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朝李白《與周剛清溪玉鏡潭宴別》 康樂上官去,永嘉游石門。江亭有孤嶼,千載跡猶存。 我來游秋浦,三入桃陂源。千峰照積雪,萬壑盡啼猿。 興與謝公合,文因周子論。掃崖去落葉,席月開清樽。 溪當大樓南,溪水正南奔。回作玉鏡潭,澄明洗心魂。 此中得佳境,可以絕囂喧。清夜方歸來,酣歌出平原。 別后經(jīng)此地,為余謝蘭蓀。 位于大若巖景區(qū)陶公洞北約3公里處,是楠溪江在大若巖景區(qū)的一個重要景點。一條川流在崇山峻嶺,依山為疊,形成九級神態(tài)各異的瀑布;又因它在翠竹雜木和亂堆間,跌跌撞撞,躲躲閃閃地流淌,故又被人們稱為“含羞瀑”。 唐代偉大詩人李白有詩這樣寫道:康樂上官去,永嘉游石門。石門臺妙就妙在一條二三公里長的溪谷中,集中了九條瀑布而聞名于世,九瀑源流,當是一脈,然而一瀑一景,層次分明,自成首位。 在景區(qū)的盡頭竟然還有一個古村落(村落里的房子竟然都有200多年的歷史),在村落里有零散的幾個勤勞的農(nóng)民在地里忙祿的干活。在村落里面還有好幾家小餐管,其中就小美客棧的歷史最悠久。 農(nóng)家飯,物美價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