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李辰汐 · 主播:阿成
往后余生,愿你與家人相守相知,不離不棄,一起走過漫長歲月。
《我們仨》是楊絳在92歲高齡寫下的一本關(guān)于丈夫錢鐘書、女兒錢瑗的回憶錄,記述了一家三口63年生活的點點滴滴。 在書中,楊絳寫到: “現(xiàn)在我們仨個失散了。往者不可留,逝者不可追;剩下的這個我,再也找不到他們了。 我只能把我們一同生活的歲月,重溫一遍,和他們再聚聚?!?/span> 讀著這些質(zhì)樸的文字,我常常被他們一家三口的溫情和幸福所打動。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漸漸明白:一個和諧美滿的家庭,才是我們一生最珍貴的財富。而一個家庭最好的模樣,莫過于懂得情趣,充滿樂趣,不失志趣。 01 一家人過日子,時間長了,難免會覺得生活平淡無味,常常生出一些不必要的爭吵和矛盾。但是那些真正熱愛生活、懂得情趣的人,總能在平凡和瑣碎中發(fā)現(xiàn)生活的樂趣,將日子過得有滋有味。楊絳和錢鐘書之間的相處模式就是如此,雖然日子過得稀疏平常,但他們從不缺少生活的情趣。兩人剛到英國牛津求學(xué)的時候,寄住在別人家里,因為吃不慣國外的飲食,就租了一間房子自己做飯吃。就這樣,兩個完全不會做飯的廚房小白,開始了自己的做飯“實驗”。“一次店里送來了扁豆,我們不識貨,一面剝,一面嫌殼太厚,豆太小。我忽然醒悟,這是專吃殼兒的,是扁豆,我們燜了吃,很成功。還有活蝦。我很內(nèi)行地說:'得剪掉須和腳’。我剛剪得一刀,活蝦在我手里抽搐,我急得扔下剪子,扔下蝦,逃出廚房,又走回來。我們不斷地發(fā)明、不斷地實驗,由原始人的烹調(diào)漸漸開化,走入文明階段。我們玩著學(xué)做飯,很開心?!?/span> 兩個已經(jīng)頗有名氣的學(xué)者,卻始終保持著生活的情趣,把做飯當(dāng)成一種實驗,不斷嘗試并樂在其中。在他們看來,生活是一種冒險,每一次未知中都暗藏著意外或者驚喜,讓人流連忘返。“我們搬家是冒險,自理伙食也是冒險。吃上紅燒肉就是冒險成功?!?/strong> 兩人就像是在海灘上拾貝殼的孩童一樣,對每一件事物都懷有好奇,永遠(yuǎn)保持熱情與期待。哪怕錢鐘書后來生病,哮喘病發(fā),呼吸如呼嘯一般,兩人還戲稱為“呼嘯山莊”。每一個平凡的日子,每一件微小的事物,在他們眼里都具有特別的意義。生活的瑣碎,就在這些日常的情趣中被點亮,散發(fā)光芒。一對知情識趣的夫妻,能夠互相理解、互相包容,婚姻生活也會幸福美滿;一段幸福長久的婚姻,往往充滿溫馨與快樂,家人之間相處和睦,其樂融融;一個懂得情趣的家庭,日子肯定會越過越美,蒸蒸日上。 02 楊絳和錢鐘書的女兒錢瑗出生后,原本的二人世界變成了三口之家,生活也增添了更多樂趣。“我們仨,卻不止三人,每個人搖身一變,可變成好幾個人。有時候,阿瑗最大,她會照顧我,像姐姐;會陪我,像妹妹;會管我,像媽媽。有時候,我最大,阿瑗和爸爸是哥們,是我的兩個頑童,而爸爸只配做女兒的弟弟。有時候,爸爸最大,我和阿瑗都是好學(xué)生......” 一家三口,各自擔(dān)任、客串著不同角色,平等互助。錢瑗小時候,錢鐘書會在她肚子上畫鬼臉,臉上畫胡子。還喜歡在女兒臨睡前,在她被窩里塞各種大大小小的玩具,鏡子、刷子、筆筒、毛筆等,等到女兒發(fā)現(xiàn)玩具時,他便會開心不已。有一次錢鐘書在女兒床上疊了一個“城堡”和“怪獸”:他以大辭典做底,上面放一個四腳朝天的小板凳當(dāng)做城堡圍墻,腳凳上放一雙皮鞋做頂。用小錢瑗帶回家的大書包做怪獸,長把“鞋拔子”當(dāng)做尾巴。被女兒當(dāng)場抓到他的惡作劇后,錢鐘書可憐地向楊絳求救:“他笑的都站不直了。我隔著他的肚皮,也能看到他肚子里翻滾的笑浪?!?/strong> 每每讀到這樣的場景,我的眼前就會浮現(xiàn)出他們一家人笑成一團、相互玩鬧的樣子,禁不住會心一笑。在這種家庭氛圍下成長的孩子,和父母既是玩伴,又是朋友。最好的教育,是給孩子一個寬松自由的家庭環(huán)境;最好的愛,是做孩子的玩伴,一起學(xué)習(xí),一起成長。一對有趣的父母,會用自己獨特的教育方式陪孩子度過一個溫暖愉快的童年;而一個有趣的孩子,能夠保持內(nèi)心的純真與善良,收獲命運更多的饋贈。 03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strong> 一個幸福的家庭,往往有著相同的志趣愛好,朝著共同的目標(biāo)前行,彼此信任,一起成長。楊絳一家三口生性淡泊,不看重外在的名利誘惑,只專注于做好自己的事。雖然一生低調(diào)樸素,卻活得比誰都自在滿足。有一段時間,錢鐘書和楊絳住在一間曾用作儲藏室的狹窄房間里。房子兩壁是借用的鐵書架,用來放書籍資料,西邊橫放著兩張行軍床用作休息,中間一只木箱充當(dāng)床頭柜兼衣柜。辦公的小書桌只能容納一沓稿子和一本書,許多大詞典只能攤放在床上。上級領(lǐng)導(dǎo)多次想要給兩人換個房子,都被他們婉拒了。理由是這里距離文學(xué)所的圖書資料室很近,查閱資料方便,還有很多文學(xué)所、外文所的年輕人照顧他們。就是在這樣的一間陋室中,他們一家三口還是安之若素,做好自己的事。錢鐘書繼續(xù)寫《管錐編》的初稿,楊絳翻譯長篇小說《堂·吉訶德》,女兒錢瑗則準(zhǔn)備講義,教書育人。無論在多么艱苦的境地,他們也從不停止讀書和工作,因為這是他們的志趣所在。“我們這個家,很樸素;我們?nèi)齻€人,很單純。我們與世無爭,與人無爭,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 世間紛紛擾擾,越是在艱難困苦的處境中,越要守好自己的心,做好自己的事。簡單質(zhì)樸的生活、干凈高貴的靈魂,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一家人生活在一起,志趣相投,各安其事,自然能夠彼此溫暖,幸福美滿。人間沒有單純的快樂,也沒有童話般的結(jié)局。面對親人的離世,楊絳沒有被擊倒,而是以心為筆,以愛為墨,將一家三口幾十年的悲歡喜樂、生離死別,整理成回憶錄《我們仨》,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幸福家庭的范本。“我這一生活得很充實,也很有意思,因為有我們仨。也可說:我們仨都沒有虛度此生,因為是我們仨?!?/span> 的確,一個有情趣、有樂趣、有志趣的家庭,不論生活是苦是樂,是喜是憂,都能過得圓滿。點亮【在看】,往后余生,愿你與家人相守相知,不離不棄,一起走過漫長歲月。
作者:李辰汐,本文首發(fā)讀書369(ID:dushu369com),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讀書君與你一起,聽名著、讀美文,用讀書點亮你的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