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王慶其,上海中醫(yī)藥大學終身教授、教學名師、博士生導師、博士后合作導師、上海市名中醫(yī)、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名老中醫(yī)藥專家學術經(jīng)驗傳承導師,國醫(yī)大師裘沛然學術傳承人,上海中醫(yī)藥大學《黃帝內經(jīng)》國際研究院院長。主要研究方向:《黃帝內經(jīng)》文化及臨床應用研究;中醫(yī)藥治療脾胃病臨床研究。 ![]() 【原文】 ![]() ![]() 升陽湯 治大便一日三四次,溏而不多,有時泄瀉,腹中鳴,小便黃。 柴胡 益智仁 當歸身 橘皮已上各三分 升麻六分 甘草二錢 黃芪三錢 紅花少許 上?咀。分作二服,每服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去渣,稍熱服。 升陽除濕湯 治脾胃虛弱,不思飲食,腸鳴腹痛,泄瀉無度,小便黃,四肢困弱。 甘草 大麥蘗面(如胃寒腹鳴者加) 陳皮 豬苓已上各三分 澤瀉 益智仁 半夏 防風 神曲 升麻 柴胡 羌活已上各五分 蒼術一錢 上?咀。作一服,水三大盞,生姜三片,棗二枚,同煎至一盞,去渣,空心服。 ![]() 【評議】 ![]() 升陽湯與升陽除濕湯都是李東垣治療泄瀉之方,二者既有相同之處,又有差異之處。 相同之處是均有泄瀉、腸鳴、小便黃,皆治以升陽法。 差異之處在于濕邪之輕重,升陽湯證大便一日三四次,溏薄不多,偶爾泄瀉,濕邪較輕,故僅予升陽即可,用黃芪、柴胡、升麻升發(fā)清陽,橘皮、甘草導滯和胃,當歸、紅花養(yǎng)血活血,益智仁溫中止瀉;升陽除濕湯證不欲飲食,泄瀉不止,四肢困倦,濕邪偏重,故升陽除濕并施,用柴胡、升麻升發(fā)清陽,羌活、防風、蒼術祛風勝濕,豬苓、澤瀉淡滲利濕,陳皮、半夏行氣燥濕,神曲、麥芽消食和中,益智仁溫中止瀉,甘草、姜棗調和胃氣。兩方所治同中有異,運用時宜詳加辨別。 ![]() 【醫(yī)案選錄】 ![]() 黃某,女,33歲,1992年12月28日就診。 患者便溏4年多,某醫(yī)院診為非特異性結腸炎、腸功能紊亂。自服西藥小檗堿(黃連素)、呋喃唑酮(痢特靈)等,病情時好時差。近兩月來,大便溏薄,日2~3次,無黏液膿血,腸鳴活躍,食畢即欲如廁,瀉后痛減,不耐油膩。服中藥健脾溫腎止瀉之劑和西藥均罔效。 診見:患者舌淡紅、苔薄白,脈細弦,形體肥胖,納食尚可。 診為中虛濕勝,陽氣下陷。 治以升陽除濕為法:羌活、獨活、升麻、柴胡、甘草各6g,澤瀉、豬苓、木瓜、防風、大棗各10g,蒼術20g,黃芪30g,山楂15g,生姜3片。 服上方后腸鳴大減,大便成形,精神清爽,食欲大增。連服6劑,再以參苓白術散善后。隨訪半年,未見復發(fā)。 按語:腹瀉便溏,治法頗多,患者服溫腎健脾止瀉之品,屢屢罔效,何也?蓋久瀉之體中陽下陷,濕從中生?;颊邥r當年壯,未有先衰之象,此清氣不升則濁氣不降,故使然也。欲降必先升。東垣謂:“濕寒之勝,當助風以平之?!庇衷唬骸跋抡吲e之,得陽氣升騰而愈矣?!蔽嵝|垣之法;以羌、獨、防、升、柴辛甘發(fā)散升舉陽氣;澤瀉、木瓜、豬苓與蒼術為伍,分消其濕;姜棗草辛甘發(fā)散,調和脾胃;山楂消積;黃芪益肺脾之氣。下病上取而收全效。 END |
|
來自: 花無缺3myj1j3d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