guī)律)的。 一個是,凡是與甲、乙兩干相配的支皆為——孤; 二個是,虛總是緊緊地跟隨在戊、己兩干的后頭。 說到這,乘興嘮一嘮「六虛」(《易傳》:「變動不居,周流六虛?!梗?/span>。一般來說,除了剛剛提到的六甲之虛外,六虛至少還有三種說法:一是指卦之六位(即初、二、三、四、五、上六爻位),二是指音之六律(即黃鐘、太簇、姑洗、蕤賓、夷則、無射六陽律),三是指四方上下(也叫六合)。 關(guān)于孤虛的應(yīng)用,書上有很多記載。比如,宋人許洞在書中強(qiáng)調(diào),要背孤?lián)籼?/span>(《虎鈐經(jīng)》:「背孤?lián)籼?,一女子?dāng)五丈夫。」)。 孤虛的應(yīng)用,可不限于打斗,有人將其用于日常。 比如談判吧,據(jù)說坐于孤方有利、坐于虛方不利。 5. 寫到這兒,我看文章已經(jīng)很長了,只好就此打住。 本來還想詳細(xì)談一談干支的意象,回頭找機(jī)會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