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臘九寒天,腳下烤著火,桌上上道冬筍炒臘肉,那可是一種絕美的享受。
一直想著若有機會能親自去山上挖挖冬筍才好,下村工作之余,和村委委員羅良輝一拍即合,約好周末抽時間去挖“筍兒”。
去之前,羅師傅就講到了,這些“野味”一直遵循著:“一年豐產(chǎn);來年欠收的規(guī)律。”去年的冬筍,羅師傅只要想挖,隨隨便便就有十幾二十斤。他是真正的挖筍老行家。今年應(yīng)該極少。
不過,羅師傅還是很有信心的和我說道:“前幾天,在山里轉(zhuǎn)悠,發(fā)現(xiàn)了一處有那么幾根凹年竹,特意還看到了有筍尖,直接去那地兒挖就行?!?/p>
路上,羅師傅和我聊起了“凹年竹”、“當(dāng)年竹”的差別和區(qū)分方法,羅師傅一路上選取了好幾根竹子詳細的向我介紹了當(dāng)年竹一般都落葉了,而凹年竹竹葉比較茂盛;......當(dāng)然區(qū)分方法還有很多,我看著基本上都差不多,確實分不出具體更細致的差別,可能有點雙兔傍地走,安能辨它是雌雄的感覺。來到羅師傅具體所說的那一片竹林之前,他隨地看了看竹子的走向,在地上觀察起來,找準(zhǔn)位置,用鋤頭稍微巴拉巴拉幾下后,你還別說,不要怎么費勁挖,就找到了兩個小筍尖兒。
放眼望去,漫山遍野的竹林,想著如果能充分利用起來則是一筆巨大的財富啊;若沒有利用,只是用來搭搭瓜棚,做做竹跳板,真算是價值的荒廢,不知何時公略村才能真正長出變廢為寶的金手指。
在一片當(dāng)陽的山坡上,羅師傅看準(zhǔn)了幾根凹年竹,本想在里面也找找的,但地面卻被不少竹尾巴、竹條蓋住了,只好放棄。羅師傅非??蜌猓恢闭f一定幫我搞一餐竹筍,讓我嘗嘗鮮。其實我倒無所謂,只要體驗體驗找筍、看筍、挖筍的樂趣就行,況且徜徉于山林中,看漫山遍野的竹林搖曳隨風(fēng),高紫水庫點綴于翠林之間,確實是一大樂事。
住在山里的鄉(xiāng)里人家也許最大的困難就是交通不便、信息閉塞,其實相比于山外的人有著更干凈的水源,更干凈的空氣,更寬松的居住環(huán)境,更安逸的生活。相對于我曾去過的鳳凰縣都里鄉(xiāng)(大多都在鳳凰縣城里打工)來講,交通還是比較方便的。大家咬咬牙,擼起袖子加油干,去外做點短工或者在家搞搞種植、養(yǎng)殖等副業(yè)都會有一份收獲。
冬筍,是大自然美景饋贈于公略村民的一種土地黃金,待明年這種金疙瘩豐產(chǎn)的時候,希望更多的有緣人能來公略山中采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