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人生有八苦,分別是生、老、病、死、怨憎會、求不得、愛別離、五陰盛。 這八苦,到底是自己造成的,還是已經(jīng)注定好的?清代的趙翼說過,到老始知非力取,三分人事七分天。 大致意思是,人老了,經(jīng)歷得多了,才明白有很多事,都不是人力所能改變的。三分人事,七分天意,才是人世間的真相。 曾國藩年輕的時候,認為一切都事在人為。中年的時候,有所覺悟,就感慨“欲成大事,天意居半,人謀居半”。 打太平天國的時候,直呼“古來大戰(zhàn)爭、大事業(yè),人謀僅占十分之三,天意恒居十分之七”。這番話,跟趙翼所說的“三分人事七分天”一樣。 為什么人謀和天意,會“三七分”呢?為什么生老病死,都跟天意有關(guān)呢?這個問題,值得我們深思。 02 先來談?wù)勗鴩娜松?jīng)歷。一談到曾國藩,就會想到梁啟超對他的評價:立功立言立德三不朽,為師為將為相一完人。 曾國藩,被譽為“半個圣人”。在立功方面,他平定了太平天國的禍亂,穩(wěn)住了局勢。在立言方面,他著書立說。在立德方面,他一輩子都嚴格要求自己。 其實,早年的曾國藩,那是沒有機會“立功立德立言”的。他性格特別率直,不會跟別人兜圈子,還學(xué)唐代魏征直言上諫,差點就被皇帝殺掉了。 跟同僚相處,他也不太行,不是這里得罪了別人,就是那里侵犯了別人的利益,導(dǎo)致他練湘軍的時候,還有同僚在他背后捅刀子,氣得他跳河自盡,但沒死成。 遇到太平天國?叛亂,是曾國藩這輩子最大的契機,天王洪秀全不僅是他最大的敵人,也是他最大的貴人。 可以這么說,沒有洪秀全的叛亂,就不會有曾國藩“立功立德立言”的機會。就是這些經(jīng)歷,讓曾國藩感慨,天意占了十分之七八。 03 大家都跳河,為什么曾國藩跳河沒死成?大家都同朝為官,為什么曾國藩就遇到了機會,順利大權(quán)在握了,而別人還是郁郁不得志呢? 這就是《三國演義》中談到的,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 時機到來,天地萬物都會跟你同心協(xié)力。時機遠去,哪怕你是大英雄,也會逐漸倒霉,就像項羽,落得烏江自刎的下場。 生老病死,都是有定數(shù)的。有人會說,難道沒有變數(shù)嗎?肯定有變數(shù),當下我們的一舉一動,就是變數(shù)。只不過,變數(shù)當中,還存在必然的定數(shù)。 一代大文豪沈從文先生說過:凡事都有偶然的湊巧,結(jié)果卻又如宿命的必然。 你所認為碰巧的事,都是必然會發(fā)生的宿命。比如說,有的人很不幸,因為車禍去世了,這既是偶然,同時也是必然。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 04 一個人,什么時候誕生,什么時候歸去,都是冥冥中的天意。 只要我們看秦漢的歷史,就會發(fā)現(xiàn),秦始皇只比劉邦大三歲。也就是說,嬴政49歲去世的時候,劉邦已經(jīng)46歲了。 由于古代人的平均壽命比較短,所以46歲的劉邦,算是老年人了。按照普通人的人生軌跡,都中晚年了,這輩子也就這樣子了,為什么劉邦還能飛龍在天呢? 因為劉邦是天命所歸之人,別說他才46歲,哪怕他56歲了,他也能建功立業(yè)。老天不讓你死,你就死不了。 通過好些年的奮斗,劉邦在56歲那年,徹底平定了天下??上У氖牵瑒顩]做幾年皇帝,就病逝了。也就是說,劉邦的使命,是來建立漢朝的。 建立完漢朝之后,使命完成,就功成身退了。對此,劉邦有這么一番言論:吾以布衣提三尺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雖扁鵲何益!(大致意思是,我只是一介平民,卻能取了天下,這是天命。命如何,都是天意,哪怕扁鵲在世,也無能為力。) 05 一個人,什么時候衰老,什么時候生病,都是冥冥中的天意。 誕生和歸去,這是天意,那衰老和生病,到底是不是天意呢?毫無疑問,也是天意。 為什么我們常說“人到六十是花甲,人生七十古來稀”?歲數(shù)就擺在那里,我們不服老也不行。人老了,自然就會生病了。 這世上有很多養(yǎng)生師、醫(yī)生,他們也無法減緩自己身體的衰老,以及病痛的多發(fā)。因為“醫(yī)者不能自醫(yī)”。 前兩年,有一個房地產(chǎn)的大亨,百億身家,卻在五十歲的時候因病去世了,再多的錢財,再多的資源,也無法戰(zhàn)勝病魔,挽回他的性命。 這說明了一點,塵世間的權(quán)勢、名利、錢財,在自然的“生老病死”規(guī)律面前,都顯得特別無力。如此說來,順其自然活著就好,不必執(zhí)著。 文/舒山有鹿 |
|
來自: 舒山有鹿 > 《百態(tài)/人生》